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铃儿响叮当》教案3

ID:108268

大小:44.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9-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铃儿响叮当 教学内容: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 ——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 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 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听《铃儿响叮当》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对,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圣诞名曲。同学们对圣诞节再熟悉不过了,谁来谈谈你对圣诞节的了解。 学生回答。 师:这首《铃儿响叮当》又叫《雪橇歌》,是一首美国名歌,原来是 一首嬉戏歌曲,是人们在冬天滑雪橇时所唱的歌曲。 授新课: 再次播放《铃儿响叮当》。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歌谱,你能找出相似的两段吗? 学生回答。 出示标好色块的歌谱。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头尾两段是相似的,中间一段和这两段不同。 师:我们来把用橘色标出来的两段的唱一下。(一、三直接填词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可是光会唱词不希奇,我们可不能做小音盲, 请同学们把第二段的歌谱唱一下。 师唱第二段歌谱,启发学生发现第二段旋律的特点,即以前一句旋律 的最后一个音作为这一句开始的音。 学生填词演唱第二段。 完整演唱歌曲。 巩固:师:冬天,假如是你驾着雪橇在雪地里嬉戏玩耍,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演唱方法来表现这三个段落的情趣。(老师 提醒一下可以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或是优美、连贯的声音来表现。) 学生回答。 按学生的回答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可是,我觉得光用我们的歌声还不够表现这首 曲子的欢快、热闹的场景。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些打击乐器。(师出示三角铁、碰铃、双响筒) 请你为歌曲的第一段设计节奏型。 学生设计节奏型,师板书。 师:中间那段老师想请你们用自己的嘴巴模仿雪橇铃儿响叮当的声音 来为歌曲伴奏。 学生说出叮当的伴奏节奏型,师板书。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伴奏。 最后这一段和第一段怎样? 生答:相似。 师:我们也可用打击乐器为第三段伴奏。 启发学生最后一句可以是全曲的高潮,最后一个九拍可以声音可以越 来越强;也可以想象成圣诞老人驾着雪橇出发去送礼物,最后的九拍可以处理 成越来越弱。 学生跟着录音完整表演唱。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除了用以上那么多种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外,我们还可以用轮唱 的方法表现《铃儿响叮当》。 学生分两组,轮唱该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李老师也来唱唱这首《铃儿响叮当》。请同学 们仔细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变拍子的《铃儿响叮当》。 学生回答。 师出示两拍子和三拍子的对比谱。 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音高相同,节拍不同) 师介绍变拍子。 出示第二段的变拍子的谱子。(三拍子) 学生跟琴唱谱。 师:我们来唱唱这个三拍子,体会一下变拍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生填词演唱。 请学生说出三拍子的特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完整演唱变拍子后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边唱边随着歌声轻轻晃 动身体,体会一下三拍子的感觉。 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乘雪橇进行了冬之旅,体验到了冬天带给我们的 欢乐,也感受了用不同节拍演唱相同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新感觉。 老师留个小作业,课后请你用变拍子的方法演唱《银色的桦数林》。 下面,让我们唱着歌儿走出教室,把你愉快的心情带到下面的学习中 去。 播放《铃儿响叮当》,学生唱着儿出教室。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 单位:三嘉九年制 作者:马艳艳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 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 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热情奔放的性格,抒 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因为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 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后来逐渐演变成圣诞节等节日 歌曲,深受人们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了解到歌曲属于圣诞歌曲,我便通过网络查阅了有关圣诞节的 一些习俗与文化,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灵感,找到课的切入点。这首歌 曲也让我想到了每年在12月25日,我国各大城市各大商场举办的那些 火爆的通宵购物活动,我不禁地想:一个传统盛大的西方节日,给中 国孩子们的印象仅仅如此吗?于是,一个想法孕育而生——让学生通 过学习这首歌曲,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 课的开头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听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精 美的圣诞节图片),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唤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再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过圣诞节,赢取过圣诞节的物品:有装礼物的 圣诞袜、精美的礼物、圣诞大餐、圣诞树)引领孩子们感受歌曲;学习副歌、主歌部分;掌握为歌曲伴奏、改变前8小节的节拍等知识技 能。 