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 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进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
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
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
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
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
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
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
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
功用。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
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
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
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
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
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
提问: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赏析。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
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 构图的作用(第二套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
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分析鉴赏古今中外
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
力,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
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构图形式的分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 德拉克洛瓦 法国) 提问:你看
到了什么?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她在干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讲解: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
方框内。 自由引导人民》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
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
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如果人物众多、宏伟而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
的画面构图之中 。
(二)新课讲授1、构图的感念:
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
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
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
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
重视。
2、构图的形式:
分析作品:看看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小组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
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
教师归纳总结:
《初踏黄金路》(版画 现代 李焕民)
“S”形的构图使画面结构丰满,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
《舞蹈》(油画 马蒂斯 法国)
以圆形构图来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活泼和富有动感。
《露气》(中国画 现代 潘天寿)
如果我们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画面,就会发现,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这两部
分如果是实,右下和左上两部分则是虚。
《阳关三叠》(油画 现代 王宏剑)画家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安排众多人物形象,这种形式的构图最适合表现稳定、安静、
沉寂的地面。
《吉祥蒙古》(油画 现代 韦尔申)
画家采用垂直构图的形式,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分割开来,表现了宁静、安详、自然的气氛。
构图形式:构图形式指的就是画面的结构形式。
(1)几何形
它取决于画面主体物所组成的基本形及其占有的位置和面积。基本形的组成和变化,使得绘
画的构图形式各不相同。基本形现状的大小,也使得绘画的构图形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自由引导人民》采用了三角形构图,水平的底边给人一种稳定感,向上冲引的边线又给
人一种崇高的力量感。
(2)线条
《初踏黄金路》(版画 现代 李焕民)
《吉祥蒙古》(油画 现代 韦尔申)
(3)利用黄金分割率
《露气》(中国画 现代 潘天寿)
《阳关三叠》(油画 现代 王宏剑) 提问:画家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构图?构图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这样构图会是怎样的效
果?
教师利用绘画软件将原作进行更改,请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3、 构图原则
(1) 突出主题:为了形象地表现作
品的主题思想,使形象获得突出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请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突出主体的范例,并讨论画家是使用哪种构图形式突
出主题的。
(2)追求形式美: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绘画的构图应符合造型艺术中的均衡、和谐
等形式美法则。请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画家是怎样利用构图传达形式美提高
作品的感染力的。
4、小结
绘画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而且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但是,它又是绘画实践不可回避的
问题,即使是绘画习作,也要遇到程度不等的构图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掌握最简单的构图
要领(形式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绘画作品,并在绘画实践中去应用。
篇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感悟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作品
带来的美感以及主题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实践拓展中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美
术作品的构图形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鉴赏中感悟构图形式美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意
识,提高鉴赏能力及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面空间的构图分析。
难点: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收集的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的形式及创作意图进行鉴
赏分析,思考探究构图的形式美以及构图在作品的作用。教学中以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
流评述—实践拓展展开教学。通过学生的欣赏、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体验的同
时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形式对构图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图片 相关资料
培养合作、收集能力。 引导阶段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蒙娜丽莎》。
提问:画中的人物是谁?
分析:此画是三角形构图,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
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学生欣
赏并回答。
画出三角形构图的示范图。 为新课做铺垫。 发展阶段 构图的定义
指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自身的形式美,借助人们的审美心理,发挥着结构、增强艺
术感染力的作用。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的形式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
三角形构图画面坚实、稳定、向上、崇高。
《初踏黄金路》现代 李焕民
S 形构图画面丰满、具有节奏美、韵律美
《露气》现代,潘天寿
画面左下密、右上疏,右下左上是虚的。
《舞蹈》法国,马蒂斯画面圆形构图活泼富有动感
《阳关三叠》现代,王宏剑
画面是一条水平的直线构图,表现的稳定、安静、沉寂
《吉祥蒙古》韦尔申
画面构图是垂直形式表现了宁静、安详、自然的气氛。
总结画面的结构形式:几何形、线条。 学生鉴赏、观察、分析作品:作品的主题、构图的
表现,总结归纳。
构图的形式
三角形构图
S 形构图
水平直线构图
垂直构图
学生欣赏、分析、总结几何形的作品有:《自由引导人民》
线条的作品:《初踏黄金路》《吉祥蒙古》《阳关三叠》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构图概念。
通过欣赏分析总结构图的形式美感悟它在绘画的重要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画面分析总结结构形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
能力。 巩固阶段 (一)分组讨论:
教师展示被改动的原作,学生讨论分析:突出主题、结构形式与内容一致性、画幅与内容统
一。
(二)欣赏分析
《断臂的维纳斯》
《草原圣母子》拉斐尔
《秋收起义》何孔德
《大碗岛星期天》乔治修拉
《太行丰碑》现代,贾又福
《梅杜萨之筏》法国,席里柯 讨论、归纳画作的构图形式加深了对构图的理解再欣赏
使学生结合古今中外的作品加深构图在画面的构成中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能力,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 评价阶段 美术作品主体为审美对象,
有着不同形式的整体结构,体现在绘画中就是构图形式。构图形式是画面的结构形式,它取
决于画面主题物的形及位置。好的构图能完美地表现创作意图,诠释主题使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更加强烈。 尝试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阐述自己见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