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

ID:103955

大小:479.7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5-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 总 复 习 1.数 与 代 数 一、数的认识(一) 1.整数 (1)整数的意义:像-3、-2、-1、0、1、2、3 这样的数称 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 的整数。 (2)整数的分类: 整数{正整数 0 }自然数 负整数 (3)自然数: 自然数的意义: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的 0、1、 2、3、4……叫作自然数。 自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的单位:任何非 0 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 1 组成的, 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 “0”的意义: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还有多方面的 意义,如在表示温度时,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在 刻度尺上,它是起点;在数轴上,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计数 时,“0”起占位作用。 基数和序数:表示物体有多少个的数叫作基数,表示物体 位于第几个的数叫作序数。如 7 个小朋友赛跑,小刚跑了第 7 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数的 分类也会不同。 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名。第一个 7 是基数,第二个 7 是序数。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像 17、18、2000、 3 7……这样的数叫 作正数;像-18、-1、-0.9、- 3 7……这样的数叫作负数。0 既不 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小数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1000…… 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分类: 小数{按小数的整数 部分是否为 0{纯小数 带小数 按小数部分的 位数是否有限{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 0 的小数叫作纯小数,纯小数小 于 1;整数部分不是 0 的小数叫作带小数,带小数大于 1。 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 作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作无限小数。 例:4.287 是有限小数,π 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 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循环节:在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 现的数字,叫作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只有质 因数 2 或 5(2 和 5),这个分数 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 中含有 2 和 5 以外的其他质 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 开始的,叫作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 的 , 叫 作 混 循 环 小 数 。 例 :3.333 … … 是 纯 循 环 小 数;3.23333……是混循环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 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 (4)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小数的 大小不变。 (5)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 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 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1 10、 1 100、 1 1000……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 如果位数不够,要用 0 补位。 3.计数单位和数位。 (1)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及十分之一、百分之 一……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数位是按 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3)十进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都是“十”。 (4)数的分级。 整数部分,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 去掉 0,小数的大小相等,计数 单位却不同。 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 果位数不够,要用 0 补位。 现在用的计数方法,9 再 多 1 个,就要向前一位进 1,记 作:10,就是“十进制计数法”。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 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 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5)数位顺序表。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 数 单 位 ……千 亿 百 亿 十 亿亿千 万 百 万 十 万万千百十 一 (个)   4.数的读法和写法 知识要 点 具体内容 举例 读 法 读数前通常先 把这个数分级, 再 从 高 位 起 , 一级一级地读, 每级末尾的 0 都 不 读 , 每 一 级的中间有 1 个 0 或连续几 个 0,都只读一 个“零” 203003000 读作:二亿零 三百万三千 写 法 从 高 位 起 , 一 级 一 级 地 写 , 哪个数位上一 个计数单位也 没 有 , 就 在 那 个数位上写 0 占位 五千零八十万写作: 50800000 读 法 读 小 数 时 , 按 从左往右的顺 序 读 , 整 数 部 分按照整数的 读法来读(整数 部分是 0 的读 作零),小数点 读 作 点 , 从 小 数部分高位起, 依次读出每一 个数位上的数 字 , 即 使 是 连 续的几个 0,也 12.073 读作:十二点零七 三。 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要写成文字形式,写数要 写成阿拉伯数字。 在读、写、改写数时,原 数如果有单位名称,读数、写要依次读出来。 写 法 写 小 数 时 , 按 从左往右的顺 序 写 , 整 数 部 分按照整数的 写法来写(整数 部分是零的写 作 0), 小 数 点 写在个位的右 下 角 , 小 数 部 分 从 高 位 起 , 依次写出每一 个数位上的数 字 二 十 二 点 零 零 五 写 作:22.005 正 数 读 法 “+”读作:正,“+” 后面是几就读 作几 +13 读作:正十三 负 数 读 法 “-”读作:负,“-” 后面是几就读 作几 -20 读作:负二十 正 负 数 的 写 法 正、负数表示 两种具有相反 意 义 的 量 , 为 了区分正、负 数,写正数时, 可以在数的前 面加“+”,也可以 省略不写;写负 数 时 , 要 在 数 的前面加“-”,不 可以省略 正七写作:+7 或 7,负七写 作:-7   5.