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与巩固_提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识讲解_《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与巩固_提高

ID:104619

大小:1.24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定量分析; 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   (3)单位:mol·L-1·min-1 或 mol·L-1·s-1 等.   (4)注意点:   ①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②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不用固体物质表示.   ③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 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注意区别平均速率和即时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   ②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③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气体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要点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可逆反应   ②等:v(正)=v(逆)   ③动:动态平衡 v(正)=v(逆)≠0   ④定: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⑤变: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 要点三、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 v(正)≠v(逆).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 v(正)和 v(逆),所以,加入催化剂, 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条件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均与改变条 件时比较) ①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 (气体) 增大 减小 向缩小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向增大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使气体压强减小 使气体压强增大 ③温度 升高 降低 向吸热方向移动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使温度降低 使温度升高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四、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1、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其中 m、n、p、q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 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的关系依上述规律,其常数(用 K 表示)叫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   ②可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的意义:K 很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转化率大;K 居中,典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反应的方向 变化;K 很小,反应进行的程度小,转化率小。 3、转化率:   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浓度(等于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差)与该反应物的起始 浓度比值的百分比。可用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要点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焓变和熵变的不同:   焓变(△H)指的是内能的变化值,常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熵变(△S)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程度。  S(g)>S(l)>S(s) 2、自发反应与否的判断依据   △H-T△S0  逆反应自发进行    【典型例题】 类型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例 1(2015 兰州模拟)工业上制备重要化工原料 CH3OH 的反应之一为: CO2(g)+3H2(g) CH3OH(g)+H2O(g) △H<0。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 2L 恒容密闭容 器内 250℃条件下,测得 n(CO2)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CO2)(mol) 0.40 0.35 0.31 0.30 0.30 0.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H2)=3v(CO2)、v 逆(CO2)= v 正(CH3OH) 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常数增大 C.0~3s 内用 H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05 mol·L-1·s-1 D.增大 CO2 浓度或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均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考查的知识点各不相同,做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为提高做题速度可先分析不需要计 算的 A、B、D 三个选项,没有正确答案后就可以直接选 C 项了,略去计算过程的繁琐。 【答案】C 【解析】A 项反应从开始到平衡,一直都存在 v(H2)=3v(C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只有平衡时才满足 v 逆(CO2)= v 正(CH3OH),而该反应未说明处于平衡状态,故 A 错误;B 项该反应△H<0,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平 衡 常 数 仅 与 温 度 有 关 , 不 受 压 强 的 影 响 , 故 B 错 误 ; C 项 0 ~ 3s 用 CO2 表 示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根据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用氢气表示的反应 速率为用 CO2 表示的速率的 3 倍,即为 0.05 mol·L-1·s-1,故 C 正确;D 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选择适 当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 D 错误。 