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好句好段
《泊船瓜洲》好句好段:
【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段】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好句好段:
【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段】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好句好段:
【句】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古诗词三首》词句解析
《泊船瓜洲》:
词句解析:
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
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
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
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
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
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
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
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
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
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
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词句解析:
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
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
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
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
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
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
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
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
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
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
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
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
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
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
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
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
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
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
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长相思》:
词句解析:
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
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
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⑵“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
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
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
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
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
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
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
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
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
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
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
新课的学习。
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
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
达方法的不同。
当然,也可以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
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要体现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
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
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比如,对《泊船瓜洲》中提到的三个地名,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理解为“从
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作者心里
真正的想法。教师可以这样点拨:“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
呢?”在学生心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时,教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帮学生体会
文字里面蕴涵的意思。
比如,《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也要在
学生不留意之时,引导其思考“秋风”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再比如,《长相思》中的“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不仅要让学生联系前文,
明白“故园”是什么地方,还要点拨学生想象: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他可
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
4.要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
的模仿。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
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5.要切实提高古诗词背诵积累的质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认真保质
地默写下来。
6.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诵读积累有关乡思的诗词或诗词名句,并启发学生在
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表达思
乡情感的歌曲,唱一唱。
7.教学本课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形近
字对比或形声字的方法,扎实地写好生字。本课出现了几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
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 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风一更”的
“更”读 gèng。
《古诗词三首》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
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
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
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
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
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
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
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
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
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
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
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
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
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
课文简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
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
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
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
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
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
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
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
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
张和抱负的。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
《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张籍:
(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
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
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
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
(1655~1685),清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
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
“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