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要 点 具体内容 举例 整数大 小 的比较 比较整数的大小,先 看它的位数,如果位 数不同,那么位数多 的那个数就大;如果 位数相同,就从最高 位比起,最高位上的 数字大的那个数就 大,如果最高位上的 数字相同,就看下一 位上的数字…… 7238>980 7240>7199 小数的 大 小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 小,先看它们的整数 部分,整数部分大的 那个数大;整数部分 0.341.647 数、改写的结果也要加上相应 的单位名称。 用数轴上的点可以比较数的 大小。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的位 置越往右,表示的数越大,点的 位置越往左,表示的数越小。相同,十分位上的数 字大的那个数大;十 分位上的数字相同, 百分位上的数字大 的那个数就大…… 依次类推 正、负 数 的大小 比 较 1.正数大于负数 2.负数与负数比较,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 这个负数反而越小 -0.1-3 6.数的改写 (1)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 的方法。 多位数的改写 求近似数(省略尾 数) 方法 把多位数改写成 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先把原数 的小数点向左移 动 4 位或 8 位(小 数部分末尾是 0 的要划掉),再在数 的后面写上“万”字 或“亿”字 先把原数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 4 位或 8 位,再 用“四舍五入”法 省略指定位数 后面的尾数,最 后在数的后面 写上“万”字或“亿” 字 结果 得到准确值 得到近似数 与原 数 的关 系 与原数相等,用“=” 连接 与原数近似相 等,用“≈”连接 相同 点 都是改变原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 用“万”或“亿”作单位   (2)求小数的近似数 要求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看这一位后面一位上的数, 按照“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中间用“≈”连接。 二、数的认识(二) 1.因数和倍数 (1)因数、倍数的意义:已知 a、b、c 均为正整数(为了方 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不包括 0),如果 a÷b=c,那么 a 就是 b 和 c 的倍数,b 和 c 就是 a 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 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2)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 最 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 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也是它本身的因数。   易错提示:要区别“改写”与“省略”的含义。“改写”是求准确 值,“省略”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2、3、5 的倍数的特征 (1)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 0、2、4、6、8。 (2)3 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 (3)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 0 或 5。 (4)2、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5)2、3、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且各个数位上的 数字的和是 3 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1)奇数:在自然数中,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2)偶数:在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 研究奇数、偶数时包括 0,因此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 偶数。最小的奇数是 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 0,没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 就是 偶数。有最大的偶数。 4.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 叫作质数(素数)。2 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 大的质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 数叫作合数,最小的合数是 4,没有最大的合数。 5.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 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 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 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 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 数只有公因数 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就是 这两个数的积。例:12 和 4 的最大公因数是 4,最小公倍数是 12;8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 8×9=72。 三、数的认识(三) 1.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 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 数。单位。 (2)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真分数小于 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大于 0)和一个真分数组成,是大于 1 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例: 3 4读 作四分之三。 (4)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 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不同,先通分再比较。 (5)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 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例: 3 4= 3 × 2 4 × 2= 6 8, 12 15= 12 ÷ 3 15 ÷ 3= 4 5。 (6)约分、通分、最简分数。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 的分数,叫作约分。 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 数,叫作通分。 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 的分数叫作最简分 数。 (7)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时,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 带分数只有化成假分数 后,它的分子才能表示这个带 分数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的大小时,通常把分数和百分 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最后排 序的结果一定要用原数。