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乘法分配律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5 乘法分配律教案

ID:105274

大小:32.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5 乘法分配律  教学内容 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教材第 16~18 页,例 4,算一算,课堂活动 1,练习五 1,2,4,5。  教学提示 例 4 教学乘法分配律。在素材选用、编写思路、呈现方式上与例 1、例 2 相似,通过生 活情境图来呈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来展现乘法分配律。 在为学生提供了乘法分配律的感知材料之后,又接着安排了几组算式,要求学生算一算、 议一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这几组数据不同的算式,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发 现一般规律,进而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 能力。 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 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材第 18 页,第 5 题,口算。 15×4= 25×4= 55+45= 26×3= 24×5= 55-45= 20×7= 5×16= 11×8= 70+40= 96÷3= 64÷4=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提高学生的快速运算能力。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教材第 16 页,例 4。 (1)出示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你从情境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一共需要多少张门票?”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40+20)×14 40×14+20×14 =60×14 =560+280 =840(张) =840(张) 设计意图:初步建立感知,让学生体会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40+20)×14=40×14+20×14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材第 16 页,算一算。 (3+2)×35= 3×35+2×35= 3×(4+6)= 3×4+3×6= (13+12)×4= 13×4+12×4= 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组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直观感知,为接下来的抽象 概括做好铺垫。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 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 a,b,c 表示 3 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 a×c+b×c=(a+b)×c 设计意图:通过不完全归纳的学习方式,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举例子, 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 17 页,课堂活动 1。 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教材第 17 页,练习五,第 1 题。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 全班同学交流。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教材第 17 页,练习五,第 2 题。 2.教材第 18 页,练习五,第 4 题。 答案: 1.160 平方米;64 平方米。 2.4000 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 5 课时: 1.填一填。 156×6+156×4= ×( + ) 8×b+b×12=( + )× 25×9×4=( × )× (64-35)×72= × - × 2.不计算,把得数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69×39+69×61 78×5-28×5 77×(30-18) (38+62)×55 38×55+6)×55 77×30-77×18 (78-28)×5 69×( 39+61) 3.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 95 米,宽 50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 1.156,6,4;8,12,b;25,4,9;64,72,35,72。 2. 69×39+69×61 78×5-28×5 77×(30-18) (38+62)×55 38×55+6)×55 77×30-77×18 (78-28)×5 69×( 39+61) 3.290 米。 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0+20)×14 40×14+20×14 =60×14 =560+280 =840(张) =840(张) (40+20)×14=40×14+20×14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a+b)×c=a×c+b×c 或 a×c+b×c=(a+b)×c  教学反思 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 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 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 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家——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8),谱名培垧,学名蒋佐,字立夫,以字行。麟头村(在凤江乡)人。 是我国数学界几何学方面的权威、温州最早的洋博士。 姜立夫晚年照 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长,曾深受姨父黄庆澄的影响。聪颖过人, 学习成绩优异,其兄遂送至杭州高等学堂学习。宣统二年(1910),未毕业,就参加留美学生 考试,被录取,次年到北京“游美肄业馆”学习英语,半年后,赴美国入加利福尼亚伯克莱 州立大学专攻数学。民国 4 年(1915)毕业,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8 年,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9 年初,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建立数学系,任系主任。16 年休假期间,到厦门 大学讲课。23 年游学德国。抗日战争期间,随校南下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29 年任中国数 学会会长,31 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研究员。解放前夕,被迫随所 迁往台湾。同年?月返回大陆,在广州岭南大学创办数率系,任系主任。1952 年院系调整后, 在中山大学执教终身。 1954 年,被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1955 年起,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三、 四届委员。 姜立夫为人谦虚谨慎,光明磊落。留学回国时,乡人尊称为“洋状元”。当时士人出门 都坐轿子,他却徒步自提行李;别人恭维他学识渊博,他说:“数学这门学问如一棵大树,我所得不过一张叶子而已。” 在治学上,姜立夫一丝不苟,从不轻易发表著作。早年从事圆的几何研究,写定论文 《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解放后,为了教学需要,主持翻译了优秀的外国教材,如 穆斯海里什维利《解析几何教程》、诺尔金《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初步》、E·嘉当《利曼几何 学、正交标架法》等,分别于 1954 年、1956 年、1964 年出版。 姜立夫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南开大学是私立 的,教师薪金比别校微薄,而他毫不介意。在长时间中,是该校数学系的唯一台柱,逐年轮 流开设各门主要课程,如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投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n 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以及高等几何等,因之被誉为“一人系”。讲课时只写提 纲,不用讲稿,论证严谨,说理透彻。并善于启发提问,逐步引人入胜。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或选读有关文献,在他指导下轮流作报告;或于讲课后使学生按章整理笔记,定期审阅(如 微分几何课)。 此外,他还长期从事数学名词的整理与编译、数学文件的搜集与保存等等基础建设,对 我国现代数学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姜立夫与周恩来合照 对后辈的奖掖不遗余力。民国 9 年 7 月回乡时,即倡议以姜氏族 产全部充作学田,创办爱敬小学。以后经常给该校汇款寄书,勉励、督促族人培育好下一代。 他说:“我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去留学的,那其实是全国人民辛勤劳动所积累。我 应当为全国人民做些好事,把西洋数学搬回来。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需要科学, 我愿把一生献给它。”在他历年教学中,培养出大批数学人才,有的闻名海外。当代著名数 学家苏步青(平阳县人)留学日本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数学论文,姜立夫当时不知苏的中 国姓名,更不知是同乡,仅知是个中国留学生。读后大为赞赏,并热情向厦门、北京、清华、 燕京等大学推荐为教授,毫无门户之见(当时东洋留学生多被西洋留学生所歧视)。 十年动乱期间,姜立夫情绪抑郁,衰老得很快。1978 年 2 月 3 日病逝于广州,终年 88 岁。 为了纪念他生前所创的业绩,鼓励更多的青年从事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南开大学从 1982 年起,设立了姜立夫奖学金。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