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12 寓言二则
这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亡羊补牢》让学生懂得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揠苗助长》刻画了一个急于求成、滑稽可笑的农夫形象,让我们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客观规律的道理。
2
13 画杨桃
《画杨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老师让学生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们从中明白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2
14 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一文通过描写小马过河的经历,让我们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通过学习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表达倾听中,知道图书借阅公约的写法,并自觉维护图书借阅公约的条例。
1
语文园地五
1.引导学生学习带有“厂、”的字。
2.学习与“笑”有关的词语并学习运用描写人物样子的词语。
3.了解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
4.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5.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2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遇到问题,动脑筋”为主题,采用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懂得道理,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知道遇到问题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授 课
方法探究
12 寓言二则
采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13 画杨桃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14 小马过河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感悟课文内容。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通过创设情境,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对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激发交流的欲望。
语文园地五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典案
12 寓 言 二 则
一、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会认字。
yù zé wánɡ láo juàn zuān diāo fānɡ huǐ cǐ jiāo jīn pí chuǎn jié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焦 筋 疲 喘 截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则”的声母是平舌音。 (2)“圈、钻、筋”的韵母是前鼻音。
(3)“亡、坊”的韵母是后鼻音。 (4)“圈”在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钻进 叼走 街坊 后悔 丢掉 劝告
焦急 筋疲力尽 一大截
三、根据意思,连一连。
巴望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筋疲力尽 盼望。
自言自语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焦急 着急。
四、读一读,想一想。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都是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亡羊补牢》中的“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亡羊补牢》。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寓言”。(课件)
1.认读课题:寓言二则
①指名读。
②齐读。
2.理解“寓言”。(课件)
①师: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看着图片,你能猜出名字吗?如: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等。你能说说寓言是什么吗?
②生交流。
③小结: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的文章。
二、初读解题。(课件)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请给“亡”“牢”分别组词。(死亡 灭亡 监牢 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中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找字典帮忙,并把它记住。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预设: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羊被狼叼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的意思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从课题中“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个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一天早上……把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把羊叼走了。”第一句话中的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quān,“圆圈”的“圈”。(课件)
全班一起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5.理解“街坊”,并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况。
师:请同桌当街坊,你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6.展示表演读。(课件)
7.评价街坊和养羊人:街坊很真诚。养羊人在回答时态度是无所谓的,满不在乎的。
8.再次表演。
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过渡: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第二只羊后,他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预设:
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10.齐读前四个自然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
1.师: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赶紧”。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正在认认真真地修羊圈呢。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他的做法对不对?(√)
从哪儿可以读出来?(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明理。
1.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课件)
预设:
生1:大伯,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
生2:大伯,知错能改永远不晚。
生3: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在日常生活中,还出现过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谈,如环境污染、乱砍滥伐……(课件)
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拓展补充课件。
“亡羊补牢”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七、书写生字课件。
1.哪个字特别难写,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2.师范写。
3.生写。
八、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12 寓 言 二 则
亡 羊 补 牢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做法 不修 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揠苗助长》中的“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亡羊补牢》这篇文章认识了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生回答。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看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板书,读题。
①指名拼读。
②齐读。
③提问:“揠苗助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
师: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揠苗助长”的意思。
三、认读生字词,了解大意。
1.过渡: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认读词语的本领了。
2.出示词语,认读识记。(课件)
①开火车读。
②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件)
师:请4个能干的小朋友分段读一读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
4.出示提示,交流大意:课文讲了一个农夫,巴望自己家的禾苗快点儿长大,就想出了“揠苗助长”的办法,结果禾苗全枯死了。(课件)
四、学习课文。
(一)知道“揠苗助长”的原因。(课件)
1.提问: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讨论交流原因:他太想让禾苗长高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根据要求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些句子或词语能体现出农夫特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高?
2.讨论交流语句。(课件)
3.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巴望”说一句话吗?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怎样做了呢?