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 变;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则化成整数。 (8)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 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18%读作:百 分之十八;百分之三十写作:30%。 (2)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当表示 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 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量,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四、常见的量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相邻两个人民币单位间的进 率是 10,即 1 元=10 角,1 角=10 分。 时间单位:1 世纪=100 年 1 年=12 个月 1 个季度=3 个月 1、3、5、7、8、10、12 月份有 31 天 4、6、9、11 月份有 30 天平年 2 月份 28 天  闰年 2 月份 29 天 1 日=24 时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判定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数是 4 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 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换算: 时针走第二圈时,24 时计时法相当于钟面上的数加 12 。例:下午 3 时 40 分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是 15 时 40 分。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五、数的运算 1.(1)四则运算的意义。 整数 小数 分数 加法 的 意义 把 两 个 数 合 成 一 个 数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 的意义相同 与 整 数 加 法 的 意 义 相 同 减法 的 意义 已 知 两 个 数 的 和 与 其 中 的 一 个加数,求 另 一 个 加 数的运算 与整数减法 的意义相同 与 整 数 减 法 的 意 义 相 同 续表 乘法 的 意义 求几个相 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 运算 与 整 数 乘 法 的意义相同: 一 个 数 乘 小 数,就是求这 个 数 的 十 分 之几、百分之 几 … … 是 多 少 与 整 数 乘 法 的 意 义 相 同:一个 数 乘 分 数,就是 求 这 个 数 的 几 分 之 几 是多少 除法 的 意义 已知两个 数的积与 其中的一 个因数,求 与 整 数 除 法 的意义相同 与 整 数 除 法 的 意 义 相 同 提示: (1)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 单位要乘进率。 (2)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 单位要除以进率。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0 与 1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另一个因 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 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 个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2.运算定律 名 称 文字叙述 用字母表示 加 法 交 换 律 两个数相加,交 换加数的位置, 它们的和不变 a+b=b+a 加 法 结 合 律 三个数相加,先 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加上第三 个数,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 再和第一个数 相加,它们的和 不变 (a+b)+c=a+(b+c) 乘 法 交 换 律 两个数相乘,交 换因数的位置, 它们的积不变 a×b=b×a 乘 法 结 合 律 三个数相乘,先 把前两个数相 乘,再乘第三个 数,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乘,再 和第一个数相 乘,它们的积不 变 (a×b)×c=a×(b×c) 乘 法 分 配 律 两个数的和与 一个数相乘,等 于把这两个数 分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把两个 积相加 (a+b)×c=ac+bc 殊性质: a±0=a a×0=0 0÷a=0(a≠0) a×1=a a÷1=a a÷a=1(a≠0) 1÷a= 1 푎(a≠0) 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 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 进行验算。  3.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4.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 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5.方程 (1)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 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之间的 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 母的前面。 (2)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 程的解。 (5)求方程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7)等式的性质: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② 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 等 式仍然成立。 在运算中灵活地运用运 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 质,可以使运算更加简便。等 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方法与 依据。 有时应用题中的问题不(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 ②找出题意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检验,写出答语。 6.比和比例 (1)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名 称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 项 比值 比表示两 个数之间 的倍比关 系 分 数 分子-(分数线)分 母 分数 值 分数是一 个数 除 法 被除 数 ÷(除号) 除 数 商 除法是一 种运算   (2)比和比例 比 比例 意 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 比的前项和后项 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 除外),比 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 外项的积等于 两个内项的积 基 本 性 质 化简比的依据 解比例的依据   (3)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 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푦 푥=k(一 定)。 (4)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 能直接用方程解答,需要把一 个间接的量设成未知数,求出 解后,再进一步解答出应用题 的问题。 比和比例、比和分数和除 法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把握 好比和比例的关系,可以提高 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xy=k(一定)。  (5) 灵活运用比和比例及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可以 将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或是用解比例的方 式解答,也可以将按比分配或需要列比例式解答的应用题转 化成分数应用题解答。 2.图形与几何 1.线和角 (1)线 名 称 意义 特点 直 线 把 线 段 两 端 无 限 延 长 就 得 到 一 条 直 线 直线没有端点,它 是可以无限延长 的,不能度量其长 度 射 线 把 线 段 的 一 端无限延长, 就 得 到 一 条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 点,可以无限延长, 不能度量其长度 线 段 直 线 上 两 点 间 的 一 段 叫 作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它的长 度   (2)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3)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大于 0°小 于90° 等于 90° 大于 90°小 于 180° 等于 180° 等于360°   (4)垂直与平行 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 中一条叫作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由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 一部分。 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 线上,但平角不是直线,它有顶一点向一条直线所引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两 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平面图形 (1) 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 作三角形。 ①按角分类 名 称 锐角三角 形 直角三角 形 钝角三角形 图 形 特 征 三个角都 是锐角 有一个角 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 钝角 ②按边分类 名 称 不等边三角 形 等腰三角形 图 形 特 征 三条边都不 相等 有两条边相 等 三条边都 相等 (2)四边形 ①四边形的分类 点,它是一个角。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垂直是 相交的特例。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 大于第三边的长度。运用三角 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 三条线段或三根小棒能否组 成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等 于 180°。②特殊四边形的特点 名称 图形 特点 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且相等,四个角 都是直角 正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 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且相等,对角相 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 行   (3)圆 ① 圆心: 圆中心的一点。圆心确定圆的位置。用字母 O 表示。 ②半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用字母 r 表示。 ③直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 表示。 d=2r。 ④圆的周长:C=πd 或 C=2πr;圆的面积 S=πr2。   (4) 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名 称 图形 文字公式 字母公式 平 行 四 边 形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底× 高 S=ah 长 方 形 长方形的周 长 =( 长 + 宽)×2 长方形的面 积=长×宽 C=2(a+b) S=ab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 的长方形。 梯形中还有两种比较特 殊的情况:等腰梯形和直角梯 形。等腰梯形是两个腰相等的 梯形;直角梯形是有两个直角 的梯形。正 方 形 正方形的周 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 积=边长×边 长 C=4a S=a2 续表 三 角 形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 底 × 高÷2 S=ah÷2 梯 形 梯 形 的 面 积=(上底+ 下底)×高÷2 S=(a+b)h÷2 圆 圆的周长= 圆周率×直 径 或 圆 的 周 长=圆周率 ×半径×2 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 径的平方 C=πd 或 C=2πr S=πr2 (5)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名 称 面积公 式推导 过程 图例 长 方 形 用 数 方 格 的 方 法 来 推 导 正 方 形 把 正 方 形 看 作 长 和 宽 相 等 的 长方形 平 行 四 边 形 通 过 割 补、平移 转 化 成 长方形 梯 形 把 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梯 形 通 过 旋转、平 移 化 成 平 行 四 边形。这 个 平 行 我们经常会遇到求不规则图 形的周长或面积的情况,可以 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 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我们学 过的图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 或面积。四 边 形 的 底 等 于 梯 形 上 底 与 下 底 的 和 , 高 与 梯 形 的 高相等。 梯 形 的 面 积 是 拼 成 的 平 行 四 边 形 面 积 的 一 半 三 角 形 把 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三 角 形 通 过旋转、 平 移 化 成 与 它 等 底 等 高 的 平 行 四 边 形。三角 形 的 面 积 是 拼 成 的 平 行 四 边 形 面 积 的一半 圆 把 一 个 圆 平 均 分 成 若 干 份 ( 偶 数份)后, 拼 成 一 个 近 似 的 长 方 形 , 长 方 形 的 长 相 当 于 周 长 的 一 半 , 宽 相 当 于 圆 的 半 径 3.立体图形(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 点 面的 特点 面的 大小 棱长 6 个 12 条 8 个 6 个 面 一 般 都 是 长 方 形 , 也 可 能 有 两 个 相 对 的 面 是 正 方 形 相 对 的 面 的 面 积 相 等 每一组互 相平行的 4 条棱的 长度相等 6 个 12 条 8 个 6 个 面 都 是 相 等 的 正 方 形 6 个 面 的 面 积 都 相 等 12 条棱的 长度都相 等   (2)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名 称 图形 特征 从不同方向 看到的形状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 的大小,求物体的体积是从物 体外部测量长、宽、高;容积 是指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 体的体积,求物体的容积要从 物体的内部测量长、宽、高。