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安静而有想象力地聆听音乐《水族馆》《都睡着了》,让学生饶有趣味地
去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在充分聆听、体验的过程中,
发展音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并能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2.学会用轻柔的声音熟练地演唱《蒲公英》,感受节拍的韵律感,体验歌曲
朦胧的意境,并能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3.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草原上》,能跟着指挥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能用唱名
模唱乐曲中的简单歌谱。
4.在扮演角色随乐表演中能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合作精神。能通过声势动
作或打击乐器感受歌、乐曲弱起节拍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听辨乐器的音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音色乐器所
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3. 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
教 师:钢琴、教学光盘
学 生:保持整洁的桌面、音乐书
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水族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水族馆》,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水底世界的奇妙幻境,激发学生
勇于发现、探索海洋奥秘的情感,同时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2.通过听、讲、看、画、奏、创等方法,启发学生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感
受,想象乐曲所描绘的五彩斑斓的水底世界。
3.引导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中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描绘的不同意
境,并用动作来表现海底动植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听辨乐器的音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音色乐器所
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体会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听赏:《水族馆》
(一)导入
1.谈话法导入(让学生描述海洋世界看到的各种水底景象。)
2.聆听乐曲中的音乐主题片断
让学生猜猜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说其音色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
描绘的不同意境,并即兴用肢体动作表现。
(二)感知学习
1.初听乐曲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用线条或色块来表示,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听后进
行交流讨论。
2.复听乐曲
(1)让学生边看海底世界的图画或影视,边随着音乐律动,模拟各种水中的
动植物,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让学生选一种印象最深的动物或植物画一画,然后把它组成一幅海底世
界长卷。
(三)创编
1.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分组自选合适的乐器伴奏或模仿演奏
2.创设情景,配上道具、搭建造型分角色表演
3.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为乐曲编上简单的故事
(四)拓展
1.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生平、作品,用各种形式来简
单介绍。
2.简单了解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3.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 如:《水草舞》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草原上》
教学目标: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
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草原上)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
2)播放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
一次)
2.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对大草原、牛羊 蒙古包………… 大家觉的那里的景色美吗?/很美。今天
我们
学习的就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页今天学习《草原上》
三、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刚刚我们已经听了一次歌曲的旋律,现在再来听一次听完后请你说出你的感
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
了…………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
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效果是在读歌词过程中去感染学生)
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过门笛子吹响的时刻像学生们述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
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
请听(说的过程中注意要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说故事以便符合曲子过门音乐的
音乐气氛)
4)学唱歌曲
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们刚刚已经听了几次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
学唱歌曲
5)带着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唱的时候不要大声,大家要唱出对
草原的赞美之情
6)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改正。
7)分组演唱 第一段第一句女演唱第二句由男声演唱
第二段全班齐唱
结束句把第二段第二句重复一次渐慢结束全曲
8)加进打击乐伴奏:碰铃 2 对沙锤 1 对
老师先示范怎样正确的伴奏乐器使用方法,请同学上来伴奏歌曲
全班加伴奏表演一次
9)尝试环节加进简单的舞蹈为歌曲伴舞
10)教学成果展示:全班一起表演学习的歌曲《草原上》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都睡了》
音乐游戏《都睡了》
教学目标:能安静的聆听音乐《都睡了》,让学生去感受乐曲的情绪,在充
分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发展音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并能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欣赏《都睡了》
1.教室里多么安静,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一听,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发生了什
么。
2.学生聆听《都睡了》
3.听完回答问题
4.教师边念歌词边贴动物头饰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相同头饰的学生集中一起,教师扮演梦精灵当
唱到它睡着了啦时教师用精灵棒点一个孩子。鼓励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眼睛最亮、动作最美。
6.让学生做梦精灵并再表演几次。
7.学生尝试唱
四、音乐游戏
1.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听钢琴有节奏的念,并能用拍手动作表示休止符。
3.跟着琴声边念儿歌边用拍手的动作歌动物施魔法。
4.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跟随音乐拍弱起节奏。
5.学生扮星星仙子用拍手动作拍出歌中的弱起节奏,老师扮歌中的动物,在
小朋友所拍的弱起节奏处蹲下表示睡着了。
6.小朋友根据意愿扮演歌曲中的相关角色,并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蒲公英》
打击乐演奏《蒲公英》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蒲公英》伴奏。
教学重点:律动中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教学难点:感受弱起节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但是这幅画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师没有画上去,
我想让小朋友们听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来把它补充完整。
[课件展示:二个孩子在草地上,播放《蒲公英》]
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知道这幅画上缺了什么啊?来把它画上去。
[课件展示:出视蒲公英]2.教师:哦!原来蒲公英也做起了美梦!他梦到了小宝宝变成了伞兵,在天
空中飞翔呢!他们边飞边唱起了歌,那欢快的劲儿也感染了老师,我也熬不住了,
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唱。(师范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师唱,学生轻声哼唱)
3.教师播放旋律
学生:把上面写有歌词的蒲公英依次贴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随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动作。
5.跟琴轻唱歌曲,及时纠正难点处。
6.处理
7.完整演唱全曲,师及时鼓励。
四、用打击乐为《蒲公英》伴奏
1.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
2.聆听音乐,注意强拍。
3.引导学生在强拍处进入准确地体验弱起节奏。
4.用合适的力度演奏。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