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件设计说明
《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
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
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针对第二课时教学,我设计了相应的课件,现将本课件设
计思路说明如下:
一、听音乐,交流有关桂花的诗词
课前活动,我利用多媒体画面以桂花飘落为背景,展示课题,单击课题就有
轻快活泼的音乐响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里,相互对着课前收集的有关桂
花的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再现桂花,创设情景
上课伊始,伴着音乐,与孩子谈话,引入课题,单击黄色按钮就出示桂花图
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让学生找出作者不是一般喜欢桂花的句子,接着
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最喜欢桂花呢,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问题情境。
三、复习旧知,突出“读”字
欣赏完桂花,了解作者喜欢桂花的一些原因后,紧接着复习有关桂花香的句
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按黄色按钮,来到小房子画面,我将句子隐藏
在蓝色的云朵里,学生答出哪个句子,老师就拎出那个句子,让学生用多种不同
的读书形式进行反复品味朗读,提高了孩子的读书能力,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
习惯。
四、品悟语言,培养能力
在感悟课文重点段时,我根据课文及教学设计要求,课件设计中,没有面面
俱到,重点抓住了课文的几个语句,一个字,一小段动画,让学生体味摇花乐,
感悟思乡情。因为孩子只有“看”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桂花情景,才能“想”到
童年是多么快乐;看到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后,才会“闻”到花香是多么美妙;只
有了解“缠”的与众不同,才能感受作者儿时对摇桂花的渴望。由于作者淋漓尽
致的表达技巧,我充分利用课件,既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摇桂花的情景,还培养了
学生理解、想象、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让自己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反复读,写感受,而后交流。在课件上,按黄色按钮就向下(按黑色按钮可回到上一
页),到用扇形作背景的画面,我将有关句子隐在绿色小方块里,根据孩子的交
流情况,即时出示重点句子。当学生引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
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说到“缠”时,利用鼠标单击句子,
让“缠”跳出来,让学生想象“缠”景,表演“缠”劲,读出“缠”味。当引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时,利用
多媒体,引读父亲诗句,结合理解诗句意思。当引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
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时,我就让孩子欣赏配
有声音的摇桂花的情景,想象落花如雨的感觉,体验摇花的感受,想象作者在树
下喊时的情景,单击黄色按钮处,出示“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
的雨呀!’”让孩子加个提示语也来喊一喊。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交互功能中,
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接着,利用问题“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引导学生
说出母亲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按黄色按钮,出示原作的句子(母亲每天都要在
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
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让学生自己品味,从而
让课文内容得到拓展,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快乐。说出村子人,就
按黄色按钮,引出“竞收桂子庆丰年”让学生品读。
然后,感悟思乡情时,就按黄色按钮,引读出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学生交流母亲的想法后,在创设情境中,
对这句话重复引读,以达到理解,激发孩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按黄色按钮,引
读并出示第六自然段文本。利用了课件,让孩子更容易接近文本,更容易让孩子
与文本摩擦出情感的火花。
最后,单击第六自然段的文本,充满浓浓思乡情的古筝乐曲响起,教师朗诵
琦君里《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让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诵中,情感得到升华延续,
激发孩子愿读,想读更多更好作品的愿望,按黄色按钮,出现自主选择的作业,
再按黄色按钮,就出现“再见” 但音乐延续到结束。
实践证明,使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
生智慧的火花,在培养学生欣赏桂花,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桂花雨》课文简说
【课文简说】
应该说,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
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的
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
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
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
点。
《桂花雨》文本链接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
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
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
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
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桂花雨》字词解析
【词句解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
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
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
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
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
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
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
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
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
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
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
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
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
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词语理解】
姿态:姿势。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
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
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
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
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
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
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
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
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
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