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 杜德英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感受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课时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学习任务:新课导入,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知识链接。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知识链接:
56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知识链接】
1、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56
朦胧诗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代表人物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等。
2. 名家点评: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梅岭三章》新课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斗。1936年冬天,由于叛徒的出卖,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他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下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xìng xìng(形容怨恨失意的样子)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56
【知识链接】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写作背景: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56
这三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短诗五首》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知识链接】简单了解作者:
(1)【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2)【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3)【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56
(4)【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
(5)【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海燕》导入新课:同学们,传说中的精灵是仙魔神灵,能预知未来,预卜尚未发生而必将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只精灵,这只精灵会以怎样的姿态向我们寓言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去感受这只敏感的精灵吧。(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课件
【知识链接】:
1.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有散文的外观﹐注重描写抒情。一般表现作者社会和人生的小感触﹐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特点: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
2.作家作品
56
(1)高尔基,苏联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母亲》。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第2课时
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新课预习。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56
绯红( )
2.解释下列词语。
(1)疲惫
(2)簇新
(3)迷惘
(4)绯红
(5)喷薄
《梅岭三章》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 ) 悬( ) 当纸钱( )
应有涯( ) 莽( )
《短诗五首》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āng ( ) 饰 舵手( )
言huǎng ( ) 差异( )
2.解释下列词语。
(1)寂寞
(2)漫漫
56
(3)舵手
《海燕》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胆怯( ) 翡翠( ) 号叫( )
深渊( ) Chǔn ( ) 笨 蜿yán( )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1)呻吟
(2)胆怯
(3)预言家
3.选词填空。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 (号叫 呼叫 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抱 卷 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摔 卷 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撕 砸 摔)成尘雾和碎沫。
第3课时
学习任务:学习诗歌,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6
(一)整体感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自由朗读诗歌,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2. 诵读课文,说说你的朗读感受。
3.指导朗读:
要求:注意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老师指导:
(二)整体感知《梅岭三章》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说说朗诵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56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三) 自由朗读《短诗五首》初步把握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四) 理清《海燕》思路,把握内容。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把海燕放在哪几个时间段的场面中写?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表现的语句。小组交流,看看谁找得准、找得全。
3.有感情地朗读。
56
第4课时
学习任务: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
2.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合作探究:品析、探究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品析、探究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4、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56
5、诗句中“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三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6、 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 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梅岭三章》品读鉴赏。
1.研读第一首诗。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2)分析第三、四句用“阎罗”“泉台”等传说,有什么作用?
56
2.研读第二首诗。
(l)“国门是”的典故运用有什么样的作用?
(2)第三、四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研读第三首诗。
(l)第一、二两句诗的含意。
(2)第三、四两句诗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4.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5. 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三、《短诗五首》合作探究
探究(一):品读《月夜》。
56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2.请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你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的理解。
探究(二):品读《萧红墓畔口占》。
朗读诗歌,体会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1)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2)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3)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4)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56
探究(三)《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56
(2) 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探究(四)《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3) 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6
探究(五)《统一》
1. 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2.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六)试分析每首诗歌的主旨。
四、《海燕》合作探究:
探究(一)再读课文,分析形象。
56
课文中详细描写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不同表现,反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它们的态度。
1.我喜欢 ,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 表现出了 的气概。
2.我讨厌 ,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 表现出了 的心理。
探究(二):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反复诵读课文,请找出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试着从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2.文中运用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精神。试就下列各项的象征意义做简要分析。
物象
象征义
海燕
暴风雨
大海
56
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比一比谁说得好)
第5课时
学习任务: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讲练结合。
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加深课内所学到的知识,特安排这个环节。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56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二、《梅岭三章》拓展提升
古往今来,许多前人都有这样的为理想献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请列举一例。
三、《短诗五首》对比阅读
56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四、《海燕》拓展延伸。
1.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勇敢地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热情呼唤。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既会拥有阳光雨露,也难免会经受狂风暴雨。那么,
学习了本文之后,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觉得该怎样做呢?
