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电解原理和规律(提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识讲解_电解原理和规律(提高)

ID:104705

大小:89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6-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考总复习 电解原理和规律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加深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2.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总反应方程式。 3.掌握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解原理 1.电解的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 解。 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可将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发生。 2.电解池的装置特点:有外接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形成条件:(1)与电源两个电极相连;(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3)形成闭合回路。 4.阴阳极的判断及反应: 考点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反应特征 自发进行 非自发进行 装置举例 电极 电池的正、负极由电极材料决定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 属导体 阴、阳极由所连电源决定 阴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阳极:接直接电源正极 电极反应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阴离子或金属单质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 正极 考点三:电解规律 1.电极材料 (1)活性电极:既导电又能反应(针对阳极,指金属活动顺序表 Ag 及 Ag 以前的金属。) (2)惰性电极:只导电不溶解(惰性电极一般指金、铂、石墨电极,而银、铜等均是活性电极。) 2.离子放电顺序 (1)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 (活性金属)> S2—>I—>Br—>Cl—>OH—>含氧酸根>F— e−→外电路 阴极←—|←—阳极 离子放电 e― e―2 (实际上在水溶液中的电解,OH—后面的离子是不可能放电的,因为水提供 OH—的会放电) (2)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本身被保护,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中)>Pb2+>Sn2+>Fe2+>Zn2+>H+(水中)>Al3+>Mg2+>Na+>Ca2+>K+。 要点诠释:         阴阳离子在两极上放电顺序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都有关,不应将放电顺 序绝对化,以上仅是一般规律。 3.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方程式 (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电极材料,判断是电极材料放电还是溶液中的离子放电。阳极为金属活性电极时, 电极材料放电。 ②再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分析电极反应,并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 ③电解水溶液时,应注意放电顺序中 H+、OH―之后的离子一般不参与放电反应。 (2)电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必须在长等号上标明“电解”。 ②仅是电解质被电解,电解化学方程式中只写电解质及电解产物。 如电解 CuCl2 溶液:CuCl2 Cu+Cl2↑ ③仅有水被电解,只写水及电解产物即可。 如电解 NaOH 溶液、稀 H2SO4:2H2O 2H2↑+O2↑。 ④电解质、水同时被电解,则都要写进方程式。 如电解 AgNO3 溶液:4AgNO3+2H2O 4Ag+O2↑+4HNO3。 4.电解类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电解质 组成特点 实例 电解 对象 电解质 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复 原需加入物质 可溶性强碱 NaOH 水 增大 增大 水 含氧酸 H2SO4 水 增大 减小 水电解 水型 阴极:4H++4e―==2H2↑ 阳极: 4OH――4e―==2H2O+O2↑ 活泼金属 含氧酸盐 Na2SO4 水 增大 不变 水 无氧酸 HCl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氯化氢分解电 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分别在两极放电 不活泼金属 无氧酸盐 CuCl2 电解质 减小 —— 氯化铜 放 H2 生碱型 阴极:2H++2e-==H2↑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活泼金属 无氧酸盐 NaCl 电解质 和水 生成新电 解质—碱 增大 氯化氢 放 O2 生酸型 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极:4OH――4e―==O2↑ +2H2O 不活泼金属 属含氧酸盐 CuSO4 电解质 和水 生成新电 解质—酸 减小 氧化铜 考点四:电解池中有关量的计算或判断 解题依据是得失电子守恒,解题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电解 电解 电解3 (3)根据关系式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 电解原理 例 1.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 图,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1 mol Cu2O 生成 【思路点拨】由总反应知 Cu 失电子为阳极,则石墨为阴极。 【答案】A 【解析】由总反应知失电子的为 Cu,得电子的是 H2O 中的氢元素。因此 Cu 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接电源的 正极,石墨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应有 0.05 mol Cu2O 生成。 【总结升华】解答有关电解问题的步骤: (1)首先要判定是否为电解池,有外接直流电源则为电解池,否则不是电解池。 (2)对于电解池,首先要考虑阳极材料,若为惰性电极,溶液中的阴离子被氧化;若为活性电极,则被氧 化的是电极本身。 (3)若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有多种,则据离子放电顺序判定什么离子先放电,什么离子后放电,并写出电 极反应式。 (4)根据电极反应式解答相关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 1】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 H2 产生 B.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 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的基本原理,由题目所给图示可知,活泼金属铜作阳极,发生反应:Cu-2e-==Cu2+。 同 时 溶 液 中 的 H+ 在 阴 极 石 墨 上 发 生 反 应 : 2H++2e - ==H2↑ , 总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Cu+H2SO4 CuSO4+H2↑,所以 A 项不正确,B 项正确,D 项不正确;随着电解过程不断进行,溶液中的 Cu2+浓度不断增大, 一定时间后即当 c (Cu2+)较大时,由于 Cu2+的氧化性大于 H+,故此时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所以 C 项 正确。 【变式 2】右图是电解 CuCl2 溶液的装置,其中 c、d 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a 为负极,b 为正极 B.a 为阳极,b 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 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答案】C 【解析】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故 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负极;与电源正极相 连的 c 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d 为阴极。A、B 均不正确。在电解过程中,因 Cu2+是阳离子,移向阴极 d,在阴极放电析出 Cu,所以 d 电极质量增加;Cl-是阴离 通电 电解 电解4 子,移向阳极 c,在阳极放电析出 Cl2,会导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故 C 对 D 错。 注意: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变式 3】某学生为完成 2HCl+2Ag==2AgCl↓+H2↑,设计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必须电解,且阳极为 Ag。 类型二、 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 例 2.(2016 山东德州月考)如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 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 0.02mol 电子 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 A 极上最多可析出铜 0.64g   B.甲烧杯中 B 极上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   C.乙烧杯中 C 极上电极反应为 4H++4e-=2H2↑   D.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 极附近先变红 【思路点拨】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 项 A 极(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生成氧气,不能析出铜,故错误;B 项甲烧 杯中 B 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u2++2e-=Cu,故错误;C 项乙烧杯 C 极上电极反应为 2Cl--2e-=Cl2↑,故错误;D 项 D 极(阴极)电极反应为 2H++4e-=H2↑,H+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 D 极附近溶液呈碱性(NaOH 生成),故正确。故选 D。 【总结升华】串联的两个电解池中各个电极通过的电量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 1】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 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 a 和 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的体积 a 电极的小于 b 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出现蓝色 D.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出现红色 【答案】D 【变式 2】如图电解池中装有硫酸铜溶液,选用不同材料的电极进行电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电极材料 阳极 阴极 通电后的变化 A 石墨 石墨 阴极质量增加,溶液的 pH 增大5 B 铜 铜 阳极质量减小,阴极质量增加 C 铁 铁 两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D 铂 铁 阴极质量增加,溶液的 pH 不变 【答案】B 例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 完全一样的是( )。 A.CuCl2 [CuO] B.NaOH [NaOH] C.NaCl [HCl] D.Na2SO4 [NaOH] 【思路点拨】溶液恢复为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指:反应后的溶质要恢复原来的溶质,并且其浓度也要恢 复为原来的浓度。 【答案】C 【解析】A 应补充适量的 CuCl2,B、 D 均应补充适量的水;C 中阳极:2Cl--2e-==Cl2↑,阴极:2H++2e- ==H2↑,损失的是 HCl,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 HCl。 类型三、 电解的有关计算 例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0.1 mol Cu(OH)2 后恰好恢复 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0.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 【思路点拨】由电解 CuSO4 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H2O Cu+O2↑+2H2SO4 知,电解过程中 只析出 Cu 和放出 O2,故电解后加入 CuO 就可以复原。但本题提示加入 0.1 mol Cu(OH)2 可以复原,说明电解过 程中不仅有 CuSO4 被电解,还有 H2O 被电解。 【答案】D 【解析】0.1 mol Cu(OH)2 相当于 0.1 mol CuO 和 0.1 mol H2O,由电子守恒 0.1 mol CuO~0.1 mol Cu~0.2 mol e-,0.1 mol H2O~0.1 mol H2~0.2mol e-,即共计 0.4 mol e-。 