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单元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单元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ID:120775

大小:31.14 KB

页数:8页

时间:2008-10-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所做的努力,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了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过程。 1.关于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要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全国大陆的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各地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农村引导农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2.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要知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了规划,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则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3.关于三大改造,要掌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方针,正确评价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要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最基本条件。 【知识网络构建】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重难点导析】 1.关于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它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这一时期就总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我们不能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同社会主义社会截然分开。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政权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的;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的这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例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进入了(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解析】本题答案是C。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即可排除A。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选择C。 2.对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解 过渡时期新中国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指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任务,比如土改、没收官僚资本、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等。抗美援朝虽然是在反帝但不属于遗留任务,没收官僚资本还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包括在政治上建立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比如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建立各级政府、制定宪法、进行三大改造等。 【例证】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解析】本题答案是C。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该题意在考查学生辨析能力。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是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具有新民主义革命性质。在没收官僚资本后又建立了国营经济,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因此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所以答案选C。 【例证】下列属于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B) A.抗美援朝            B.没收官僚资本 C.湖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D.三大改造 【解析】A.抗美援朝虽然是民主革命,但不属于遗留任务,B.没收官僚资本是在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因此具有民主革命性质,C和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答案选B。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直接承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重申全国人民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核心,时称“一化”;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实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称“三改”。“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 【例证】过渡时期是指( ) A.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     B.1952~1956年 C.1953~1956年                D.1949年10月1日~1956年 【解析】本题答案D。主要考查对概念的正确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例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A) A.重工业    B.轻重工业    C.农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由教材内容易知新中国在成立初把重工业放在首位,本题答案A。 4.如何认识三大改造 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这种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抗拒自然灾害,也提供不了足够的商品粮。②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很不稳固,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导致农民出卖土地,使部分农民沦为赤贫,部分农民则可能成为新的富农,使剥削关系重新出现。③国家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粮食。个体农民生产的粮食易被粮商抢购和操纵,使国家征购粮食困难。个体农业难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⑵关于赎买政策.赎买不等于购买,赎买的钱不一定和生产资料的价值相符.其基本内容是: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的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年息为5%,共发10年。 ⑶我国在1956年底就完成了三大改造,消灭了剥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又允许发展私营企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三大改造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用和平的方式顺利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是成功的。但是,在这个探索中由于没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上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并且在理论的认识和对国情的分析上出现失误,因此,遗留下一些问题。这也是我国后来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⑷三大改造前我国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前我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现在是?三大改造前国营经济虽然占主导地位,但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特别在广大农村仍然是私有制,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要求必须是公有制,因此当时不能说我国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我国虽然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公有制经济(包含一些有公有制成分的混合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这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例证】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初级社和高级社的主要区别是( ) A.性质    B.规模    C.管理范围    D.生产方式 【解析】初级社只是“合作劳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把全部生产资料公有,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例证】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是( ) A.动员农民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 B.动员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的政策 D.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同时进行 【解析】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便是采取赎买的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因此选c。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从1949年到1953年,人民政府主要进行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工作,据此回答1~5题。 1.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到1952年底,大陆全部完成了土改      B.在广大农村消灭了私有制 C.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D.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关于合理调整工商业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际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 C.目的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建国初期,对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主要反映了( ) A.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使民族工商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D.使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在工矿业方面,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 5.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私营工商业 C.实行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 健全的法制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可靠保证,据此回答6~8题。 6.过渡时期主要指( ) A.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B.从建国到土地改革完成 C.从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7.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8.关于“一五”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是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始④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步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据此回答9~12题。 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消灭剥削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0.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改造后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抗拒自然灾害 B.改造可以避免新的剥削关系重新出现 C.改造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改造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1.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性地运用了赎买政策。下列对该政策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B.使被改造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2.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主要依据( )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C.“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布: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亿元 485.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827.2 1286.5 1387.9 请回答: (1)新中国这一时期呈现怎样的趋势?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三、问答题: 14.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D4.B5.D6.D7.C8.A9.B10.D11.C12.D 二、材料分析题: 13.答案提示:快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人民当家做主人后高度的建设热情;苏联的帮助。 三、问答题: 14.答案提示:⑴解放全国大陆;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结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并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⑵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农村引导农业互助合作,兴修水 利;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结果: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备注:导学教程总策划、主编 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