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ID:120790

大小:33.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08-10-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资产阶级既定的政策,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后,为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发动的对外扩张。而中国在清朝封建统治的下,危机四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过渡的情况下,进一步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3.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和灾难,造成中华民族陷入危机。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入侵签订《辛丑条约》最终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4.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法取得斗争的胜利,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统治的腐败和落后,是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导致的结果。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真实道理。 5.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如林则徐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和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反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守卫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的抗日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知识网络构建】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      、军备      ,人民生活困苦,      激化,反抗清朝统治的起义不断。而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完成了革命,成为头号      强国。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      地位,英国我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1839年6月,在林则徐主持下,将从      手中缴获的一百多箱鸦片,在      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3.1840年英国为把中国变为其      ,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4.面对英国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如1841年夏,在广州北郊      人民自动与英军作战;浙江定海的      在孤危形势下拼死报国,壮烈牺牲,显示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 5.结果:1842年,清政府屈辱示和,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及附件。此后与法国签订《      》,与美国签订《      》 6.影响:政治上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      和      的矛盾,      和      的矛盾;中国从此进入      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6年,英国为      ,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了《      》;1860年,被迫与英法签订《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 3.1859年,侵略进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将士英勇抵抗,直隶总督      等将士壮烈牺牲。 4.1860年,英法联军进占北京,疯狂洗劫了举世闻名的      。 5.在侵略战争中,侵占领土最多的是      ,到19世纪80年代共占领土      万平方公里领土。 三、中日甲午战争 1.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过渡。1894年7月,朝鲜爆发      起义,中日两国共同出兵朝鲜,日本趁机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 2.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希望依赖      ,避战求和。日本侵略者不断侵略,先后发生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      ,战争最后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3.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      》,是继《      》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      、分割世界的要求,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 4.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抵抗,如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      、黄海战役中致远号管带      ,壮烈牺牲。特别战争后,掀起了      斗争,充分显示出中国军民维护祖国      坚强意志和高度      精神。 四、八国联军入侵和义和团运动 1.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间组织义和团开展      运动,打起      旗号,在      地区形成高潮。 2.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镇压      ,发动侵华战争。从      出发向北京进犯。在联军进入北京时,      带光绪仓皇出逃,最后被迫与侵略者签订《      》,清政府完全沦为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和团进行了英勇的抗击,然而在      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它显示了      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      ,加速了它的灭亡。 【重难点导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文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之间的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例证】(2002年,广东)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解析】正确答案为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禁烟运动的背景,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从而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 【例证】(2001年,全国)英国发动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平等 【解析】正确答案为C。本题属最佳型选择题,谈主要目的,就是看选项中涉及目的中谁起决定、支配作用。保护鸦片贸易、割占中国领土都是为了保护市场和占领市场,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外的一切活动都与抢占市场相关,所以说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是指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侵入一个独立国家,夺取侵略权益,从政治经济上加以控制,使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成为虽有本国政府但主权已不完整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和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一个国家的大门以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输出商品和资本,掠夺原料,将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其自然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内涵,切忌理解了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视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 【例证】(2000年,全国)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 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考生对19世纪60年代中国家副产品出口增长导致社会变化情况的理解。属因果关系选择题,解题时应注意抓住中国社会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比较。 3.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解 ⑴原因方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等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由于不满足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 ⑵性质方面: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⑶进程方面: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国,侵略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持续了两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不仅攻占东南沿海,还进一步攻占京津地区,犯下累累罪行,因此从破坏程度和规模上来看也进一步扩大了。 ⑷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例证】(1999年,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解析】正确答案是B。解题时要立足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理解。B项是根本原因,A、C两项是表面原因,D项是战争借口。 【例证】(2004年,江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解析】正确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对两次鸦片战争关系的认识。继续是指带有延续性的行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都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因此,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是继续的主要体现,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方式虽然类似,但不能明显体现延续性。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共同发动的,两次战争的发动国不尽相同,因此D的表述是错误的。 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⑴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激烈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日本侵略中国是资本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⑵从日本方面看: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封建残余,日本统治集团早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⑶从列强方面看:向帝国主义过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扩张。美、德、法希望借助日本扩大侵略利益。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俄国因准备不足采取不干涉政策。 ⑷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例证】(2003年,长沙)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其有利的国际国内背景有 ①欧洲列强矛盾尖锐②美国崛起寻找盟友 ③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逐渐强盛④清朝洋务运动取得较大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正确答案是C。19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霸权矛盾十分尖锐,给日本侵华提供了有利时机,即确定正确答案在A、C中选,又美国崛起,其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亚太地区,只能激化美日矛盾,帮排除含②的A项。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主观方面:清政府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失败。战争前,面对一角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平壤战役中,清军执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的政策。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际,大搞万寿庆典,不展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例证】(2004年,北京海淀)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A.李鸿章推行“避战自保“的方针    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 C.北洋舰队将领临阵脱逃            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解析】正确答案是A。本题属因果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史实并对其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经回顾相关的课本知识解知:由于李鸿章举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在中日双方交战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消极抵抗,使北洋舰队丧失了制海权,黄海战役失利。 6.有关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一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1900年6月负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二分散性:义和团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例证】(2001年,北京宣武区)“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 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解析】正确答案是D。本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再认再现史实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只要认识到材料中表明义和团当时的态度是“扶清灭洋”即可。 7.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入侵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使中国的门户被打开,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及战后的《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京津地区,并伸向内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国联军入侵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了侵略权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例证】中国近代历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是“因为”是找原因,题项摆出类似的原因,经分析主要原因是指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例证】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解析】正确答案是B。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A项属中法战争的影响,C、D两项属于鸦片战争的结果,B项才符合。 【例证】(2000年,春季高考)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商品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解析】正确答案是C。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开辟新的内河航线和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只是为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条件,给予日本巨额赔款与其他国家无关,它们都不会是“最有利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其他列强也可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而享受,而且体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特征,才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证】《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一重大变化反映出 A.该部级别特殊        B.该部职能专门化 C.清朝对外交往大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解析】正确答案是D。外务部的改设,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实际上中国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②中国的禁烟运动是导致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③在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④战争以清政府的屈服求和告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军事指挥的失误 B.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 C.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D.战争准备的不充分 3.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端,它的基本任务是() ①反对封建主义②实现社会主义③反对外来侵略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 C.促进了中国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D.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因为() A.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B.中国妨碍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刺激了半瓶醋的侵略野心 D.要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 7.黄尊宪诗作中“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于工作渡鸭绿江”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中的() A.平壤战役    B.黄海战役    C.辽东战役    D.威海战役 8.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9.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B.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C.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0.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中法新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1.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抵抗日军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有() ①左宝贵②邓世昌③刘步蟾④林永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法新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中外已开衅,直隶天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员助战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各督如能招集成团,借御外侮,必能得力……                                                                          ──《清帝上谕》6月21日 材料二: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披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即著该护督督饬地方文武严得查办,务净根株……                                                                          ──《清帝上谕》9月7日 请回答: ⑴“会同官员助战获胜”主要指什么?   ⑵上谕发布时清朝皇帝是谁?但实际上上述两个上谕反映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⑶两个上谕都与义和团有关,但清政府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⑷义和团是最终命运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14.试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请结合史实来说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历次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精神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C4.A5.C6.D7.A8.A9.D10.C11.B12.D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提示:⑴1900年6月,义和团在清军的配合下,给从天津往北京进犯的八国联军以重创,迫使他们狼狈逃回天津。⑵光绪帝。慈禧。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囚禁,实际控制政权的是慈禧太后。⑶由招抚剿杀镇压。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由于形势所迫,慈禧开始承认义和团,企图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同时也达到削弱义和团的目的。当列强攻占北京后,慈禧为迎合帝国主义的要求下令剿杀义和团。⑷被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三、问答题: 答案提示: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随着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军的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英勇抵抗:1841年,广东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动与英军作战,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勾结法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9年对大沽炮台发起进攻,守卫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给敌人沉重打击,直隶提督史荣椿等爱国将领壮烈牺牲。甲午中日战役中,在清政府推行避战求和的卖国策略的前提下,爱国将士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等至死抵抗。19世纪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面对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积极抵抗,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充分。 (备注:导学教程总策划、主编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