【总结升华】依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常见的计算关系式:2Cu~2H2~2Cl2 ~4Ag~O2~4H+~4OH- ~4e—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399161 例 3】 【变式 1】电解 2L 4mol/L 的 NaCl 溶液,当电路中通过 0.02mol 电子时,若不考虑由于电解而引起的溶液体积的 变化,则溶液的 pH 为 A.2 B.7 C.11 D.12 【答案】D 【变式 2】用惰性电极电解 M(NO3)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 a g 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 b L(标准状况)氧气, 从而可知 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电极反应,阴极:Mn++xe-==M,阳极:4OH--4e-==2H2O+O2↑,利用阴、阳两极转移的电子 的数目相同,即 ,由此式得 ,所以 。 【变式 3】在 100 mL H2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 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2 mo1·L-1 C.3 mol·L-1 D.4 mol·L-1 【答案】A 电解 72.4ax b 11.2ax b 5.6ax b 2.5ax b 1 g L 422.4L mol a bxM −⋅ = ×⋅ 15.6 g molaxM b −= ⋅ r 5.6(M) axA b =6 【解析】在阳极始终产生 O2:4OH――4e―==2H2O+O2↑,在阴极先生成 Cu,Cu2+耗完后生成 H2:4H++4e― ==2H2↑。由电子得失相等有:2n(H2)+2n(Cu2+)=4n(O2),代入数据可求出 n(Cu2+)=0.1 mol,故 c(Cu2+)=1 mol·L- 1。 【高清课堂:399161 例 4】 【变式 4】Na2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 1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2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 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 C(Na+)为   A.0.5mol/L   B.1mol/L   C.1.5mol/L   D.2mol/L 【答案】D 【高清课堂:399161 例 8】 【变式 5】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 100g 5.00%的 NaOH 溶液、足量的 CuSO4 溶液 和 100g 10.00%的 K2SO4 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 K2SO4 质量分数为 10.47%,乙中 c 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 题:   ①电源的 N 端为__________极;   ②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 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极 c 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答案】(1)①正极  ②4OH--4e-=2H2O + O2↑。  ③2.8L  ④16g    ⑤甲增大,因为相当于电解水;乙减小,OH-放电, H+增多。丙不变,相当于电解水。   (2)可以  因为 CuSO4 溶液已转变为 H2SO4 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解析】(1)①乙中盛有 CuSO4 溶液,电解时阴极析出 Cu,c 电极质量增加,故 c 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接, 可知 M 为电源负极,N 为电源正极。丙中电解 K2SO4 溶液,相当于电解水,浓度由 10.00%变为 10.47%,可以 计算出被电解的水的质量。设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x。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100×10%=(100-x)× 10.47%,得 x=4.5g,水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可知电路中转移了 0.5mol 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 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   ②甲中为 NaOH 溶液,相当于电解 H2O,阳极 b 处为 OH-放电,即 4OH--4e-=2H2O + O2↑。   ③转移 0.5mol 电子,则生成 O2 为 0.5/4=0.1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 0.125×22.4=2.8L。   ④Cu2++2e-=Cu,转移 0.5mol 电子,则生成的 m(Cu)=0.5/2 ×64 =16g。   ⑤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 NaOH 的浓度增大,pH 变大。乙中阴极为 Cu2+放电,阳极为 OH-放电,所以 H+ 增多,故 pH 减小。丙中为电解水,对于 K2SO4 而言,其 pH 几乎不变。     ( 2 ) 铜 全 部 析 出 后 , 溶 质 为 H2SO4 , 可 以 继 续 电 解 H2SO4 。7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溶液,其 pH 变化趋势相同的是( ) A、H2SO4、Na2SO4 B、H2SO4、NaOH C、AgNO3、BaCl2 D、HCl、NaCl 2.(2015 浙江丽水中学二模)下图是 CO2 电催化还原为 CH4 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 C.一段时间后,①池中 n (KHCO3)不变 D.一段时间后,②池中溶液的 pH 一定减小 3.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 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4.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CuSO4    B.H2O   C.CuO    D.CuSO4·5H2O 5.将两个铂电极插入 500mL CuSO4 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 0.064g(设电解时该电极 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 H+浓度约为(  )   A.4×10-3mol/L   B.2×10-3 mol/L   C.1×10-3 mol/L   D.1×10-7mol/L 6.电解 100 mL 含 c (H+)=0.30 mol / L 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 0.04 mol 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 是( ) A.0.10 mol / L Ag+ B.0.20 mol / L Zn2+ C.0.20 mol / L Cu2+ D.0.20 mol / L Pb2+ 7.