圆 柱 面:圆柱有 3 个 面,上、下两个 底面是相同的 圆 , 侧 面 是 曲 面 高 : 圆 柱 两 底 面之间的距离 叫作高。它有 无数条高 侧 面 展 开 图 : 圆柱的侧面沿 高展开后是长 方 形 ( 或 正 方 形) 从上面或下面 看,会看到一个 圆 从侧面看,会看 到一个长方形 (或正方形) 圆 锥 面:圆锥有 2 个 面 , 它 的 底 面 是 圆 , 侧 面 是 曲面 高 : 从 圆 锥 的 顶点到底面圆 心的距离叫作 圆 锥 的 高 , 圆 锥只有一条高 从上面看,会看 到中间带点的 圆 从下面看,会看 到一个圆 从侧面看,会看 到一个等腰三 角形(或等边三 角形)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图形 表面积 体积 长 方 体 S=(ab+ah+bh)×2 V=abh 正 方 体 S=6a2 V=a3 续表 圆 柱 S=2πr2+2πrh V=πr2h 圆 锥 — V=πr2h÷3   (5)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名 称 推导过程 图例圆 柱 把 圆 柱 平 均 分 成 若 干 份 (偶数份)后, 拼 成 一 个 近 似的长方体, 长 方 体 的 长 是 圆 柱 底 面 周长的一半, 宽 是 圆 柱 的 底面半径,高 是圆柱的高, 即 长 方 体 的 体 积=底面积× 高       ↓     ↓  ↓ 圆 柱 的 体 积   =底面积×高 圆 锥 用实验法,在 圆 锥 形 容 器 里装满沙子, 然 后 倒 进 与 它 等 底 等 高 的 圆 柱 形 容 器内,正好三 次倒满,即圆 锥 的 体 积 是 与 它 等 底 等 高 的 圆 柱 形 容器体积的 1 3   (6)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 的进率名称 单位 进率 长度 单位 毫米、厘米、分 米、米、千米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面积 单位 平方毫米、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平方千 米、公顷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体积 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 立方毫米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 米 1 立方厘米=1000 立方毫 米 容积 单位 升、毫升 1 升=1000 毫升 1 立方分米=1 升 1 立方厘米=1 毫升 3.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折痕两 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 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平移: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平 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 化。 3.旋转: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这样的运动方 式称为旋转。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变,方向和 位置发生了变化。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 行放大或缩小,从而得到该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一个图形 的放大或缩小前后,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4.图形与位置 不同类别的单位名数不 能在一起比较,例如长度单位 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 在比较单位名数的大小 时,只有相同的单位才能在一 起比较,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 同单位,再进行比较。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 图形的方法:把这个图形沿着1.辨认方向: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都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确定方位的,还有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 2.用数对表示位置: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 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物 体的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要用小括号 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3.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叫作这幅图的比例 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 和线段比例尺。 5.统计与可能性 1. 单式统计表: 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作单式统 计表。 2. 复式统计表: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 作复式统计表。   3.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一定的数量 特 点 用直条的 长度表示 数量的多 少 用 折 线 的 起 伏 表 示 数 量 的 增 减变化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 示总数量,用圆内的 扇形面积表示各部 分数量占总数量的 百分比 作 用 从图中能 清楚地看 出各种数 量的多少, 便于比较 从 图 中 能 清 楚 地 看 出 数 量 增 减 变 化 的 情况,也能 看 出 数 量 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 观了解各部分数量 与总数量的百分比, 以及部分数量与部 分数量之间的大小 关系 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两侧 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 就是轴对称图形。 无论是把图形放大还是 缩小,图形各边的比应保持不 变。 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找 好参照物,如甲在乙的东北方 向,那么乙在甲的西南方向。 第 3 列第 2 行用数对表 示就是(3,2)。(4,3)这个数对 表示的位置就是第 4 列第 3 行。种 类 单式条形 统计图和 复式条形 统计图 单 式 折 线 统 计 图 和 复 式 折 线 统计图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可能性 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 “可能”来描述。 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 或“不可能”来描述。 可能性的大小: 在总数中占的数量比较多, 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就大,否则就小。 游戏的公平性: 在游戏规则里, 如果每种现象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如果每种现象发生的可 能性不相等,这个游戏规则就是不公平的。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利用统计结果可以作 出一些预测,帮助决策。 每种统计图的表现形式不同, 特点也不同,应用时要根据数 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统计图。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