【总结升华】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 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 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举一反三: 【变式 1】化合物 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计算反应 4~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 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4 A.2.5 mol·L-1·min-1 和 2.0 mol·L-1 B.2.5 mol·L-1·min-1 和 2.5 mol·L-1 C.3.0 mol·L-1·min-1 和 3.0 mol·L-1 D.5.0 mol·L-1·min-1 和 3.0 mol·L-1 【答案】B 【解析】在 4~8 min 内反应物的浓度改变量为 10 mol·L-1,故 4~8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5 mol·L -1·min-1;图中从 0 min 开始到 8 min 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到原来的 ,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 8 min 到 第 16 min,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到 2.5 mol·L-1。 类型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例 2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 t 产生氢气体积 V 的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得到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 a、b、c、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组别 c (HCl)(mol / L) 温度(℃) 状态 1 2.0 25 块状 2 2.5 30 块状 3 2.5 50 块状 4 2.5 30 粉末状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思路点拨】需要综合考虑盐酸的浓度、温度以及反应物的铁的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速率:a>b>c>d。由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知,温度高、浓度大、固体表 面积大,反应速率就快,则 1 组最慢,2 组稍快,由于 3 组温度高但固体表面积小,4 组温度低但固体表面积 大,因此无法确定 3 组与 4 组的反应速率的快慢,但均比 2 组快,故 A、C 两项均正确,B、D 两项均错误。 【总结升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铁的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反 应速率越大。 举一反三: 【变式 1】反应 2A(g) 2B(g)+C(g) △H>0,达平衡后,要使 v 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压 B.加催化剂 C.升温 D.降温 【答案】D 【解析】A 项,若通过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 v 正升高、c(A)增大;若通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则 v 正 不变、c(A)不变。B 项,加入催化剂,只能使 v 正升高、c(A)不变。C 项,升温,v 正升高,因平衡正向移动而 使 c(A)减小。D 项,降温,v 正降低、c(A)增大,故选 D。 类型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 3 某温度下,H2 (g)+CO2 (g) H2O (g)+CO (g)的平衡常数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 密闭容器中,投入 H2(g)和 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µ µ µ µ µ µ µ µ µ µ 1 4 µ 9 4K =5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 (H2) / mol / L 0.010 0.020 0.020 c (CO2) / mol / 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 CO2 的转化率大于 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 H2 的转化率均是 60% C.平衡时,丙中 c (CO2)是甲中的 2 倍,是 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思路点拨】物质的转化率考查实质仍然是平衡进行的程度;物质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C 【解析】A 选项假设 CO2 的转化率为 60%,则不能满足平衡常数为 ,只有平衡正向移动才能满足,因 此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大于 60%;B 选项利用代入法,当 H2 的转化率为 60%时,满足平衡常数为 ,因为该反 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丙也满足;C 选项经过计算,CO2 的浓度应为 0.008 moL/L;D 选项丙中反应物的 浓度最大,甲中反应物的浓度最小,因此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总结升华】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要抓住“v (正)=v (逆)”和“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这两个核心判据。 举一反三: 【变式 1】(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 HI (g) H2 (g)+I2 (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I 键断裂 ③ (HI)= (I2)时 ④反应速率 时 ⑤c (HI)∶c (H2)∶c (I2)=2∶1∶1 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时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 (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 2NO2 (g) N2O4 (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⑥⑨ (2)⑥⑦⑧⑨⑩ 【解析】由第(1)题反应的特征可知:此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即在反应的任何一个阶段, 容器内压强不发生改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不 发生改变。 由第(2)题反应的特征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因此若平衡发生移动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混合气体密度都发生改变,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都不再改变,此时 c (NO2)恒定,混合气体的颜 色不再变化。 类型四、根据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进行有关判断 例 4 (2016 四川高考)一定条件下,CH4 与 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 设起 始 ,在恒压下,平衡时 CH4 的体积分数 φ(CH4)与 Z 和 T(温 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9 4 9 4 ω ω 2 2 (HI)(H ) (I ) 2 vv v= =  2 4 n(H O) Zn(CH ) = 4(CH )ϕ T C°/  X O6 A.该反应的焓变 ΔH>0 B.图中 Z 的大小为 a>3>b C.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D.