2.我的收获
本文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艺术笔触,通过对 的生动描绘,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暗示了革命暴风雨的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的必然崩溃,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作品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 (填海燕的象征义)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56
第6课时 写作 学习仿写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写,了解扩写的命题形式。
2.掌握扩写的方法与技巧。
3.写作实践,实战演练。
【学习重点】写作实践,实战演练。
【学习难点】掌握扩写的方法与技巧,写作实践,实战演练。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的习作常常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基本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扩写。了解一下什么是扩写?怎样扩写?
【知识链接】:
【扩写的概念】:
56
“扩写”是把一段话,或一篇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的写作方式。“扩写”练习提供的材料是一段文字,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扩写,则必须先看懂这段文字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行作文。
一、扩写的命题形式
1.词语扩写式。
用“童年,风筝,天空”“三个词扩写成一段字,描绘一个画面六十字左右 。
2.语段扩写式
将“枯藤老树昏鸦”扩展成一段话,表现孤独寂寞的心境。
3.话题扩写式
以“青春”为话题扩写一段文字。
4.主干扩写式
56
请以“你很瘦”为主题,进行扩写。要求:①围绕中心,揭示出人物特征;②运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200字。
5.情景扩写式
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
二、学法指导
(一)如何进行扩写呢?
三、写作实践
1.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
沙滩 船 海鸥 人
2.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 开放了。
3.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同学们学习到了不少关于诗歌的知识。请同学们扩写李清照的《武陵春》 。
56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范文讲评,归纳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二)范文赏析: 《向土地跪拜》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时,由于过于匆忙,盘缠都没带。他们一行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魏国境内。卫文公看到重耳落魄的样子,竟然一时糊涂,没有好好招待他们。他们的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于是只好继续前行。
56
这天,他们一行走到了卫国的五鹿,又累又饿的重耳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架子向一个农夫乞讨。“敢问大伯,能给我们一些吃的吗?”试想,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几十个人呢?只见那个农夫抬起头看了看他们,低声说了点什么,然后弯下身从地上拾起土块,递给重耳:“拿去,吃吧!”
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怒气冲天,他气愤地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见状,赶忙阻止了重耳。狐偃是谁?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重耳的舅舅。狐偃从小陪伴教导重耳,使他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学到了很多治理国家的知识。后来,重耳能在短短五年内让晋国在诸侯中重新树立威信,狐偃功不可没, 狐偃的历史贡献十分巨大,他影响的不仅仅是重耳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只听狐偃说道:“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顿悟,心中想到: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我臣服,我应该行礼并接受它。 于是,重耳赶忙向那位农夫拜谢,郑重其事地接过了土块。手捧着土块,
重耳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已经结束了流亡生涯,在狐偃、赵衰等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面南即位,他成了威震 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他的臣民们跪伏着向他行叩拜礼 ……
56
仔细审视着这块土地,重耳一下子跪伏在大地上,神态庄重地完成了对土地的跪拜!
蓦然间,重耳仿佛浑身有了力量,他转身把土块放到车上,继续前行。
(三)写法指导:
1.学生小组内讨论扩写的重点,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点拨:
(四) 教师点评:
(五)归纳扩写的方法,总结: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扩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请围绕这句话为开头,自拟题目,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56
2.结合掌握扩写的方法、技巧,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一单元学的诗歌进行扩写。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写作技巧——扩写,扩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扩展情节,补充细节,对内容进行增添和充实。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地学会这种写作方式。
第一单元总结语:
本单元集中编排诗歌,教学重点也围绕诗歌的文体特征展开。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强调诵读,借助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等文体特征,发掘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进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此外,还要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写作:学习扩写。扩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扩展情节,补充细节,对内容进行增添和充实。
56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答案
第1课时(略)
第2课时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自主学习
1.biě bó wō pēi wǎng suì fēi
2.(1)非常疲乏。(2)极新(多指服装)。(3)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4)鲜红。(5)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梅岭三章》自主学习
1.jīng xuán dāng yá mǎng
《短诗五首》自主学习
1.装 duò 谎 chā
2.(1)孤单冷清。(2)(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3)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56
《海燕》自主学习
1. qiè fěi háo yuān 蠢 蜒
2.(1)指因痛苦而发出声音。(2)胆小;缺少勇气。(3)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3.呼叫 抱 甩 摔
第3课时
(一)整体感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2. 学生谈朗读感受(略)。
3.指导朗读:
要求:注意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老师指导:
第一节:感情:深沉 悲痛 语气:舒缓 低沉
第二节:感情:悲哀 向往 语气:舒缓
56
第三节:感情:欢欣鼓舞 语气:热烈高昂
第四节:感情:热爱 献身 语气:激越 稍快
(二) 整体感知《梅岭三章》
1.乐观、豪迈。
2.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3.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
英勇面对险境
继续战斗 虽死不渝
第二章
回首革命战争
死不暝目 激励战斗
第三章
追溯参加革命
实现理想 坚定乐观
(三)自由朗读《短诗五首》初步把握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略)
(四)理清《海燕》思路,把握内容。
1.
