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数的运算:建立物品和数的对应关系,认识数量的大小、多少,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和运算规律。实践应用:探究日常生活现象的解决方法,并整理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的好习惯和应用意识。逻辑分析:从已有事实出发,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7节课,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本节课较全面地涵盖了数数、计算方法,图意理解,数学应用。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能够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逐步培养新知探究能力。2、能够正确运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题。 3、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三、评价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1、学习兴趣: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喜欢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习惯: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认真地对待上课、作业等学习活动。3、口语表达:在数学运用方面能否清晰表达出相关数学问题。4、运算评价:能否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时间安排
旧知复习导入
教材65页创设情境,复习“三句话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考察学生对以往知识点掌握是否牢固。
5
自主探究新知
1. 连加列式2. 连减列式3. 运算方式
考察学生观察与总结能力
20
学习建议及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如何学习本册内容。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索意识
10
本节课总结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学生语言总结能力
5
2.实施对策(1) 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2) 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3)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4) 布置一些较有趣的课堂练习,如学具操作,小组活动等。(5)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6)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7)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五、板书连加、连减5+2+1=7 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