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万宁市后安中学 翁小妮
【主题】以史为鉴,勇担重任
【学习内容】《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诗词曲五首》
【单元说明】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咏唱。阅读这类课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当担精神。同时学习本单元课文内容时,还要将这种责任和当担与当前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增强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单元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
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诗词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赏析名句。
4.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重点】
1、 反复诵读,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难点】
1、理解诗词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赏析名句。
2、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法指导】导学自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6课时
预习案(第1课时,自学完成)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曹刿论战》: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 ) 小信未孚( ) 望其旗靡( )
又何间( )焉 公与之乘( ) 长勺( )
2.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词语
肉食者鄙:( ) 弗敢加也: ( )
小信未孚:( ) 既克: ( )
(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 ) 今义:( )
小大之狱 狱, 古义:( ) 今义:( )
(3)一词多义
故: 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
以:可以一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
(4)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 公将鼓之:( )
3、文学常识:
《左传》,即《 》,又称《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 ) 和( )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再长勺,又称(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 )丽 朝( )服衣冠
期( )年 朝( )于齐
2.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词语
纳谏( ) 昳丽( ) 孰视之 ( )
莫( ) 蔽( ) 期年( )
(2)古今异义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 ) 今:( )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 ) 今:( )
(3)一词多义
美:不如徐公美( ) 妻之美我者( )
上:受上赏( ) 上书谏寡人者( )
3、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
《出师表》: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臧否( )( ) 咨诹善道( )
弩钝( )( ) 菲( )薄
2.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词语
开张圣听:( ) 光:( ) 恢弘:( )
陟罚臧否:( ) 作奸犯科:( ) 斟酌损益:( )
(2)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
(2)由是感激 古义:( ) 今义:( )
(3)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 ( )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4)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 )
(2)此皆良实 良实:( )
(3)深入不毛 毛:( )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诸葛亮,字( ),是(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自主质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预习案(第2课时,自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朗读四篇课文,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文中做批注:
(一)疏通文意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
《曹刿论战》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
2、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
《出师表》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词曲五首》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二、自主质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展示案(第3课时,课堂交流)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词意境,发挥想象体会感悟赏析名句。
【学习过程】
一、诗词诵读
选择喜欢的诗词,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
二、交流探究
赏析下列诗句:
(1)说说“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2)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3)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过零丁洋》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答疑解惑
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或存在的疑惑,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展示案(第4课时,课堂交流)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古人责任与担当精神。
【学习过程】
一、朗读感知
朗读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责任与当担。
二、交流探究
本单元的课文中最触动你或是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是“远谋”的曹刿,是“善谏”的邹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遭遇悲惨”的老兵,“视死如归”的文天祥……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三、答疑解惑
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或存在的疑惑,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反馈案(第5课时 课后作业)
【自我检测】
(一) 古诗文默写(8分)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6、海南实施“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以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正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5分)
过零丁洋
[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诗的第二联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命运。(2分)
8、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出师表》(节选),完成9 --12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时时而间(jiàn)进 B.期(jī)年之后
C.陟罚臧否 (fǒu) D.斟(zhēn)酌损益
10.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 (2)今齐地方千里(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4)躬耕于南阳(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邹忌和诸葛亮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邹忌和诸葛亮再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 (2 分)
反馈案(第6课时 课后作业)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是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背诵并默写《诗词曲五首》。
3、收集积累新冠病毒疫情中体现责任与当担的写作素材。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参考答案)
预习案(第一课时,自学完成)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信未孚(fú) 望其旗靡(mĭ)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既克:克,战胜。
(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 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5)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3、文学常识: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 文学 ) 和( 史学 )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 )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再长勺,又称( 长勺之战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孰视之:同“熟”,仔细。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期年:满一年。
(2)古今异义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3)一词多义
美: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上:受上赏(第一等的) 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3、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讽谏”的意思是(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
《出师表》: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臧(zāng)否(pǐ ) 咨诹(zōu)善道
弩钝(nú)(dùn) 菲(fěi)薄
2.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展。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
(2)古今异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2)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感谢
(3)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 (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读“wèi”,给予)
(4)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2)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3)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木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作者诸葛亮,字( 孔明 ),是( 三国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预习案(第二课时,自学完成)参考答案
一、疏通文意。
1、略。
2、翻译下列句子:
(1)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谋划长远的事情。
(2)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美?
(4)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二.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
《曹刿论战》: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知己知彼,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论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题: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怎样解释?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2.课文情节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出师表》
1.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出师本义,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2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以及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展示案(第3课时,课堂交流)参考答案
一、诗词诵读
略
二、交流探究
赏析下列诗句:
(1)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了极致,蓄足了抒情之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2)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看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3)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话,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民众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4)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第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5)“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三、答疑解惑
略。
展示案(第4课时,课堂交流)参考答案
一、朗读课文
略。
二、交流探究
示例: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却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有为国效劳。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
……
三、答疑解惑
略。
反馈案(第5课时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 古诗文默写
1、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三而竭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5、山河表里潼关路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古诗词阅读
7.(2分)风飘絮 雨打萍
8.(3分)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 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三)文言文阅读。
9、C
10、(1)偏爱 (2)土地方圆
(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4)亲自
11.(1)由这些看来,大王受蒙蔽很久了。
(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奉命。
12、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人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和北伐决策,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反馈案(第6课时 课后作业)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