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琼海市嘉积中学分校 唐小平 教师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 ‎【学习目标】‎ 1. 学习诗歌,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感受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 27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完成以下练习:‎ ‎1.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 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主要著作有诗集《 》(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2.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 》一诗传诵一时,因此有“ ”的美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3.卞之琳,是“ ”的代表诗人。与何其芳、李广田被合称为“ ”。‎ - 27 -‎ ‎4.高尔基, (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由散文诗《鹰之歌》《海燕》,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 》,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 》《 》《 》。‎ 二、朗读诗歌,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胆怯( ) 翡翠( ) 蜿( )蜒 ‎ 深渊( ) 号( )叫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 ‎1.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为例练习朗读,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 27 -‎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 27 -‎ 诵读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2.朗诵《梅岭三章》,读出节奏,把握乐观、豪迈的情感基调。‎ ‎3.朗读《短诗五首》读出节奏,感受意蕴,体会情感,说说你初读诗歌的感受?‎ ‎4.《海燕》一课激情磅礴豪迈,非常适合练习朗诵,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第二、三课时 ‎【学习目标】‎ - 27 -‎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 ‎【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思考以下问题:‎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2.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 ‎3.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4.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 - 27 -‎ 二、《梅岭三章》‎ ‎1.概括这组诗的内容。‎ 示例: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 ‎ 第三首: ‎ ‎2.第一首诗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 ‎ ‎3.如何理解第二首诗前两句?第二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4.如何理解第三首诗歌前两句? 最后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 27 -‎ ‎5.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三、《短诗五首》‎ ‎1.《月夜》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2.结合诗歌背景阅读《萧红墓畔口占》,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3.《断章》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 27 -‎ ‎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 ‎4.《风雨吟》一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5.《统一》一诗,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海燕》‎ ‎1.(1)朗读课文,写出“这是一只……的海燕”。(可以用原文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2) - 27 -‎ 朗读课文。本文以大海为背景,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请注意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在不同画面中海燕表现是否相同?‎ ‎2.分析海燕形象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并读一读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体味其表达效果。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主旨探究:本文塑造海燕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品味诗歌语言;‎ ‎2.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法、对比烘托等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 - 27 -‎ 一、《梅岭三章》第一首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的“招”“斩”有何表达效果?第二首诗“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飘”“传”?为什么?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三首诗。‎ 二、《风雨吟》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阅读《海燕》一课,品味下列加点词及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2)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 - 27 -‎ 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5)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请说说两个破折号的用法)。‎ 四、阅读《海燕》一课,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法、对比烘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1)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如何呢?作者在歌颂海燕的同时为什么要写它们呢?‎ (2) 文中多次描写乌云、雷声、狂风有什么用意?‎ - 27 -‎ ‎(3)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与俄国革命形势之间有什么相似点?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4)海燕、海鸥、海鸭、企鹅、暴风雨、大海、乌云、闪电、狂风分别象征了什么?‎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精神、情思、哲理,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情操。‎ ‎【学习过程】‎ 一、课外拓展:‎ ‎1.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 思 念 ‎ ‎ - 27 -‎ ‎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 、 、 和 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 、 、 ‎ 和 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2.小练笔:‎ - 27 -‎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朦胧;双桅船;心烟;2.《雨巷》;雨巷诗人;3.新月派;汉园三诗人;4.苏联;《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干瘪(biě) 驳船 (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胆怯( qiè ) 翡翠( fěi ) 蜿( wān )蜒 深渊( yuān ) 号( háo )叫 三.4. 《海燕》朗读指导:‎ - 27 -‎ ‎(1)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2)读第五节“这些海鸭啊”,应以嘲弄的口吻,以强调对这一群海鸭的讽刺。读“轰隆隆的雷声”时,应瓮声瓮气地读,以示雷声的沉闷。读“吓坏”一词时,要用弱音读,以示对海鸭的轻蔑。为了强调企鹅的“胆怯”,要重读“躲藏”,要轻微读“悬崖底下”,并要把“底下”顿挫开,以示“躲藏”的处所。‎ 第二、三课时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27 -‎ ‎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2.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3.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 27 -‎ ‎4. 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梅岭三章》‎ ‎2. 运用设问,总领全诗;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至死不渝的革命斗争精神。‎ ‎3.“烽烟十年”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与诗(一)相呼应;“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故事,具有悲壮之感。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 ‎ - 27 -‎ 后两句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意之上,更增加一份豪壮之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并且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 是对诗(一)自问式起句的最终回答,是诗人所追求的革命理想,表现出诗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5. 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三、《短诗五首》‎ ‎1.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 27 -‎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 27 -‎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3.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 27 -‎ ‎4.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 ‎5.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 27 -‎ 四.1.(1)这是一只高傲、勇敢、敏感、欢乐、热情、愤怒、自由自在、渴望暴风雨、迎接暴风雨、如黑色闪电般的、胜利预言家、乐观、自信、不畏暴风雨……的海燕。‎ ‎(2)①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飞翔,渴望暴风雨。‎ ②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③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预言胜利,呼唤暴风雨。‎ ‎2.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句中“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B.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 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句中“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以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出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 27 -‎ 海燕是一个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3.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般的“海燕”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第四课时 一.“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 27 -‎ 二.“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突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与大海联系起来。 ‎ 三.‎ ‎(1)比喻和拟人。从形状、颜色、速度三个角度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猛的雄姿。‎ ‎(2)“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当。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3)拟人手法,用“歌唱”、“冲向”、“迎接”三个一连串的动词展现了象征着革命大众力量的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4)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5)‎ - 27 -‎ 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四.(1)海鸥的表现: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的表现:呻吟、吓坏 企鹅的表现:胆怯、躲藏 作者将海上群鸟因害怕暴风雨而胆怯、自私、逃避的丑态揭露无遗,通过群鸟对待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 ‎(2)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3)海上狂风乌云雷电交加,形势严峻,处于一触即发之势。与俄国革命形势相似。这是一种象征手法,用大海景象变化象征俄国革命形势。‎ ‎(4)海燕:象征革命的先行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怯弱,自私的害怕革命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暴风雨:象征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大海:象征革命群众的力量。‎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第五课时 - 27 -‎ ‎1.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 ‎2. 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 27 -‎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