课的开头,我还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圣诞节属于西方节日, 和我国的春节一样隆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的后段呼应开头,同 样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在圣诞节,人们除了和家人朋友一起享 用圣诞大餐、装扮圣诞树、互赠圣诞礼物外,还唱好听的歌儿表达对 家人朋友的深深祝福。让孩子们从中明白,中国的春节也好,西方的 圣诞节也好,共同之处都是家人朋友团聚、增进感情的节日。 整节课要学习完成的内容很多,我将部分环节有机的融入到一起, 比如:将为歌曲伴奏的练习融入到学习歌曲中;将唱歌曲曲调、感受 不同节拍产生的不同情绪融入到改编节拍中。这样的融合大大的提高 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这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音乐 情感的体验都比较丰富。这节大容量的课也使我获益良多,有了新的 突破。 \《铃儿响叮当》说课稿 单位:三嘉九年制 作者:马艳艳 一说教材 1、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10册第五课《铃儿 响叮当》第一课时。《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 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 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 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 体结构。 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 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 乐要素表现歌曲。二说教法 1、 首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体会其中的意境。 2、 带同学们把学习中将要 遇到的重点难点节奏练习几次,让 同学在即将学习的歌曲中能轻松顺利的,准确把握节奏,唱出感觉。 3、 在老师的提醒中,让提醒回忆其以前学习过的符号,以及新 的符号,加以详细讲解,让同学可以在演唱歌曲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4、 把歌词按节奏清晰的读出来,学生能够把握这首歌曲的典型 节奏 5、 由教师清晰的范唱,让同学在对歌曲稍有熟悉的情况下,更 加清晰。 6、 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唱,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前提下,很快熟悉 旋律。 7、 由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带动学生轻声哼唱,进一步把握节奏、 熟悉旋律 8、 分组演唱,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真纠正错误及缺点。 9、 最后,学生齐唱歌曲,让学生演唱歌曲更流畅,并加以感情 投入,唱出完美富有感情色彩的旋律。 三说学法 学生紧随老师思路,老师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让同学走入歌 曲境界 四说教学程序 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让学生听歌曲进教室,来引入本课课题 三、歌曲欣赏 四、歌曲学习 1、2/4 拍的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牌 2、重、难点节奏练习。 3、小知识学习,反复跳跃记号,换气记号。 4、按节奏读歌词 5、学唱歌曲:有教师一句句教唱 6、伴奏齐声演唱 五、结束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幻想在圣洁雪 白的冰雪世界里,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来演唱歌曲! 五说板书 铃儿响叮当 左半板 新朋友 “V”换气记号:换气记号用∨来标记,记写在谱表的上方,在 歌唱中表示要在此处换气 新朋友 反复跳跃记号:,反复跳越记号,反复跳越记号是段落反复记号的 一种补充.一般有 1、2 两端,弹奏时从头到 1 结束,再从头弹跳过 1弹 2,然后结束。 右半板 典型节奏 2/4 1、XX XX |XX XXX | 2/4 2、XX XX |X 。 X | 2/4 3、XX XX |X 。 XX | 《铃儿响叮当》评课稿 单位:三嘉九年制 作者:小学教研组 歌曲《铃儿响叮当》作为一首广为流传的圣诞歌曲,有其独特的 文化内涵。全曲欢快、风趣并有律动感,速度稍快,演唱音色清新明 亮、带有活泼喜悦的情趣,至始至终洋溢着美国式的风趣幽默。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欣赏更是如此。根据本歌曲的特点,顾老师是 以听觉领先,动态感受为突破口,围绕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这一 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的。从一开始雪地意境的 创设,到一步步借助各种多彩的律动来感受歌曲情绪;然后在理解歌 曲内容的基础上为歌曲伴奏;再自然而然地完成主旋律的视唱,解决 教学难点;最后在拓展部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尽情地感 受,并引领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使整节课的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歌曲中的律动感来源于拉动雪橇的马或狗,在奔跑时产生的运动频率。 因此整个欣赏也应充满运动感。在初次聆听歌曲录音、了解歌曲内容 后,就可以动态感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各种雪地运动方式进行 多彩的律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是好的。但在鼓 励学生营造圣诞氛围这一环节时,要做到适度,否则学生很容易兴奋 过度,造成课堂上的失控现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还应该提前预设面对学生的兴奋过度的 解决方法。并提前做好应对。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