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 20142014 年高中数学年高中数学 22..22..55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
案案 新人教新人教 AA 版选修版选修 1-11-1
(1)预习与引入过程
预习教科书 56 页至 60 页,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
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与圆锥的轴线或平
行时,截口曲线是双曲线,待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此时的
截口曲线是双曲线而不是两条抛物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双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
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与探究 P56 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
绳子两条(一条约 10cm 长,另一条约 6cm 每条一端结一个套)和笔尖带小环的铅笔一枝,教师准
备无弹性细绳子两条(一条约 20cm,另一条约 12cm,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
个).当把绳子按同一方向穿入笔尖的环中,把绳子的另一端重合在一起,拉紧绳子,移动笔尖,
画出的图形是双曲线.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是什么?〖板书〗§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的点的轨
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
距.即当动点设为 时,双曲线即为点集 .
(ii)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椭圆的图形,是怎么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类比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由学生来建
立直角坐标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实际掌握无理 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的数学
活动过程.
类比椭圆:设参量 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 的关系有明显
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
(iii)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
例 1 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 , ,双曲线上一点 到 , 距离差的
绝对值等于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 .
1F 2F 1 2F F
M P = { }1 2 2M MF MF a− =
b , ,a b c
y ( )2 2
2 2 1 0, 0y x a bb a
− = > >
( )1 5,0F − ( )2 5,0F P 1F 2F
6
, ,a b c补 充:求下 列 动 圆 的 圆 心 的 轨 迹 方 程:① 与 ⊙ : 内 切 ,且过 点
;② 与 ⊙ : 和 ⊙ : 都 外 切;③ 与 ⊙ :
外切,且与⊙ : 内切.
解题剖析: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 切的问题,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设动圆 的
半径为 .
① ∵ ⊙ 与 ⊙ 内 切 , 点 在 ⊙ 外 , ∴ , , 因 此 有
,∴点 的轨迹是以 、 为焦 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 的轨迹方程是
;
② ∵⊙ 与⊙ 、⊙ 均外切,∴ , ,因此有 ,
∴点 的轨迹是以 、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的轨迹方程是 ;
③ ∵ 与 外 切 , 且 与 内 切 , ∴ , , 因 此
,∴点 的轨迹是以 、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的轨迹方程是
.
例 2 已知 , 两地相距 ,在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地晚 ,且声速为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
可知 ,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 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 生在西北方向或东 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
晚 ,则巨 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轴、 轴方向,建
立直角坐标系,设 、 、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
, .
设 为巨响发生点,∵ 、 同时听到巨响,∴ 所在直线为 ……①,又因
点比 点晚 听到巨响声,∴ .由双曲线定义知, ,
M C ( )2 22 2x y+ + =
( )2,0A 1C ( )22 1 1x y+ − = 2C ( )22 1 4x y+ − = 1C
( )2 23 9x y+ + = 2C ( )2 23 1x y− + =
M
r
C M A C 2MC r= − MA r=
2MA MC− = M C A M
( )2
2 22 1 27
yx x− = ≤ −
M 1C 2C 1 1MC r= + 2 2MC r= + 2 1 1MC MC− =
M 2C 1C M 2
2 4 34 13 4
xy y − = ≥
M 1C M 2C 1 3MC r= + 2 1MC r= −
1 2 4MC MC− = M 1C 2C M
( )2 2
1 24 5
x y x− = ≥
A B 800m A B 2s
340 /m s
A B
A B
4s
1020m 340 /m s
4s
O x y
A B C ( )1020,0A −
( )1020,0B ( )0,1020C
( ),P x y A C OP y x= − B
A 4s ( )4 340 1360PB PA m− = × = 680a =,∴ ,∴ 点在双曲线方程为 ……②.联立
①、②求出 点坐标为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 处.
探究:如图,设 , 的坐标分别为 , .直线 , 相交于点 ,且它
们的斜率之积为 ,求点 的轨迹方程,并与§2.1.例 3 比较,有什么发现?
探究方法:若设点 ,则直线 ,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
线 , 的斜率之积是 ,因此,可以求出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 的轨迹方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件( )的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与圆锥的轴平行的平面去截圆锥曲面所得截
口曲线是一条双曲线而不是两条抛物线;必须让学生认同与体会:双曲线的定义及特殊情形当常数
等于两定点间距离时,轨迹是两条射线;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
两个原则, 及引入参量 的意义,培养学生用对称的美学思维来体现数学的和谐美;
让学生认同与领悟:像例 1 这基础题配备是必要的,但对定义的理解和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配
备有一定灵活性、有一定的思维空间的补充题;例 2 是典型双曲线实例的题目,对培养学生的辩证
思维方法,会用分析、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要准确判定爆炸点,必须对此题进行
扩展,培养学生归纳、 联想拓展的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1) 想象与归纳能力: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能想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双曲线的实际例子,能
用数学符 号或自然语言的描述双曲线的定义,能正确且直观地绘作图形,反过来根据
图形能用数学术语和数学 符号表示.
(2) 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
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
(4) 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1020c = 340 5b = P
2 2
2 2 1680 5 340
x y− =× ( )680x ≤ −
P ( )680 5,680 5P − 680 10m
A B ( )5,0− ( )5,0 AM BM M
4
9 M
( ),M x y AM BM ,x y
AM BM 4
9 ,x y M
a
2 2b c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