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课 田野的呼唤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初步体验各声部表现的丰富、和谐和音
响效果和“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手法。
2.通过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
感受大自然美丽的山山水水,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拍和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根据拍号改变旋律;复习巩固 8 个唱
名的音高音位。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难点:
通过按拍号为旋律划分小节,边拍强弱规律边视唱,来感受不同拍号的节拍感觉。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
道意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
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 8 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
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学第 1—8 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挥,学习前 8 小节。
(4)后 8 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 用 la 来哼唱歌曲
(2) 朗诵歌词,想象一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 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三、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
共同评价与表扬,
(1) 画春天 (2) 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3) 玩春天
四、小结学习。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
大自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地情绪演唱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
2.注重大切分、休止符等难点,表现欢快的感觉。
3.选择喜欢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难点:
注重大切分、休止符等难点,选择喜欢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回答一个选择题。当你听到《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欢快的乐曲时,你想:
a、站着 b、走着 c、跑起来√
师:当 XX 同学想跑起来时,我们班早就有三位同学,已经跑到一辆来自台湾的
小马车上坐着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同学是谁?
1、出示课题(播放课件)指出本课台湾民谣《我心爱的小马车》
A、教词演唱部分。
(1)①请一同学朗读第一段歌词。(表扬)
②师教读第二段歌词,读完后设问:你觉得“道路呀总有崎岖,崎岖的山路走过去呀,人生那就更美丽。”这
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路?
生: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只要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明天就会更美好!
③教两个律动动作,为歌词的答的……配动作。
④1、2 组朗读第一段歌词,3、4 组配动作;
3、4 组朗读第二段歌词。1、2 组配动作。
2、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邀请同学配动作。
3、①聆听录音范唱,并播放课件,请全班同学为录音范唱配口形,不出声。
②师生交流,设问:
a、找一找最喜欢的一句,试着唱一唱!
b、找一找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师教唱。
4、全班试唱,教师为同学们录音(播放课件:歌词字幕及图像)
a、唱完后播放录音,讨论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请同学
们思考后畅所欲言。
b、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点明要轻快、活泼地演唱(教师可作对比举例)
如“道路呀总有‘崎岖’”…应唱得坚定沉着,“的嗒的”…应唱得顽皮轻快。
5、有表情,加上动作演唱全曲。
二、为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编配伴奏。(播放课件:歌词字幕及图像)
师:各位同学都准备了小乐器,有的借、有的自己动手做。这充分体现了同
学们的聪明才智。你觉得你的乐器最适合为哪几句伴奏,那你就大胆用吧。在伴
奏过程中,请各位同学唱出你最动听的歌声好吗?
三、课堂小结
师:小马车到站,请同学们下车!记住:崎岖的山路过去呀 ,人生那就更
美丽!只要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明天就会更美好!同学们,回家以后,把今
天学的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田野的呼唤》
教学目标:
1. 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多角度欣赏、体验春天的美丽,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赞美
春天。
2. 能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的呼唤》。
3. 强调重音记号、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田野的呼唤》。
教学难点:
强调重音记号、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花朵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一:欣赏歌曲设疑入题
1.师扮演小燕子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
最美丽。”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2.学生交流。
3.是啊!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可是春天到底在那里
呢?(板书: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去找一找吧。
活动二:观看视频寻找春天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能告诉大家春天在哪里呀?(师把花朵发到谁手里就由谁讲)
二、赞美美丽的春天
活动一:讨论并总结
1.我们找了半天的春天,小朋友们,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呀?
2.让学生讨论总结。活动二:实践操作赞美春天
1.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春天。
2.小结:春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天充满了勃勃
的生机,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燕子姐姐再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三、新课教授《田野的呼唤》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中描绘的春天。
设问:边听歌曲边感受歌中是怎样描述田野的春天?
2. 师有感情地范唱,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设问:说出你所感受到的歌曲情绪?
3. 师引导生有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体会歌词的节奏特点及韵律美。
4. 自主随乐哼唱歌谱。
5. 随琴视唱简谱。
6. 用“la”母音模唱。
7. 师教唱、生随琴学唱、难点乐句解决。
8. 融入对春天美好的情感,演唱《田野的呼唤》。
9. 师生交流,通过重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更好地表现歌曲欢快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