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1-1教案: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4课时(含答案).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4课时(含答案).doc

ID:108514

大小:21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2.3 坐标法中解方程组求向量的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空间向量与立方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前面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 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并且对坐标法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进一步通过坐标法来解决立体几何的一 些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的代数运算和方程组来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空间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点和向量;对某个向量能 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其坐标.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数形结合与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把立方体几何几何转化为向量问题优势,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解方程组求向量的的坐标. 【教学难点】: 解方程组求向量的的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 入 1. 单位向量,平面的法向量 (1)单位向量--模为 1 的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平面的向量。 2. 坐标法。 为探索新知识做准 备. 二、探究与 练习 一、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学生回顾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与老师共同得 出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 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 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回到图形问题) 二、例题 例 1: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棱长为 1,求证:平面 A1BC1 的法向量为直线 DB1 的方向向量. 分析:(1)建立空间坐标系; (2)用坐标表示向量 (3)设平面 A1BC1 的方向向量为 n=(x,y,z),由下列关系 让学生通过回顾寻 找将立体几何问题 转化为向量问题的 步骤。 例 1 在建立坐标系 后,比较简单,容 易把握。分析中的 方法是为配合本次 课的课题而设计的。 D1 C1 D' B1A1 CD A B 11 , BCBA 0,0 11 =•=• BCnBAn列方程组求 x,y,z. (4)证明向量 n// (解略) 思考: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向量 与 、 的数量积为零即可。 例 2,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角 ABC 是直角,SA 垂直于平面 ABCD, SA=AB=BC=1,AD=0.5,求平面 SCD 与平面 SBA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 分析:求二面角的余弦,可以转换为求它们的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 所以本题关键是求平面的法向量。 解: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使点 A、C、D、S 的坐标分别 为 A(0,0,0)、C(-1,1,0)、D(0,0.5、0)、S(0,0,1)。 设平面 由学生回答本例的 简便解法。 例 2 是一个典型的 通过解方程组求法 向量的问题,这类 问题可以不用作出 二面角的平面角就 求出结果。 取 y=2,因为只要 向量的方向。 例 3 是数学与物理 的综合应用问题, 求合力转化为向量 的加法。 D B C S A BA1 1BC 1DB 1DB 1 1(0, ,0)2SBA n AD= = 易知面 的法向量 2 ( , , ),SCD n x y z=的法向量 2 2, ,n CD n SD⊥ ⊥   由 得: 02 02 yx y z  − =  − = 2 2 yx yz  =⇒   = 2 (1,2,1)n =任取 1 2 1 2 1 2 6cos , 3| || | n nn n n n ∴ < >= =      6 3 即所求二面角得余弦值是 ?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 少动?这三个力最小为多力的作用下将会怎样运 这块钢板在这些,且是 角形的两边之间的角都每个力与同它相邻的三 力,在它的顶点处分别受质量为 角形面的钢板的如图,一块均匀的正三例 .20060 ,,,500 3 321 321 kgFFF FFFkg ===分析:建立坐标系,将向量坐标化,然后进行坐标形式下的向量运算。 为简化运算,可以选择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原点、一条边所在直线为一 条轴、三角形所在平面为坐标平面的坐标系。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 建立坐标系。 单位向量的模为 1。 F1 F2 F3 A C O 500kg B ),0,1,0(),,(2 160cos 60, ),,,( 1 1 •== zyx ACABF zyxF   的数量积运算,得 ,利用向量的夹角均为与由于 为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坐标设力 ),0,2 1,2 3(),,(2 160cos −•== zyx .2 1,12 1 =−= yx解得 3 2,1222 ==++ zzyx 因此又因为 )3 2,2 1,12 1(2001 −=F所以 )3 2,0,3 1(200 )3 2,2 1,12 1(200 3 2 = −−= F F 类似地 ).0,2 1,2 3(),0,1,0(),0,0,0( , −CBA Axyz yAByAB xAyABCA 坐标分别为 则正三角形的顶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轴的单位长度为轴正方向,方向为平面, 坐标为为原点,平面解:如图,以点 )6,0,0(200 )]3 2,0,3 1()3 2,2 1,12 1()3 2,2 1,12 1[(200 321 = +−−+−= + FFF+它们的合力 探究:不建立坐标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每个力向上的分力。 开拓学生思维。 三、训练与 提高 1,课本 P113 第 11 题。 答案:3/8. 学生进行提高训练 应用. 四、小结 1. 根据图形特点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和向量,通 过向量解决问题。 2. 个别点和向量的坐标先假设,再列方程组来求出。 反思归纳 五、作业 课本 P112 ,第 6 题 和 P113 第 10 题。 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 1,已知 S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D 是 SC 的中点,若 = ,则 x+y+z =       . 答:0 2,把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 沿高线 折成 的二面角,点 到 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D 3,若 a=(2x,1,3),b=(1,-2y,9),如果 a 与 b 为共线向量,则 A.x=1,y=1     B.x= ,y=- C.x= ,y=-        D.x=- ,y= 解析:因为 a=(2x,1,3)与 b=(1,-2y,9)共线,故有 = = ,∴x= ,y=- ,应选 C. 答案:C 4,若空间三点 A(1,5,-2)、B(2,4,1)、C(p,3,q+2)共线,则 p=__________,q=__________. 解析:∵A、B、C 三点共线,则 =λ ,即(1,-1,3)=λ(p-1,-2,q+4), a ABC AD 60 A BC a 6 2 a 3 3 a 15 4 a 所以钢板仍静止不动。 由于 作用点为大小为 的合力方向向上, 这说明,作用在钢板上 ,5006200 .,6200 < Okg∴ ∴λ= ,代入得 p=3,q=2. 答案:3 2 (中等题) 5,棱长为 a 的正方体 OABC—O1A1B1C1 中,E、F 分别为棱 AB、BC 上的动点,且 AE=BF=x(0≤x≤ a). 如图,以 O 为原点,直线 OA、OC、OO1 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⑴ 求证:A1F⊥C1E; ⑵ 当△BEF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二面角 B1—EF—B 的正切值. 证明:(1)A1(a,0.a),F(a-x,a,0),C1(0,a,a),E(a,x,0) 所以 ,由此得 =0, A1F⊥C1E (2)当△BEF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E、F 应分别为相应边的中点,可求得二面角 B1—EF—B 的正切 值 . 6,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E 是棱 BC 的中点,点 F 是棱 CD 上的动点. 试确定点 F 的位置,使得 D1E⊥平面 AB1F; 解: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DF=x,则 A(0,0,0),B(1,0,0),D(0,1,0),A1(0,0,1),B1(1,0,1),D1 (0,1,1), E(1, ,0),F(x,1,0).                                                        ∴ =(1,- ,-1), =(1,0,1), =(x,1,0).                   ∴ · =1-1=0,即 D1E⊥AB1.                                  于是 D1E⊥平面 AB1F D1E⊥AF · =0 x- =0,即 x= . 故当点 F 是 CD 的中点时,D1E⊥平面 AB1F.  ),,(),,,( 11 aaxaECaaxFA −−=−−= ECFA 11 • 22 C B A O C1 B1 O1 A1 E F y x z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