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欢聚与期盼
一、 单元目标:
1. 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了解香港、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的美丽和繁荣,
表现对和平统一台湾的期盼,抒发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感。能够深情地演
唱《七子之歌》。
2. 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理解多好》,欣赏童声合唱《我
们共同的世界》。理解这些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
中感悟“爱”的主题。能通过听、唱、动等音乐活动,来表达对身边亲
友、师长、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3.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发表自己的建议,充
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并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4. 欣赏《春节序曲》,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感受音乐表
现要素在乐曲中的不同作用。对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歌
(乐)曲,走进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音乐天地有兴趣。
二、 单元重点:
1. 感受本单元中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聆听中体会欢聚的快乐,在歌声
中倾吐期盼的心声。
2. 能用深情、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出歌曲丰富的情感
内涵。
3. 了解香港、澳门的历史与文化知识,搜集相关歌曲资料,讴歌盼望回归
祖国的赤子情怀。
三、 单元难点:
《七子之歌——澳门》中的六度大跳的正确演唱,弱起乐句的正
确把握。
四、 课时安排:
课时 听 唱 动 拓展
第一课时 《七子之歌
——澳门》
《七子之歌
——澳门》
露一手:
诗歌《七子之
歌》
第二课时 《东方之珠》
《我们共同的
世界》
第三课时 《爱的人间》 露一手:
手语《感恩的
心》
第四课时 《理解多好》 认识反复记号
第五课时 《春节序曲》 秧歌步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七子之歌——澳门》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 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
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 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 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材分析:
此曲以孩子希望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作比喻,深情地讴歌了澳门人民盼望回
归祖国的赤子情怀。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
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
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真诚地倾诉 。 第二乐段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
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象是在呐
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 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
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
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 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 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 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 1997、1999 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
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
中的一位。
2. 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 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
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 A + B
情感 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 mu + a
2. 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
和情绪。)3. 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
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
怀抱的心情。)
4. 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
曲。)
5. 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 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学生谈感想。
2. 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我们共同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
一的强烈心声。
2. 聆听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
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
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
教材分析:
《东方之珠》是一首划时代的祖国颂歌,它伴随着香港的回归而诞生,歌词
含蓄而深情,旋律优美、婉转,乐曲围绕两个主题多次反复,是一首优秀的
通俗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 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
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
生:上海、香江……
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
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
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
《东方之珠》。
2. 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
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
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
好》、《恋曲 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
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
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
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
孔。
3. 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
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 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 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
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
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 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
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
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 港的
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1. 师: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平等互利,我们携手并进,为了祖国的统
一,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掌握未来,尽自己的责任
和义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2.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
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
3. 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爱的人间》
动:露一手:手语《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 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能从中感受歌曲丰富的情感
内涵。
2. 引导学生自信地用手语来“唱”好《感恩的心》,并能借助手语体会聋
哑儿童的心声。
教学重、难点:
1. 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能让学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
态度面对人生。
教材分析: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 10 周年之际,“为了六千万”大型慈善
公益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海迪在晚会上演唱了谷建芬的这首新作。
《感恩的心》是一首手语歌,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
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录象片段《千手观音》
师:这是 2005 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相信
同学们被她们优美的舞姿所吸引,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她们
是怎样排练的吗?
生:各抒己见,发表议论。
师小结:她们用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给我们创造了比
正常人都难以想象的美好事物。她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面对挑战,实现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新授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段话?
(听歌曲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
师:我心中有太阳,有温暖,有欢笑,有歌声。在我心中没有任何阴暗
的角落,只有对这世界美好的向往。
1. 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 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思考可分为几段?每一段用怎样的情
绪来唱。
第一段 温馨而甜蜜第二段 情绪激动,充满感激之情
第三段 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3. 加入歌词,轻声唱。
请学生找一找哪些句子有困难。
4. 跟琴练习难点乐句
弱起小节
5. 完整地演唱歌曲
6. 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拓展
露一手:学学哑语,传递爱心
1. 听歌曲《感恩的心》
2.跟老师一起用手语语汇来演唱此曲
3. 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总结、下课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恩。对父母心存
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对兄
弟姐妹感恩,因为他 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
们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倾
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 光。感谢曾帮助过我们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
们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谢肯接受我们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
我们可以把这份善良延续,让 “爱的人间”到处都充满“感恩的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理解多好》
认:“D.C.”“Fine”“‖∶
∶‖
” 等记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
2. 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师长、朋友应该充满
理解与关爱。
3. 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歌曲的情绪,用正确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2. 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及切分节奏的把握。
教材分析: 此曲是一首非常活泼的歌曲,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父
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理解,老师与学生要相互理解。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只要大家多一份理解就好。
歌曲为三段体结构,采用省略记谱法。第一段与第三段相同,
小调式。第二段调性渐变为大调式,歌曲旋律的发展多采用重复和模进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您好,您好,X 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ye)”
(胜利的手势)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
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
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
怎样处理呢?
