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节课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教学时不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共鸣。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材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3.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位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就本单元的学习而言有一些知识储备。因此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应该充分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间,并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学习目标1、学生除了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八个方向),能描述所走路线。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过汇报、交流、展示的方式达成目标1,达成率100%。评价任务二:通过练习、口答、的方式达成目标2,达成率90%。评价任务三:通过操作、提问的方式达成目标3,达成率100%。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精设导入善始
同学们,你们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办法?那么请你说一说我们教师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同学们再看一看明明小朋友所在学校的布局图(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页主题图),四处看一看,你是首先确定哪个方向的?谁能用手势告诉我?
设计意图:用现实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环节二明确目标善思
1、 学生除了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2、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 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环节三合作探究善学
1、 认识一个新方向:(1) 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2) 怎样的方向是东北方向?(3) 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组合作进行交流、探索1、展示学生讨论情况,学生可能会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1)西方和北方之间的部分叫做西北。(2)东方和南方之间的部分叫做东南。(3)西方和南方之间的部分叫做西南。(4)东方和北方之间的部分叫做东北。师生共同得出: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1、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提出要求:边说边用手势比,并请被说到的同学起立后自己坐下。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优质生帮助差生,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掌握知识,提升课堂质量。通过小游戏,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
环节四拓展延伸善用
一、填空(1) 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2)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二、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进入课堂,加深理解东西南北的概念,与自身实际结合,养成学生生活中良好观察的习惯。
环节五回顾总结善终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方位,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都学会了什么?生1:我学会了认识方向的办法;生2:我学会了方位的表示不能用左右,要用东西南北;生3:我学会了怎样从一个方向知道其他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顾,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说出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并且帮助别的没有记住的学生掌握知识。老师在最后进行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