②因此,他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去看什么?禾苗长高了吗?
a.第一天,农夫去干什么?(第一天,农夫到田边去看禾苗,禾苗没有长高。)
b.第二天,农夫去干什么?(第二天,农夫到田边去看禾苗,禾苗没有长高。)
c.第三天,农夫去干什么?(第三天,农夫到田边去看禾苗,禾苗没有长高。)
这就叫天天到田边去看。
③有感情地朗读:来读读描写这位天天看禾苗的农夫的句子吧。
4.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过渡: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理解“好像”。
师: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种田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用着重号标出。(课件)
③师:看着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的禾苗,农夫会想些什么?
5.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过渡:他越想越着急,瞧,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②表演“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他走到这边看见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走到那边看禾苗还是那么矮,可急了。谁来演一演这个农夫焦急的样子?
③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从那天起,他就一直想办法怎样让禾苗快快长。第一天,他很用心地想,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他很用心地想,可还是没有想到。第三天、第四天……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办法。
2.自读第二自然段,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课件)
①观察图片,理解“一棵一棵”。
师:小朋友看看农夫拔苗的图,拔苗要蹲着,一棵一棵地拔。他先蹲下,在地里一棵一棵地拔,他舍得落下一棵不拔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一棵一棵就是每一棵)身边的拔完了,他就换块地方又蹲下一棵一棵地拔,他舍得把禾苗拔得低一点吗?(不舍得,他往高里拔)
②理解“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师: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a.中午,太阳高照,农夫在干什么?(农夫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b.农夫口渴的时候,他也顾不上喝一口水,他在干什么?(农夫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c.农夫累得腰酸背疼时,他也顾不得休息,他在干什么?(农夫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③理解“筋疲力尽”。(课件)
师:当他把所有的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过后,太阳已经落山了。瞧,他都累成什么样了?(筋疲力尽)
3.有感情地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这个忙碌的农夫的句子吧。
(四)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1.讨论植物生长的过程。
师:农夫因为自己的禾苗长得慢,所以用“揠苗”的方式来帮助禾苗生长,但是禾苗生长能急吗?为什么?
2.农夫犯了什么错?
3.小结板书: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知道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可是农夫知道自己犯错误了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好农夫的话。(课件)
①农夫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他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②刚干完活儿,筋疲力尽的农夫还在(喘气),谁来一边喘气一边开心地读读?
③齐读农夫说的话。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
1.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五、拓展运用。
1.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他儿子,或是他的邻居,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课件)
2.小结:小朋友们,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六、书写指导。
1.指导书写“筋”“疲”。
2.自由书写。
3.同桌评议。
【板书设计】
12 寓 言 二 则
揠 苗 助 长
巴望焦急拔枯死
急于求成 违反规律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塑造了一位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客观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比较难的,然而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
明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揭题释题—初读了解大意—品读体会“焦急”—感悟寓意—点明寓意。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焦急”。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看图想象农夫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就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整个板块教学中,“读”贯穿始终。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13 画 杨 桃
一、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会认字。
shì kào ér bān hā dào shěn shì yè sù shǎnɡ qiǎnɡ xī yuè huì
室 靠 而 班 哈 倒 审 视 页 肃 晌 抢 嘻 悦 诲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倒(dào)”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dǎo。
(2)“晌(shǎnɡ)”,不要读成xiǎnɡ。
(3)“审、视、晌”是翘舌音。
(4)“晌、抢”是后鼻音。“班”是前鼻音。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靠边 班里 哈哈大笑 嘻嘻 审视 倒不如 严肃 半晌
抢着 和颜悦色 教诲
三、读一读,记一记。
靠近 依靠 可靠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 抢先 抢救 抢夺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四、根据意思,连一连。
审视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严肃 仔细看。
五、对“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是什么?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二、识字写字。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多种形式识字、写字。(课件)
大屏幕出示15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倒(dào)”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dǎo。“晌(shǎnɡ)”,不要读成xiǎnɡ。“审、视、晌”是翘舌音。“晌、抢”是后鼻音。“班”是前鼻音。
(2)出示词语。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课件)
靠边 班里 嘻嘻 审视 严肃 半晌 抢着 教诲 倒不如
哈哈大笑 和颜悦色
(3)游戏识字。
(4)学生开火车读。
2.指导观察、练习写字。(课件)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图、摆”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它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初读课文,畅谈收获。
1.通过读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生梳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课件)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不同态度。我们从中知道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并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部分。
【板书设计】
13 画 杨 桃
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并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 。(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 。(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 ;这一看, ;这一看, 。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
