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体会蜡染和扎染特有的艺
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了解其工艺流程,从而学习古老的民间染色工艺,以
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人类遗产和古老的手工艺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正确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和和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就年级上学期学生所学内容,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就年级学生已经有了
一定的绘画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而且乐于动手动脑,敢于尝试,所以对本节课的知识
还是可以掌握的。但由于扎染效果偶然性较大,所以学生情绪较难把握。蜡染和扎染
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
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
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的蜡染与扎染在艺术作品。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制作
方法与步骤。这些都是学生在本课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
程中扎染的魅力与乐趣。
教学重点:2
了解蜡染与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及在制作过着中的自主表现能力和自我创新
能力的体验与发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实践,小组合作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教师身穿的 T 恤和布包,(用扎染的形式表现)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这件 T 恤和布包,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因为这是老师亲手制作而成。这种印染工艺古称印缬,至今已有 2000 多
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今天我们
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第四课《蜡染与扎染》
出示课题《蜡染与扎染》
2.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基本原理,体会蜡染和扎染特有的艺术魅力。采用
扎染的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二、新授
1. 我国古代有三大印花技术(印缬 xié):
蜡缬(蜡染)、绞缬(扎染)、分夹缬(镂空版印花)。
虽然我们现在看到扎染,蜡染作品就会想到云贵等西南地区,但这种技艺自
秦汉就有,魏晋南北朝得到空前发展,唐宋兴盛为同一时期世界制作技术最好,3
图案水平多的国家,没有之一,远传国外,被称为中国术。
出示蜡染文物图片(东汉蜡染),及唐三彩图片(“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唐杜牧的《池州送孟迟先辈》”里的宫缬就是一种宫装对称式扎染。)
2.展示蜡染作品并简介。
蜡染: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
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视频介绍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3.对比蜡染,扎染作品后出示扎染宣传片后介绍扎染。
扎染: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结系,捆绑,缝扎,然后用染料染色,由于外力
的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织物上即可出现奇特彩色花纹。
材料:白色的棉蔴布各种线,绳,染料,染锅。
4.制作流程:折叠,捆绑,染制,漂洗,剪开,晾干。
5.扎染扎制常见方法:缝扎,捆扎,夹扎。
缝扎法:
(1)平针缝绞法:用大针穿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布料上均匀平缝后拉紧。
(2)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
捆扎法:
(1)捆扎法:是将布料揪起一点顺成长条,然后用绳子或皮筋捆扎起来。
(2)折叠法:打结扎法:将布料对折后,中间用绳子或皮筋扎成几段。是将布
料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
(3)打结扎法:将布料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
(4)包物法:将布料中包入豆子、硬币或小石子,再扎紧。
夹扎法:是利用不同形状木板或竹片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4
还可用条状木板斜夹捆扎木板两头,可做成连续图案。
三、教师示范
用扎,结,夹等方法现场和学生一起制作一条扎染的围巾。
现场展示了扎染的制作环节。并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兴趣。
四、学生实践
自由选择工具材料,技法,两人合作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提示:
1.捆扎时注意间隔的距离,捆扎越多,留白就越多。
2.扎绳的力度直接影响染色效果。
3.系绳子时要系活结,染完后便于解开。
五、评价欣赏,课后拓展。
1.让学生打开后黑板上给其他同学展示。并讲解所运用的方法。
2.教师点评,其他同学分析赏析。
3.展示生活中扎染的运用。
六、总结。
蜡染和扎染是纯手工的艺术,具有独特的个性化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古代,
还是现代追求个性自我的时期,它们都完全符合大众求异的心理表现,成为载体
之一。染料由大自然中植物提取,面料采用手工棉麻布,通过绘制,捆扎结防染
的整个过程也体现“天人合一”东方价值观及环保的理念,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这门古老的工艺,并能够把它所蕴藏的理念传承下去装点我
们的生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