生:讨论,发表意见。
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
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 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
2. 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
3. 听琴声模唱。
4. 节奏难点练习。
1) 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
2) 老师找,学生模仿。
3) 男同学找,女同学唱。
5. 下滑音练习。
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
“翘”——爸爸气得胡子翘
“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
“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
跟老师模唱下滑音。
6. 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 ” 等反复记号。
1. 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
2. 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
3. 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 总结、下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听:《春节序曲》
动:扭秧歌
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气氛。
2.通过聆听乐曲,了解五彩缤纷的民俗民间文化和一些传
统节日。
3.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
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乐曲的情绪区分乐曲的段落。
2. 学习秧歌步,用欢快的情绪表现乐曲的欢乐气氛。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春
节序曲》的第一乐章。描写了 1943 年延安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热闹
非凡的景象。作者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了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
感受。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
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教具准备:锣鼓、钹、红绸带、各色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 师提问:画面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内容:听赏《春节序曲》
师:画面上的人们都在喜气洋洋,载歌载舞欢渡春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一首《春节序曲》,让我们在乐曲声中体会过传统佳节——春节的兴
奋与激动。
3. 复听乐曲,分段赏析。
根据乐曲情结搭配与之相适应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颜色卡
片)
生:引子部分:乐曲情绪热闹欢腾人们敲锣打鼓欢庆新春,选择大红色。
师:第一部分主题:旋律柔和明亮,像姑娘的吟唱,是用长笛和单簧管吹奏
出来的,你认为什么颜色接近柔和明亮?
生:黄色
师:第二部分主题:抒情如歌的旋律让人联想到什么画面呢?
生:……
师:悠扬的小提琴独奏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意境。袅袅的炊烟、覆盖着白雪的
田野、鸡鸣狗吠,还有孩子们贴在窗户上的笑脸,一片生机盎然。祖祖辈
辈,一代又一代在这 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一主题给我们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颂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老师觉得用宁静充
满生机的绿色来表示,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小段的主题用什么颜色?你们听(放音乐)它的情绪更加欢快、热
情、流畅,又在最后加上乐队齐奏,用什么颜色能表示这“越来越热烈的
气氛”?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因为这样能够表现人们过春节时愉快的
心情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4. 完整欣赏音乐,在乐曲声中作律动。
三、拓展
(一)师: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干什么呢?
生:放鞭炮,贴对联,看《春节晚会》,给长辈们拜年
师:除了以上过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
生:还有穿新衣,包饺子。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说的很好。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喜气洋洋的,贴春
联、放鞭炮……在我们国家广袤的北方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村落走出了
一队队扭秧歌的男女老 少。他们冒着严寒,腰扎红绸带,踏着秧歌步,
伴随着阵阵的锁呐声。瞧,他们扭得是那样英姿飒爽,头上全是热气。
雀跃、欢腾、热闹的气氛让愁苦远远离去,让 生活充满欢乐。让我们
也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欢乐吧!
生甲:打鼓
生乙:敲锣
生丙:三角铁
出示节奏谱
鼓谱: X X | X X | X X | ……
锣谱: X 0 | X 0 | X 0 | ……
三角铁:X 0 | X 0 | X 0 | ……
剩余的同学随老师一起用红绸带扭秧歌。
(二)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歌曲,你们听听看,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
歌曲?
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
《爷爷为我打月饼》
《快乐的节日》
《祝你圣诞快乐》
生答
四、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