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图画课会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从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 画 杨 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
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拓展延伸】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教学随笔】
14 小 马 过 河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会认字。
pénɡ 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qiǎn kè tū tàn ài shì tí jì
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叹 唉 试 蹄 既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坊fánɡ”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fānɡ。
(2)“磨”读mò,不要读成mè。
(3)“浅qiǎn”的韵母是前鼻音。
(4)“坊(fánɡ)、挡(dǎ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圈出来。
马棚 驮到 磨坊 挡住 伯伯 很浅 立刻 突然 试试 前蹄
三、根据意思连一连。
立刻 热情而关心。
亲切 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
四、读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了谎。 ( )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 )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 )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 )
【教学目标】
1.认读“棚、驮”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4.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尝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棚、驮”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师:谁读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2.展示图片。(课件)
看,老师将这些小动物都带到这里来了,出示小马、老马、牛伯伯、小松鼠的图片。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多种形式识字、写字。
1.带拼音识字。
大屏幕出示14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驮、磨”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
(2)“挡”利用做动作理解字意。
(3)游戏识字。
(4)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4个生字。
(5)词语中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
驮到 磨坊 挡住 伯伯 很浅 突然 前蹄
2.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愿、意、麦”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它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四、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1.引导学生数一数、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3.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的精神。
4.自由读,体会妈妈与小马的话。
5.指名读,谈感受。
6.分角色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7.表演读。
五、布置作业。
1.做生字卡片。
2.试着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板书设计】
14 小 马 过 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2.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尝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检查生字词。
1.驮到 磨坊 挡住 伯伯
很浅 突然 前蹄
2.连蹦带跳 哗哗地流 嗒嗒嗒
(三)复习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马过河》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
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3.汇报交流:
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
践,终于过河了。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1)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2)指导朗读。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板书:很深(淹死过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4.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他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他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他。
5.用“因为老牛……;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过渡:
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马怎么做的?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
6.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脸上下不来;不好意思)。
(2)小马两次的回答中,都出现了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 ”画出老马的话。
(4)老马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7.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总结,延伸。
1.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
吧。
2.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以“小猴子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板书设计】
14 小 马 过 河
松鼠 很深
老牛 很浅
既不像……也不像……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在一条小河前,他为难了。牛伯伯告诉小马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跑回河边,自己过河。这才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个故事说明了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做,才会有正确的认识。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师适时范读,同学分角色朗读,激发“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朗读“好”与“不好”。而应立足文本的感情基调,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
骆 驼 和 羊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
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教学随笔】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如何建立图书借阅公约。
2.要学会倾听,发现别人在表达中的优缺点,能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重难点】
能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态度清楚地表达想法,知道如何建立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师:看,经过我们的“图书大家看”活动,我们的班级图书角建好了,这一本本好书会给大家带来知识、智慧和快乐。那怎样才能让这些图书发挥作用呢?今天我们就群策群力,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建立我们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
二、自主、合作、探究。
师:班里的图书角应该怎样管理呢?请阅读第一自然段。
1.生边读边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管理图书角的方面。
2.师生交流:
(1)怎样借阅图书?
(2)怎样爱护图书?
(3)怎样保证大家能借到书?
3.拓展。
师:除了这三个方面,还可以涉及哪些方面?