温度不变时,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 φ(CH4)减小 【思路点拨】A 项由图可知,T 升高时 φ(CH4)减小;B 项由图可知,以 作比较,结合平衡移动 可知 越大,甲烷的含量越小;C 项起始 , 结合温度升高对平衡移动判断;D 项该反应为气体 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A 【解析】A 项,由图像可知,任取一条平衡曲线,温度升高,平衡时 CH4 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温度升高, 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B 项,由图可知,增大水和甲烷的投料比,会增大甲烷的转化 率,从而使平衡时甲烷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 b>3>a;C 项,X 点对应的曲线 =3,温度升高,平 衡正向移动,设平衡后,参与反应的 n(H2O)=a mol,则平衡时二者的比值为 必然大于 3;D 项, 若温度不变,X 点对应的平衡加压后,反应逆向移动,CH4 的体积分数会增加。故选 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因素、图像分析等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选项 B 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变式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H2 (g)+ X2 (g) HX (g)的平衡常数为 10。若将 1.0 mol 的 HX (g)通 入体积为 1.0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 HX (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5% B.17% C.25% D.33% 【答案】B 【解析】 ,解得 x=0.0833 所以 。 【变式 2】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2 4 n(H O) 3n(CH ) = 2 4 n(H O) 3n(CH ) = 2 4 n(H O) n(CH ) 2 4 n(H O) 3n(CH ) = 2 4 n (H O) n (CH ) 起始 起始 2 4 n (H O) a n (CH ) a − − 起始 起始 1 2 1 2 0.5 0.5 1.0 210 xK x x −= = ⋅ 2 2 0.0833(HX) 100% 100% 17%1.0 1.0 xα ×= × = × ≈7 Ⅰ SO2+2H2O+I2==H2SO4+2HI Ⅱ 2HI H2+I2 Ⅲ 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 SO2 氧化性比 HI 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O d.循环过程产生 1 mol O2 的同时产生 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 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HI (g),发生反应Ⅱ,H2 物质的量随时间 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 (HI)=________。该温度下,H2 (g)+I2 (g) 2HI (g)的平衡常数 K=______。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 HI (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则________是原来的 2 倍。 a.平衡常数 b.HI 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 H2 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 Zn 和稀硫酸制取 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 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产生 H2 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 H2 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已知 2H2 (g)+O2 (g)==2H2O (1) ΔH=-572 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 池释放 228.8 kJ 电能时,生成 1 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1)c (2)0.1 mol·L-1·min-1 64 b (3)向右 b (4)8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化学计算。 (1)a 项,反应Ⅲ在常温下不能进行;b 项,SO2 的还原性比 HI 强;C 项,根据盖斯定律Ⅰ×2+Ⅱ×2+Ⅲ得总 反应:2H2O==2H2+O2,循环过程中消耗了 H2O;d 项,根据总反应知产生 1 mol O2 的同时产生 2 mol H2。 (2)由题干数据分析该反应: 0~2 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 平衡常数 。 第三问,若开始加入 HI 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2 倍,相当于先将Ⅲ加入到 2 L 的容器(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原 平衡一致,即 HI 的浓度、H2 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再将体积压缩至 1 L,因为该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反应, 加压平衡不移动,所以 HI 浓度为原来的 2 倍,H2 的体积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加入 HI 的物质 的量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3)Zn 与稀 H2SO4 反应,c (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向原溶液加入 NaNO3,Zn 与 H+、NO3-反 应不生成 H2;若加 CuSO4,Zn+CuSO4==ZnSO4+Cu,Zn 与 Cu 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若加 Na2SO4 对反 应速率没有影响;若加 NaHSO3,HSO3-消耗 H+生成 H2O 和 SO2,减缓反应速率。 (4) 生 成 1 mol 液 态 水 , 理 论 上 放 热 , 则 该 电 池 的 能 量 转 化 率 为 : 。 【变式 3】已知可逆反应:M (g)+N (g) P (g)+Q (g),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1 mol·L-1,c (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 1 10.2 mol(HI) 0.1mol L min1L 2minv − −= = ⋅ ⋅× 1 2 1 1 (0.8mol L ) 640.1mol L 0.1mol LK − − − ⋅= =⋅ × ⋅ 572kJ 286kJ2 = 228.8kJ 100% 80%286kJ × =8 率为 60%,此时 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4 mol·L-1,c (N)=a mol·L-1;达到平衡后,c (P)=2 mol·L-1,a=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c (N)=b mol·L - 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________。 【答案】(1)25% (2)增大 (3)6 (4)4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转化率、平衡常数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解题中应注意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巧妙应用,这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N 的转化率为 。 (2)因为反应 ΔH>0,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 的转化率增大。 (3)根据反应 根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的特点 K=2 mol·L-1×2 mol·L-1/[2 mol·L-1×(a-2) mol·L-1]=0.6 mol·L-1×0.6 mol·L-1/[0.4 mol·L-1×1.8 mol·L-1] 得 a=6。 (4)同理: 根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的特点, K=x2/(b-x) 2=0.6 mol·L-1×0.6 mol·L-1/[0.4 mol·L-1×1.8 mol·L-1],得 x=0.41b (M)=(0.41b/b)×100%=41%。 类型五、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例 5 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 (g)+B (g) xC (g) ΔH 符合图中(Ⅰ)所示关系。由此判断,对图 像(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3>p4,Y 轴表示 A 的转化率 B.p3>p4,Y 轴表示 B 的质量分数 C.p3>p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思路点拨】当题目中涉及多变量时,应先固定其中的一个变量,分析另一个变量。另外,分析图像时需 要注意其纵、横坐标的意义。 【答案】B 【解析】据图像(Ⅰ)知,在压强不变时,曲线 b 的斜率比 c 的大,故 T1>T2。降温(T1→T2)时, (C)增大, 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不变时,曲线 b 的斜率比 a 的大,故 p2>p1,增大压强(p1→p2) 时, (C)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故 x<2 即 x=1。由图像(Ⅱ)知,保持体系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 1 1 1mol L 60% 100% 25%2.4mol L − − ⋅ × × =⋅ α ϕ ϕ9 动, (C)、A 和 B 的转化率、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均减小,而 A、B 的质量分数要增大。因此 选 B。 【总结升华】平衡图像题可采用如下解题模式: (1)先分析题中反应的特点(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等)。 一定要抓住图像中条件改变瞬间所引起的浓度、压强、速率的变化,然后针对各种条件改变时引起的变化的特 征进行对照分析。 (2)再分析图像所表达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坐标轴各表示什么物理量,曲线的变化趋势如何,是单一 曲线还是多条曲线,曲线上的关键点,如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含义是什么等)。 举一反三: 【变式 1】(I2 在 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 (aq)+I-(aq) I3-(aq),某 I2、KI 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 的量浓度 c (I3-)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I2 (aq)+I- (aq) I3- (aq)的 ΔH>0 B.若温度为 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则 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 D 时,一定有 v 正>v 逆 D.状态 A 与状态 B 相比,状态 A 的 c (I2)大 【答案】BC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温度逐渐升高,c(I3-)逐渐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即 ΔH<0,A 项错。同理可推出,升温,K 值减小,即 K1>K2,B 项正确。D 点反应没有平衡,c (I3-)偏小(要向 A 点移动), 即反应要向右进行,所以此时 v 正>v 逆,C 项正确。由图知,c (I3-):状态 A>状态 B,则 c (I2)为:状态 A< 状 态 B , D 项 错 。 ϕ10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 湖北襄阳调研)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 298K 时的稳定状 态)。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Mg 与 F2 反应的△S<0 B.MgF2(s)+Br2(l)=MgBr2(s)+F2(g) △H=+600 kJmol-1 C.MgBr2 与 Cl2 反应的△H<0 D.化合物的热稳定顺序:MgI2>MgBr2>MgCl2 >MgF2 2.在下列反应中:A2(g)+B2(g) 2AB(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 增加 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 COCl2 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7.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 2HI(g)。已知 H2 和 I2 的起始浓度均 为 0.10 mol·L-1 时,达平衡时 HI 的浓度为 0.16 mol·L-1。若 H2 和 I2 的起始浓度均变为 0.20 mol·L-1,则平衡 时 H2 的浓度(mol·L-1)是(  ) A.0.16 B.0.08 C.0.04 D.0.02 8.(2015 山东烟台模拟)对可逆反应 2SO2 (g)+O2 (g) 2SO3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 n (SO2)∶n (O2)=2∶1 B.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 D.当 v 正 (SO2)∶v 正 (SO3)=1∶1 时,说明该反直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9.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 2 mol E(g),达平衡 时,E 的转化率为 40%;若开始时充入 2 mol M 和 1 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 少了(  ) A.20% B.40% C.60% D.80% 10.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 NO2 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 器 与 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 距 离相等,将会看到 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 NO2 与水的反应)(  ) A.a 端上升,b 端下降 B.a 端下降,b 端上升 C.U 形管中液面无变化 D.无法判断 11.在一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下述反应(不考虑 NO 与氧气的反应):4NH3(g)+ 5O2(g) 4NO(g)+6H2O(g) ΔH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 【解析】与①相比②的反应速率大,但 A 的转化率与①相同,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与①相比③ 的反应速率大,且 A 的转化率比①高,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 (2)实验②A 转化的浓度为 0.040 mol/L,则 B 转化的浓度为 0.080 mol/L,B 的转化率为:(0.080/0.200)×100%= 40%;实验③中 A 转化的浓度为 0.060 mol/L,则平衡时 C 的浓度也应为 0.060 mol/L; (3)由实验③知,升高温度 A 的转化率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4)反应进行到 4.0 min 时:实验②中 A 消耗的浓度为:0.028 mol/L,则 B 消耗的浓度为:0.056 mol/L,实验③ 中 A 消耗的浓度为:0.036 mol/L,则 C 的浓度为 0.036 mol/L。 4.(1)①0.003 0 mol·L-1·min-1 ②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