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ID:106620

大小: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8-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 3 篇课文《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和《聂将 军与日本小姑娘》,它们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还有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阅读 “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 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阅读能力。继续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人物品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机智、勇敢和镇静、爱国情操 课时分配: 《卢沟桥烽火》 2 课时 《半截蜡烛》 2 课时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2 课时 习作 2 2 课时 练习 2 3 课时 卢沟桥烽火 教材分析: 本文再现了那段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的经 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 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 俱寂”造句。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 桥事变”的经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 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通过阅读感悟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 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构想: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然后精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理解,进一步了解 卢沟桥事变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我军的英勇无敌。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卢沟桥事变的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 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 9 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 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 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 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总结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写全国人民团结抗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 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 2、3 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 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在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作业设计: 做《配套练习》,预习第六课。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 月 7 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课后反思: 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 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 7 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 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 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 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通过对人物 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 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 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伯诺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构想: 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 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 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 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体会危机的严重性,感 悟学生在危机中表现、内心世界,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而担心, 感受危机的一波三折,更要引导学生激发起一种强烈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三次高潮的出现。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 64 周年,在 60 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 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战事录音)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1、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 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来, 齐读。齐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围绕“半截蜡烛” 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说说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 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3、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学生自由读 3-7 小节, 围绕这半截蜡烛,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 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四、分部分再次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重点提醒:截、诺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当德军把蜡烛点燃 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 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 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设问导入 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卷入了战争,人民饱受苦难。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 一个法国的普通家庭伯诺德母子三人也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一天,当德国鬼子来搜 查时,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感悟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 3—7 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惊险、着 急、担心……) (二)学习“解除第一次危机”。 1、过渡:伯诺德母子三人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情报,与敌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斗争, 他们是怎么化险为夷的呢?我们来看第一次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当危机发生时,伯诺德夫人是想出什么办法与敌人 斗争的,找出有关的语句用心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谁来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想出什么办法克服危机的?(指名读“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 孩子……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并出示语句。(相机板书:吹熄) ①齐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字词可以体会到? ②交流:(鼠标相机点出“急忙、轻轻”等词语) A、(“急忙”:急中生智,忽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轻轻”:镇定自若,装作若无其 事的样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从容不迫,好像是在为他们服务,很热情。) B、读好“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③面对危险,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地把蜡烛吹灭了,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 来?(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断话) 4、当危机发生时,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换了一盏油灯,表面上看起来不慌不忙,其实内 心是怎样的呢?谁来告诉大家。 ①指名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②交流: A、内心着急、紧张。 B、还体会到什么?(担心:两个孩子也知道情况危急,担心他俩害怕的脸神会被敌人察 觉。) ③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内心既紧张又着急更担心,但表面上却一脸的镇定,我们一起 来感受一下她紧张的心理。(指导朗读) (三)学习“解除第二次危机”。 1、第一次危机似乎要过去了,但意想不到的是那位敌中尉又把蜡烛点燃了,请同学们默 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说说大儿子杰克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杰克表现的语句。 2、杰克是怎么做的,谁来说?(指名读、出示语句“这时候……默默地坐待着。”)(相 机板书:端走) ①你从杰克的表现,所说所做中读懂了什么?自己再读读看。 ②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句可以看出来?(鼠标相机点出:“慢慢、从容、默默” 等词语) (A、“慢慢”、“从容”、“默默”:镇定、冷静; B、“天真冷……生个火吧。”:机智、 聪明。) ③在时间分分秒秒过去的时候,在敌军官大声呵斥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杰克 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谁来把这段话读好?(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④当杰克想办法学着母亲的样把半截蜡烛端走的时候,敌军官不许他拿走,面对意想不 到的情况,他只能又回到原地,默默地等待着。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 (如:我该怎么办?母亲还会想出什么办法吗?被敌人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3、杰克心急如焚,当时的气氛是否更紧张呢?谁来告诉大家读一读语句。(指名读课文) ①当时的情况怎样?(情况万分危急:“蜡烛成了最可怕的东西”) ②追问:为什么是最可怕的东西?再回到课文前面找一找原因。 (指名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③是啊!蜡烛的秘密一旦给敌人发现了,后果不可想象,如果你在场的话,心情怎样?(紧张、害怕、担心……) 4、我们的心情紧张,伯诺德夫人内心更紧张,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伯诺德夫人内心 感受的话?