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领会方程的根与函数
零点之间的联系,了解零点的概念.
2、以具体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特点,探索在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条件
以及个数,理解并掌握在某个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由二次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为突破口,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的关系,以探究的方法发现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2、在课堂探究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及转化思想以及函数与
方程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热爱学习数学
的积极心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易到难,使学
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体验规律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
2、掌握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方式与手段】
电脑,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问激疑,引出新知
方程解法史话:在人类用智慧架设的无数座从未知通向已知的金桥中,方程的求解是其中璀璨的
一座,虽然今天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了解各式各样方程的解法,但这一切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对于方程的求解问题,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辉煌的成果,比如花拉
子米公元 825 年左右编辑著成了《代数学》,比较完整地讨论了一次、二次方程的一般原理;我
国南宋数学家秦九绍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正负开方术”,此法可以求出任意次代数方程的
正根;1824 年,挪威数学家阿贝尔成功地证明了五次以上一般方程没有根式解。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方程的数值解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二分法,牛顿法、弦截法等,今天我们将沿着
前人走过的足迹一起探索对于一般方程的求解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 1 求下列方程的根.
(1) ;
(2) ;
(3) .
问题 2 观察下表(一),求出表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的简图,并
写出函数图象与 x 轴交点的坐标。
方 程
函 数
函 数
图 象
(简图)
方程的实数根
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
点
提出疑问: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问题 3 若将上面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
及相应的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关系,上述结
论是否仍然成立?
023 =+x
0652 =+− xx
062ln =−+ xx
0322 =−− xx 0122 =+− xx 0322 =+− xx
322 −−= xxy 122 +−= xxy 322 +−= xxy
x
x
2 0ax bx c+ + =
( 0)a > cbxaxy ++= 2 ( 0)a >方 程 的 根
函数的图象
(简图)
图象与 x 轴
的交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为引出函数零
点的概念做准备。】
(二)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1、函数的零点:
对于函数 y=f(x),我们把使方程 f(x)=0 的实数 x 叫做函数 y=f(x)的零点。
辨析练习:函数 的零点是:( )
A.(-1,0),(3,0); B.x=-1; C.x=3; D.-1 和 3.
问:零点是一个点吗?
说明:①函数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具体的自变量的取值.
②求函数零点就是求方程 f(x)=0 的根.
【设计意图:及时矫正“零点是交点”这一误解.】
2、你能说说方程的根、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函数的零点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等价关系:方程 f(x)=0 有实数根
函数 y=f(x)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函数 y=f(x)有零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给出函数零点的定义,并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感悟其中的思想方
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明确提出转化思想。】
3、归纳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0(
02
>
=++
a
cbxax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