将质量分数为 5 .2%NaOH 溶液 1L(密度 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的质量分数改变 1.0%时停止电解, 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NaOH 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质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质的质量/g A 6.2% 19 152 B 6.2% 152 19 C 4.2% 1.2 9.4 D 4.2% 9.4 1.2 8 . 实 验 室 用 铅 蓄 电 池 作 电 源 电 解 饱 和 食 盐 水 制 取 氯 气 , 已 知 铅 蓄 电 池 放 电 时 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负 极 Pb+SO42-=PbSO4+2e- 正极 PbO2+4H++ SO42-+2e-=PbSO4+2H2O 今若制得Cl20.050摩,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 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0.025摩 B、0.050摩 C、0.10摩 D、0.20摩 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CuCl2 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阴极生成的铜为 3.2g 8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 0.2 mol 电子   C.电解得到的 Cu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D.电解后溶液呈碱性 10.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 1 L 1mol·L―1 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键 K 与 N 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 K 与 N 连接,正极反应式是 4OH――4e―==2H2O+O2↑ C.若电键 K 与 M 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 K 与 M 连接,当两极共产生 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 1 mol NaOH 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 H2O-CO2 混合气体制备 H2 和 CO 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 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ˉ=H2+O2ˉ CO2+2eˉ=CO+O2ˉ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12.500 mL K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 c (NO3―)=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 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 c (K+)为 2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 2 mol 电子 C.电解得到的 Cu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 c (H+)为 2 mol·L―1 13.(2015 高考·福建卷)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 转化为 O2 和燃 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 b 极区向 a 极区迁移 C.每生成 1 mol O2,有 44 g CO2 被还原 D.a 电极的反应为:3CO2 + 16H+-18e-= C3H8O+4H2O 14.如右图所示,X 为铁、Y 是石墨电极,a 是饱和食盐水,实验开始前,在 U 形管的两边同时各滴入几滴酚酞 试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上 K1、断开 K2,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合上 K2、断开 K1,一段时间后,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靠 近 Y 电极管口,试纸变蓝 C.合上 K1、断开 K2,溶液中阴离子向 Y 电极定向移动 D.合上 K2、断开 K1,一段时间后,X 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通电 X K1 K2 Y a G9 15.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N 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 ) A. C1 上发生氧化反应 B. M 装置中 SO42-移向 Cu 电极 C. 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 M 中溶液 pH 变大, 装置 N 中溶液 pH 变小 D. Cu 电极与 C2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相同 16.(2016 北京高考)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现象 a、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 无明显变化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 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 处:2H2O+2e-=H2↑+2OH- B.b 处:2Cl--2e-=Cl2↑ 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 m 处能析出铜 二、填空题 1.采用惰性电极,从 NO3-、SO42-、Cl-、Cu2+、Ba2+、Ag+、H+中选出适当的离子组成电解质并电解。 (1)若两极分别放出 H2 和 O2,电解质可能为________。 (2)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 O2,电解质可能为________。 (3)若两极均放出气体,且体积之比为 1∶1,电解质可能为________。 (4)若既无 O2 又无 H2 放出,电解质可能为________。 2.