56
线索: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示例:海燕: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地、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鸥: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他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企鹅: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有感情地朗读。
56
示例:第一段朗读技巧:读时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狂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第二节朗读技巧:为了表现海燕低飞高翔的雄姿及其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要重读“碰”“箭”“直冲”,读时的基调是高昂的。但读“乌云听出了欢乐”时,调子需低抑,以显示沙皇反动政府对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畏惧。
第八节朗读技巧:为表现出当时俄国阶级斗争形势的险恶、白色恐怖的严重,要以低抑的声调、愤怒的感情重读“抱”“甩”“摔”,揭示出反动派的野蛮凶残。其中读“看吧”一词时,声调不可高昂,因为它展示的是激烈搏斗的场面,语调应是沉重的。为表现出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激烈,以显示革命的力量,读时要重读“呼叫”“争鸣”等动词。
第九节朗读技巧:声调要高昂起来,略重读“像黑色的闪电”,加重读“箭”“穿”“掠”,以显示海燕的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第十二节朗读技巧:第十二节写反革命势力更加猖狂,读时,要沉重而缓慢。“风”与“雷”这两个主语,读时,声音应拉长,并要读出闷声闷气的风味来。
56
第十六节朗读技巧:要用饱和的无产阶级激情来尽情读。这一节是全文的高潮,读时,感情一定要全部奔放出来,高声呼唤。读“更猛烈”时,一定要用力,以引起听者的共鸣,让人们信服并认识到暴风雨来得越猛烈越好!只有革命风暴来得更猛烈,才能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第4课时
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品析、探究
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 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56
4. 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不能。这是“我”这一代人的情感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文革”时迷惘,“文革”结束时深思,现在沸腾。
6.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7.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梅岭三章》品读鉴赏。
56
1.研读第一首诗。
(1)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2)“泉台”“阎罗”虽是传说中阴间的事物,却把作者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2.研读第二首诗。
(1)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
(2)这两句诗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奋勇杀敌,诗人热切地盼望胜利,盼望战友们频传捷报。
3.研读第三首:
56
(1)表现作者把全部身心献给了革命——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指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
(2)“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
4.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5.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 “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
56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 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 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 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三、《短诗五首》合作探究
探究(一)品读《月夜》。
1.示例: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56
2. 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探究(二):品读《萧红墓畔口占》。
(1)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诗人的人生感悟。
56
探究(三)《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探究(四)《风雨吟》
56
1.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1)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探究(五)《统一》
56
1.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探究(六)试分析每首诗歌的主旨。
答案示例:《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却安适地长眠于地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56
《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窗、月、梦这几个典型意象,诗人通过调度和安排,让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阐释了诗人智慧思考所获得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风雨吟》通过对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在“大地风雨的海上”忧思满怀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
《统一》是一首直抒胸怀的战士般的诗。这首诗通过展现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之间的对立关系,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揭示了对立之中存在着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四、《海燕》合作探究:
探究(一)再读课文,分析形象。
1.示例:我喜欢海燕,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表现出了它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56
2.示例一:我讨厌海鸥,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飞窜”,表现出了它无比恐惧的心理。示例二:我讨厌海鸭,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也在呻吟着”“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表现出了它胆小恐惧的心理。示例三:我讨厌企鹅,因为它在暴风雨来临前“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表现出了它胆小怕事、不敢经受风雨的心理。
探究(二):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 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环境描写,简洁地写出了暴风雨来临前的恶劣环境,渲染紧张气氛,有力地衬托出了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敢、锐不可当的雄姿和蔑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气概。
示例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燕的震慑力量和英勇无畏的形象。
示例三:
56
文中4~6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恐惧、躲避和胆怯,与海燕的矫健、自信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烘托出海燕的勇敢、乐观精神。示例四:“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抱”“甩”“摔”等动词,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獗,有力表现了反动势力的凶残。示例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暴风雨的到来,运用祈使句,气势雄壮,语调高昂,富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2.
