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案例片段:师: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画出来并体会。……生:我从“尽情”体会到了青蛙很快活。师:你们尽情地蹦跳过吗?生:没有。师:有什么限制吗?生:爸爸妈妈不让蹦跳。师:为什么不让蹦跳?生:因为不安全/因为不文明/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走路蹦跳……师:是啊,你们平时一蹦跳,爸爸妈妈就会提醒你们好好走路,那样会很危险。可是青蛙就可以尽情地蹦跳,所以它很快活。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启发学生能抓住“尽情”体会到青蛙很快活,这个词抓得没错,但是,没有用好。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尽情”,也没有体会到“尽情”是一种怎样的快乐。而老师在这里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尽情”的意思也不恰当,既不能帮助学生体会“尽情”的意思,也不能体会青蛙的快活心情,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差(爸爸妈妈不让蹦跳就不快活了)。 处理方法: 在这里,当学生说到“尽情”时,在学生交流自己体会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体会: 首先,出示“尽情”中“尽”的意思:(1)完毕;(2)全部用出;(3)都,全。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义项,理解“尽情”就是“尽量抒发感情,不受约束。”。 接着,启发学生想象:青蛙在井里会怎么蹦跳呢?(可以上下跳,可以左右条;想跳高就跳高,想跳低就调低;想跳到井栏上就跳到井栏上,项调到淤泥里就调到淤泥里……)老师顺势总结:是啊,青蛙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想跳多长时间就跳多长时间,这让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青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高兴,快活......)同学们,这就叫“尽情蹦跳”啊。 最后,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处理,有三个好处: 1、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尽情”的意思,使学生对词语的学习落到实处。 2、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青蛙可以怎样蹦跳,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感受青蛙无拘无束的快活生活,另一方面,加深对“尽情”一词的理解。 3、对词语的学习和课文感情的体会呈现一个“梯度”,有层次地逐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