(2016 北京东城二模)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电解食盐水,并对电解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a 极附近 b 极附 近5 mol/L NaCl 溶液 开始时,产生白色浑浊并逐渐增加,当沉 入 U 形管底部时部分沉淀变为橙黄色;随 产生无 色气泡10 后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也变为橙黄色 资料显示: ① 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② 氢氧化亚铜(CuOH)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易脱水分解为红色的 Cu2O; ③ Cu+水溶液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为 Cu2+和 Cu; ④ 氢氧化铜可以溶于浓 NaOH 得到蓝色溶液。 (1)经检验,b 极产生的气体是 H2,b 极附近溶液的 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铜丝 a 应与 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相连。 (2)同学们分析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 CuCl,则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①橙黄色沉淀中含有 Cu2O,则 CuCl 转化为 Cu2O 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②结合离子在 溶液中的运动规律,解释“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原因是 。 (4)同学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沉淀中含有 :将橙黄色沉淀滤出洗涤后,滴加 0.2 mol/L H2SO4 至过量,应观 察到的现象是 。 (5)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提出猜想:电解时,Cu 做阳极先被氧化为 。为此,他们用 Cu 电极电解 5 mol/L 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未见预期的黄色沉淀。根据现象能否得出“该 猜想不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3.在如图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 500 mL 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观察到 A 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 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 止电解,取出 A 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B 是该装置的________极。 (2)写出电解时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电解后溶液的 pH 为________;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______ (填物质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__g。(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11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2.C 【解析】分析工作原理图可知此装置为电解池,铜电极通入 CO2,还原为 CH4,所以铜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 应 CO2+8H++8e-==CH4+2H2O,铂电极为阳极,OH-放电,被氧化,导致 pH 减小,同时盐桥中的 K+向①池中 移动,①池中溶有 CO2,故 n (KHCO3)增大,C 项错误。 3.D 4.C 【解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的电解方程式是 2CuSO4+2H2O 2H2SO4+2Cu+O2↑,根据缺什么补 什么的原则,选项 C 正确。 做题的思路:明确溶液中存在那些离子;阴阳两极附近有那些离子;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根据原溶液的酸、碱性和电极产物可对电解后溶液的 pH 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若电极产物只有 H2 而无 O2,则 pH 变大;若电极产物只有 O2 而无 H2,则 pH 变小;若电极产物既有 O2 又有 H2,原溶液呈酸性,则 pH 变小, 原溶液呈碱性则 pH 变大,原溶液呈中性,则 pH 不变。 5.A  【解析】根据方程式:2CuSO4+2H2O 2Cu+O2↑+2H2SO4 计算,或依据计算关系式:Cu~2H+~2e— 计算。 先求出 H+物质的量为:2×10-3 mol,再结合溶液体积 0.5mL 求出 H+浓度为:4×10-3mol/L。  6.C 【解析】本小题旨在考查电解原理及相关计算。在水溶液中 Zn2+、Pb2+一般不能得电子,故可先排除 B、D 两项; 当电子转移量为 0.04 mol 时,A 项中 Ag+全部析出,m (Ag)=0.1 L×0.10 mol / L×108 g / mol=1.08 g;C 项中 Cu2+ 恰好全部析出,m (Cu)=0.1 L×0.20 mol / L×64 g / mol=1.28 g,故应选 C 项。 7.B 【解析】用铂电极电解NaOH溶液,实则电解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增加,故排除C、D选项,阳极产生的氧气 质量大于阴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故选B。 8.C 【解析】计算关系式为:Cl2~2e-~2H2SO4 9.B 【解析】CuCl2 Cu+Cl2↑,阳极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即收集 0.1 mol Cl2,转移 0.2 mol 电子,阴极 生成 Cu 0.1 mol,质量为 6.4g,电解后溶液仍为 CuCl2 溶液,只是浓度减小,溶液仍因水解呈酸性。 10.D 【解析】A 项,若电键 K 与 N 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B 项,若电键 K 与 N 连接, 正极反应式是 O2+2H2O+4e―==4OH―,不正确;C 项,若电键 K 与 M 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 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D 项,若电键 K 与 M 连接,为 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 2 2 44.8 1 x V 解得 x=1,V=22.4 L,即 1 mol 氯化钠全部被电解完,产生 1 mol 氢氧化钠,而现在产生气 体为 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 1 mol NaOH。 11.D 电解12 【解析】A 项,从图示可看出,与 X 相连的电极发生 H2O→H2、CO2→CO 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 极,则 X 为电源的负极,A 正确。