物象
象征义
海燕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暴风雨
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
害怕革命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
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56
3.主旨:明确:《海燕》刻画了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是时代的战斗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
第5课时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二、《梅岭三章》拓展提升。
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如《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三、《短诗五首》对比阅读
56
明确: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四、《海燕》拓展延伸。
1.面对“暴风雨”,海燕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暴风雨”考验的时候,也不应畏惧退缩,而应像海燕那样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做斗争,迎接这“暴风雨”的洗礼,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不断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和考验,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才能应对将来更大的挑战,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我的收获。
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搏斗风浪 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第6课时 写作 学习仿写
56
一、扩写的命题形式:
1.在我的童年里,使我最为开心的事情莫不是在这片广阔的蓝天下放风筝了。 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特别是在春季,我便邀上几个小伙伴去广场上放风筝。那时候,天空是那么的蓝,大家的风筝五颜六色的,是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可爱极了。我们高兴地把他们放上了蓝天,让他们在这片蔚蓝的天空里遨游。看着它们,我是十分的高兴啊。这就是我的童年一幕。
2.秋风起,草萧瑟,青石桥边,古槐一棵立斜阳,像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向天空伸出乞求的手掌。缠绕其上的枯藤如死去的巨蟒,光秃秃的枝头上垂下了条条惆怅,一声声乌啼,穿过空旷的荒野,黄昏的郊外更添无限的悲凉。
3.时间像是一把锋利的刀,青春却恰需要时间的磨炼,那一段青葱岁月,我们曾一起走过,回忆起一起的往事,我们那时的肩并肩,那时的心连心,都是我们在青涩的青春中走过的痕迹,是我们一起的见证,记忆就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现在脑海,一幕幕,一幅幅,都是我们青春的见证。
56
4.参考答案:我看到你的时候着实被你吓了一跳,上帝对你真是太不公平了。矮个儿,脸色黄中带白,一件不合时宜的皮夹克穿在你身上,却如同挂在秋风中的枝丫上,灰色裤子穿在你身上,让我不禁想起身穿裙子的英格兰旗手,背在你身上的包显得那么大,背带紧紧勒在你那瘦削的肩上。你定定地站在入口处,在人潮涌动中,恍若一株脆弱的蒲公英,一阵轻风便能将你带到半空。“哎,你看,那个人真是瘦。”从身边走过的两个中年妇女低声说。分手后,你又朝我挥了挥手,这让我想到了蚂蚁纤细的触角,不由得扑哧一笑。
5.答案示例: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
二、学法指导
(一)如何进行扩写呢?
1.要忠于原文。
扩写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2.抓住扩写点。
56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一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语句、合适的点进行扩充。
3.要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三、写作实践
1.答案示例:
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沙滩上,眺望远方,船只向那落日驶去,海鸥也鸣响着归家的讯号;而人们却无回家之意,他们在享受着如此美妙的一刻。
2.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纷纷凋零的时候,裸露在荒山野岭刺骨寒风中的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3.范文赏析:
风,轻轻吹过。停了。花,凋零于漫天春景之中,我轻轻捧起一片花瓣,放在心头。梳头吧!
