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三)分段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6.完整聆听并哼唱。(四)巩固提高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