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ID:104047

大小:22.4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5-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翠鸟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 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 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 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一段的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 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 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 敏) 第 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 到: (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 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 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 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 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 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 、迅速敏捷:疾飞 2 、专心机警:注视捕鱼:1 、眼睛锐利:悄悄 2 、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 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 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 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 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 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 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 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 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一、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 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 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大意,读通 课文。 2.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火车站,看到这样一幕: 出示: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火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人。 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齐读。 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其中,去品味故事背 后更动人的一幕。 二、新授: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1)光彩夺目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情况呢?请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2)学生交流。 (3)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燕子的危险处境。 出示句子: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 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 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说说“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迁徙的情景,理解“长途跋涉”,体会燕子正遭遇到极端危险。 (4)雪地里的燕子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燕子的危险处境。 2、感悟政府决策的了不起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 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 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决定。男同学来读读这了不起的决定吧! (3).假如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怎么想?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 3、感悟瑞士人民的爱心。 句子:“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 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①同学们,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料峭的春寒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寒到底有多寒?从文中去找一找。 是呀,多么动人的一幕啊!看,在风雪中,在山路上,居民们——(齐读句子)。 ②你看到有谁走出了家门,走进了风雪中?替换“居民们”指导朗读。 ③(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顾一 切拯救燕子) 你似乎看到了他们在哪儿寻找燕子的身影? 你又似乎听到了什么? 是呀,山路上、悬崖边、岩缝口到处都留下了人们寻找燕子的足迹,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的 呼唤。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句话. 4.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1)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是怎么做的?请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说一说。 (2)对照插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3)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小贝蒂不在乎脸冻得通红,只在乎;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已经读懂了句子,也和政府一样在乎燕子。 四、课外拓展: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用情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 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放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道歌中讲的是什么事吗?   你知道人类关爱动物的事吗? 教学板书: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贝蒂 救护 教学反思: 我上这篇课文,针对了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 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 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有机结合。 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 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 受。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其中。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要求: 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 17 个词语,摘抄含义 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 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 (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 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 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 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 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 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8、路旁的橡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 和高尚的心。 教学时数:1 课时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 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 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 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 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 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 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 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 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 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 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 表明了什么?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 (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粗壮 高大 挺拔 工人和工程师 高尚的心 保护环境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