B 项,阴极 H2O→H2、CO2→CO 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H2O+2e―==H2+O2―、CO2+2e―==CO+O2―,B 正确。C 项,从图示可知,H2O→H2、CO2→CO 转化的同时有氧 气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C 正确。D 项,从总反应可知,阴、阳两极生成的 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2∶1,D 不正确。故选 D。 12. A 13. B 【解析】A.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阳极 b 极区向阴极 a 极区迁移,正 确。 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是:6CO2+8H2O=2C3H8O+9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1molO2,有 2/3mol CO2 被还原, 其质量是 88/3 g,错误。 D.a 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3CO2+18H++18e- = C3H8O+5H2O,错误。 故选 B。 14.C 【解析】合上 K1、断开 K2,相当于原电池;合上 K2、断开 K1,相当于电解池。 15.B 【解析】装置 M 属原电池,Zn 为负极,Cu 为正极;装置 N 属电解池,C1 为阳极,C2 为阴极。 16.B 【解析】A 项,d 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 OH―,电极方程式为 2H2O+2e―==H2↑+2OH―,故 A 正确;B 项, b 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 B 错误;C 项,c 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 2e―==Fe2+,故 C 正确;D 项,实验一中 ac 形成电解池,db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 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 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 m 的一面为阳极(n 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 即 m 上有铜析出,故 D 正确。故选 B。 二、填空题 1.(1)Ba(NO3)2、HNO3、H2SO4 (2)CuSO4、Cu(NO3)2、AgNO3 (3)HCl (4)CuCl2 【解析】(1)电解实质是电解水; (2)阴极:Cu2++2e-==Cu,Ag++e-==Ag;阳极:4OH--4e-==2H2O+O2↑; (3)2HCl H2↑+Cl2↑,产物体积之比为 1∶1; (4)CuCl2 Cu+Cl2↑。 2.(1)增大 正 (2)Cu-e-+Cl-=CuCl↓ (3)①CuCl+OH-=CuOH+Cl-、2CuOH=Cu2O+H2O ②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 OH-向阳极定向移动 (4)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 O2 可能将 CuOH 氧化 【解析】(1)用铜做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b 极产生的气体是 H2,则 b 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阴 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因为 b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溶液 pH 增大;a 极为阳极,与 电源正极相连; (2)依据(1)可知 a 极为阳极,铜做阳极为活性电极,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 CuCl,则其电极反应式 通电 通电 通电13 为:Cu―e―+Cl―=CuCl↓; (3)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Cu―e―+Cl―=CuCl,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方程式为 2H++2e―=H2↑,开始时生成 CuCl 白色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溶液 pH 逐渐增大,因 Ksp(CuOH)< Ksp(CuCl),则可生成 CuOH 橙黄色沉淀,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2O 和水。 ①橙黄色沉淀中含有 Cu2O,则 CuCl 转化为 Cu2O 的原因是,随着电解的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 CuCl 转化为 CuOH,方程式:CuCl+OH―=CuOH+Cl―,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2O 和水,方程式: 2CuOH=Cu2O+H2O; ②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 OH―向阳极定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 CuCl 转化为 CuOH,而 CuOH 不稳 定分解生成 Cu2O 和水,所以看到现象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 (4)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铜为 红色固体,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所有现象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用 Cu 电极电解 5 mol/L 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 化性,能够氧化 CuOH,所以不能依据该现象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 3.(1)负 阳 (2)2Cu2++2H2O 2Cu+O2↑+4H+ (3)1 CuO 2 【解析】能析出红色固体铜的极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B 极接电源的 正极,作阳极,产生的无色气体为 O2,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2++2H2O 2Cu+O2↑+4H+;当生成 1.6 g Cu 时,电子转移 ,反应生成的 H+也 为 0.05 mol,c (H+)=0.1 mol·L-1,pH=1;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析出 O2,阴极析出 Cu,两者结合就是 CuO,所 以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 CuO。 通电 电解 1 1.6g 2 0.05mol64g mol− × =⋅ 1.6 80 2g64 × =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