生讨论,总结,还可以涉及奖惩制度等方面。
三、自选话题,分组交流。
1.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讨论,总结出可执行的办法。学生各
自列出简要提纲。
2.选择相同方面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交流、表达。
四、情景渲染,乐于表达。
1.师:我们班的最佳图书管理小组评选马上开始了,请大家做好准备,看看哪个小组汇报的全面、科学、实用。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完善,主动发表意见,共同组成我们班的“图书借阅公约”。
2.小组轮流汇报,一个人代表小组说完,另一个人代表小组再说。
3.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建设图书角,同时也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
(2)所有图书都是大家的财产,要珍惜、要爱护,捐书者依然是图书拥有者,更换图书时退回捐书者。
(3)学生借阅图书由管理员负责,借阅图书时要轻拿轻放。
(4)借阅图书要登记清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借出的图书一星期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图书的破损情况,经认可后方可登记归还日期。
(5)每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图书,对捐书者给予表彰。
4.学生评议。
评议标准:(1)讲真话表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速适当,态度自然大方。(2)评出最佳表现小组。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怎样借
怎样爱护
怎样保证能借到
主动发表意见 轮流说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以“图书借阅公约”为话题,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建立“图书借阅公约”。我从“从怎样借”“怎样爱护”“怎样保证能借到”等几个方面
让学生讨论、补充。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愿望,我创办了“让学生小组讨论”“评选最佳图书管理小组”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话可说。然后创造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和交流,共同完善“图书借阅公约”。在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以及主动发表意见的能力。
【拓展延伸】
图书借阅公约
1.分享图书等于分享快乐。
2.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建设图书角,同时也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
3.所有图书都是大家的财产,要珍惜、要爱护,捐书者依然是图书拥有者,更换图书时退回捐书者。
4.学生借阅图书由管理员负责,借阅图书时要轻拿轻放。
5.借阅图书要登记清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借出的图书一星期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图书的破损情况,经认可后方可登记归还日期。
6.学生每次借书只能借一本。
7.图书角不向其他班级和校外开放。
8.图书角借阅时间为:每节课的课间(含早读前)。
9.若丢失或有破损则需买同样的书偿还,或按图书价格的三倍赔偿。若还未看完,应办好续借手续。
10.每月评选出最受欢迎图书,对捐书者给予表彰。
【教学随笔】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带有“厂、”的字。
2.学习与“笑”有关的词语。
3.了解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
4.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5.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6.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带有“厂、”的字。
2.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3.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带有“厂、”的字。
2.学会区分近义词。
3.了解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
4.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学习“识字加油站”。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动物王国游一游,老虎大王说,要想见它的臣民,必须先过“识字加油站”这一关。看,小动物们来了。谁能试着读一读?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读。(课件)
1.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
3.展示读。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交流识字的方法(课件)加一加 :
厂+则厕 厂+相厢
(4)出示词语读。
厕所 厨房 车厢 大厦 洞穴 窟窿 窑洞 窄小
4.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课件)
(1)尝试自己分类。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空间较大的用“厂”;空间较小的用“”。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师:看,老虎大王夸我们呢!我们不但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还发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现在老虎大王又给我们带来了新任务,让我们猜一猜不同的“笑”。
1.出示词语。(课件)
2.你能根据理解用表情表演出来吗?
3.让学生尝试练习。
4.做游戏。
一个学生表演不同的笑,学生根据表情猜词语。
5.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3)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小结:用上加点的词语会让句子更生动。
三、学习“我的发现”。
师:老师考考大家谁是“火眼金睛”。(出示课件)
1.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寻”和“找”的意思相近,“寻找”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
3.拓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不少,你能列举几个吗?如“榜样”“行走”等。
四、布置作业。
把生字做成卡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厂:厨房 厕所 车厢 大厦
:洞穴 窟窿 窑洞 窄小
笑:微笑 狂笑 傻笑 笑眯眯 笑呵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2.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3.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日积月累”。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看,老虎大王发出邀请,要和大家比一比,谁能最先读出《弟子规》。
1.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弟子规》。(课件)
2.竞赛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举手告诉老师。
(2)检查读句子时,小组内同学每人读一句话。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
3.小组同学做好竞赛准备。
4.识字比赛。
(1)按举手的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2)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4)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5)识字游戏,摘苹果。
5.拍手朗读。
6.背诵积累。
二、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师:同学们真能干,看,老虎大王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告诉大家回家背给爸妈听。今天,我们再一起读一篇文章《好天气和坏天气》。
1.出示自读提示。(课件)
(1)试着读一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问问同桌或者老师,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画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3)老奶奶为什么天天在家里哭?
(4)画出老爷爷的话,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自由读短文。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展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6.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意思。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往好处想,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弟子规》
积极乐观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每次活动前,我总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他们经历探索的经历,然后再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其充分交流、碰撞。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适合学生的活动,如比赛等,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学习活动,真正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的舞台。
【拓展延伸】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