(指导朗读) (四)学习“解除第三次危机”。 1、就在这连空气都凝固的一刹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一刹那,就在这危机即将爆发的一 刹那,小女儿站出来了,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6 自然段,找一 找有关的语句。 2、小女儿杰奎琳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出示“突然……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吗?”) ①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有可能问:“杰奎琳为什么是‘娇声地说’呢?) ②(鼠标相机点出“娇声”)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装出可爱的样子迷惑敌人,想取得敌军官的信任端走蜡烛。) ③所以她是娇声地说的,谁来读好小女儿杰奎琳的话。(指导朗读) 3、凶恶的敌人看到小杰奎琳这么可爱,同意她做了,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出示“杰奎琳镇定地……上楼去了。”)(板书:端上楼) ①从杰奎琳端走烛台的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杰奎琳:不慌不忙、勇敢机智,装作可爱的样子迷惑敌人) 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共同感受一下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三、总结内化 1、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刚好熄灭,一场危机最终结束了。课文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母子三人说吗?(板书:机智、勇敢) 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国家庭,母子三人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母子三人 凭着他们的机智、勇敢保护了半截蜡烛,保护了秘密情报,凭着他们的爱国精神保卫了家园, 保卫了祖国,最终把德国侵略者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吹熄→端走→端上楼(机智、勇敢) 课后反思: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材分析: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 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学会 4 个生字,理解生词。能联系 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凭借具体语言材料, 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 谊的使者”?背诵第 3 自然段。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体会聂将军的高尚 品质,想象 40 年后的谢恩情景。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 年被授予 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1940 年 8 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 一。8 月 20 日晚上 10 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 站,到 21 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 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惊恐残忍照料至仁至义   无辜和善抚养有始有终   小勺拽着聂荣臻  (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残忍:凶恶、狠毒 无辜:辜,罪。没有罪的意思。(查字典)   照料:照顾、料理   惊恐:惊慌、恐惧   和善:和蔼,温和善良。   拽着:拉着(看图做动作)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养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书:救出孤女   关心孤女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生交流分段及段义)   三、齐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4,做《同步》 板书设计: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救出孤女 关心孤女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明白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 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   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 2 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理解第 3 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 喂……”)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第二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 4 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 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 5 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   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 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理解第四段。   第 6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五、总结 作业设计: 做《配套练习》,预习习作 2板书设计: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找奶          关心              喂饭      聂将军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照相          送归              放梨 课后反思: 习作 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 都可以自己定个题目下下来。 教学目标   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自拟问题写下来。要通 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能主动修改自己的 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教学构想 首先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明确范围,简要指导;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最后 运用写法,学生练习写文;在讲评作文时,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写事的作文怎样写。 教学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学时间 2 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 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 可以说。 2、学生交流 3、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 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 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 怎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 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 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 40 分钟内完成 450 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习作 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课后反思: 练习 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 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 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继续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和毛笔字,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表达自 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构想: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要提前查阅资料,以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尤其是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悯农》、李清照的资料及其名篇。写字重点指导学生 写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口语交际说说最近的时事要闻。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与生活、学写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些农具?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样子和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它们的用途。 2、交流。 木梨: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 耧:播种用的农具。 镰刀: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耙: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翻松土地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锄草用的农具。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 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2)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3)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4)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4、小结后齐读诗句。  四、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读要描红的文字。 3、读帖,注意行揩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练习写字。 5、反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诵读与欣赏  1、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意。 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4、再读诗句,了解西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二、口语交际 1、审题。 2、读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奥运成功、伊拉克战争、 抗击非典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吗?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 4、交流话题,把对相同话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交流观点。 5、选择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如广州亚运会,在全班展开交流,充分表达。 6、小结。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观察例字。 指读要描红的文字:回、国 二、读帖,注意行揩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三、练习描红,要一气呵成。 全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横折的写法 四、反馈。 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课后反思: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