56
我拿起梳妆台上小巧的梳子。算了。那一半已随风逝去,梳头又给谁看呢?徒增伤痛罢了。回忆的只有伤痛。为什么?难道我的命该如此吗?难道结局就该如此吗?不想去追忆。我,哭了。他走的那一天,我多想抓住他的手,温暖他,不让他睡去,永久地睡去。可他还是走了,消失在我的视线。现在才发现,死亡带走的不只是生命,还有思念。这么多回忆,如何忘记。隔壁的姐妹来了,她说这次的双溪花展很漂亮呢!那里的春还没有结束,于是,我收拾行装,收拾心情,准备在最后的春天里尽情迷失自己,提醒自己不放弃勇气。可是我犹豫了。恐怕,那一片小小的舴艋舟,装载不了这许多的愁吧!我的心情,它能放得下么?
四、范文讲评:
(三)写法指导:
1.学生小组内讨论扩写的重点,展示讨论成果 。(答案略)
2.教师点拨:
(1)写作内容:重耳与土块
(2)写作形式:扩写
(3)扩写重点:重耳逃亡过程中的遭遇;重耳对土快的不同态度。
(4)写作方法:想像、插叙、过渡、人物描写手法等手法。
56
(四)教师点评: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心明确。
2.描写恰当,想象合理。
文章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等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
(五)归纳扩写的方法,总结:
1.审题:扩写首先要确定扩写的重点,根据题目、中心、人物、活动场所、事件确定扩写的重点。
如“重耳与土块”,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心明确。
2.展开合理的想象:
要在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做到“枝繁叶茂”“姿丰色艳”。
五、1.范文:
一件小事
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那次考试就给我上了珍贵的一课。
56
那是初三一次寻常的考试。我在考前就放言一定誓死捍卫全班第一的宝座,因此不容许出一点儿差错。我就在这样紧张的备战状态下,进人了考场。第一场考的就是我最擅长的语文。起初答题很顺利,可是做到古诗词鉴赏题时,我毫无头绪,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答案,再看看手表,已超出自己所预定的
解题时间了。于是我胡乱写上答案,便接着做阅读题了。可是,文章读了三遍,我还是没有提炼出中心,题目读了三遍,我还是没弄明白应从哪一点答起,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那天天气微凉,可我早已满头大开,手上的汗把试卷都打湿了。
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大家的脸上似乎都很平静,我的心里如打翻了的五味瓶般百感交集。语文可是我最擅长的学科啊,今天我要败得很惨了。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语文考砸后让父母伤心、被老师批评的画面。
突然,我感到头痛欲裂,无精打采地耷拉在课桌上。过一会儿,我扶了扶脑袋,强迫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面前的题目上。可是卷上的文字,却在我面前跳起了爵士舞。同舞蹈的,还有我脑海中穿梭往来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给这场舞蹈按下了休止符,等到我的心境慢慢恢复平静,
56
时间已所剩不多,我只能匆忙答题。等到打铃时,我只能望着我那原本清秀的小楷在时间的压迫下变成一个个走形的“甲骨文”而叹息。等到第二场考数学时,我仍沉浸在刚才语文失利的阴影中,完全无法在当下集中精神考试。我在懊悔中继续消磨着答卷的时间,这种情绪就像会传播的病菌一样侵蚀了我的每一场考试。结局当然是意料之中的惨。痛定思痛,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我完全沉浸在之前的失利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了我每一场的正常答题。我们为过去而懊悔,为未来而担忧,可就是没有拿出实际行动,好好地话在当下。
错过了太阳,如果为此而哭泣,就必然要为此错失星星了。控制好自己的情
绪和心态,努力活在当下,这样的心态不但对于考试,对于人生也大有神益。
活在当下,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你的人生才会少点遗憾,多一点收获。这就是我从这件小事中学到的道理。
2.结合掌握扩写的方法、技巧,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一单元学的诗歌进行扩写。(略)
5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