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
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
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
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
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
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
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
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
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
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课文主导内
容掌握后,可以允许学生有对事物的多种理解和评价。
⑵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
“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就不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看。的确,桃子、
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
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外表美毕竟不
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
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
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
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
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⑶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
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 zhà,第四声,防止读成第二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落花生》课文简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
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
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
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
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
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
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
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
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
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
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
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
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
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
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
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
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
排,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落花生》相关链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
羽状复叶。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
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原产于热带。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
或作副食、糖果辅料。果壳可制酒精、糠醛等。茎、叶可作饲料。
【许地山】
(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寄
籍福建。文学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神学士学位。后留
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
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创作的小说中表现
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坠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
《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编著有《印度文学》及《中国道教史》
等。
《落花生》写作特点
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
《落花生》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理解课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
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课文内容是
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
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简介
《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1893-1941)笔名就叫“落华生”,他取这个笔
名,说明他崇尚“落花生”的精神:生长在泥土里,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词浅
而意深。作者在生活中,正是这样,追求多做贡献,做有用的人,而不计报酬。
他的夫人曾回忆说:“豪华酒楼没有他的足迹,乘轮船、火车都是买普通票,喜
爱与劳动人民接触,对人真挚谦虚,对名利从来淡薄。”
许地山出生于台湾,1921 年入燕京大学攻读,毕业后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归国后又回到燕京大学当教师。
1935 年,香港登报征聘文学院教授,许地山以杰出的才能应聘,任香港大学中
文学院主任。他在教育、生话及工作中,从不崇拜任何偶像,不盲目信赖任何权
威,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许地山在香港还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努力开展进步文化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许地山走出书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团结爱国志士,
教育革命青年,写文章、做讲演,宣传抗日。当时为抗日工作从北方到南方的人,
大多经过香港,他们人生地疏,又不懂粤语,许地山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困难或给
予资助,他家成了迎来接往的接待站。
许地山从 1921 年起开始写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
的作品无论长短篇,都文字简洁,有独特风格,引人入胜。著名作家郁达夫夸奖
他的小说:“像这样坚实细致的小说,不但在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就是寻遍
1940 年的英美小说界,也很少有可以和他比并的作品。”他写的《春桃》,描
写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
许地山 1941 年 8 月 4 日因病逝世,宋庆龄、郁达夫、徐悲鸿等都送了花圈。
郭沫若在悼文中这样写道:“他不仅是一个诚实的创作家,真挚的学者,而且是
一个极其健全的社会人……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
许地山生前是老舍的好友,他逝世后,老舍先生曾流着眼泪说:“地山是我的绝
好朋友,他竟死了”, 许地山——落华生,他的一生做到了“对人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