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告别”与”惊愕”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
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
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
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
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
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了
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
生机的海顿音乐。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
特色。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CAI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
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
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
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了
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
生机的海顿音乐。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特色。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
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的宫廷乐长。有一次,公爵
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
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
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奏到最后,没
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只留下
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
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
《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
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请同学们交流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
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
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
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
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
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
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
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5、了解力度术语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
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1、了解作曲家海顿。师:原来这个有趣的作曲家名字叫海顿。好的,今天回家,
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一下海顿的生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
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
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
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听赏《小夜曲》了解四重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音乐,弦乐四重奏。教学用具:钢琴、电脑、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
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好吗?好,
请每组同学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每组同学都上来说一
说海顿的故事。
1、 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
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
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
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
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小夜曲:小夜曲来源
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
弦乐套曲。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
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
四、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
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
第三课
教学内容:
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
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
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
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欣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1、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
“海顿”。
(1)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
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
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2)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
曲的背景。
(3)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
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 45 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 2 轮流
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
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2、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a、听故事。
b、听赏乐曲片段。
c、哼唱主题。
d、画旋律线。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e、演唱表现。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
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画面 1、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略)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
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3、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
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4、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5、故事四:
海顿在 60 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
交场合,热闹非凡。
6、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a、听故事。b、听赏乐曲。c、讨论音乐特点。
7、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 1、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
8、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
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9、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2) 哼唱主题。
三、 参与表现。
1、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音乐知识:渐强〈 〉渐弱 PP〈 FF〉 PP
2、故事六: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
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教材故事六的画面。四、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