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八)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八)

ID:121682

大小:52.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09-04-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DIV.MyFav_1206925473276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473276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473276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473276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命题思路】   本套试卷的命制侧重于从文明史角度进行考查,材料设计新颖,并且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一社会热点进行考查,同时还考查了古代经济、中外科技、思想等考纲细化或强化的知识点。   2008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年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据此回答12-14题。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B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变化迅速的原因。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才引起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人才流动频繁,①②③项均属于社会变化的因素,因此选择B项。④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因为礼崩乐坏是对的,但平等思想却不正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GDP由1993年的3.46万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1.09万亿元,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迅速扩大   13. C A项说法错误,因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只是进行了调整;BD各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是C项,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得以确立,从而使经济迅速崛起。   14.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 C秋菊的官司不属于平反冤假错案的内容;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开始于1998年,排除①②。故选C。   被誉为“还大山一片新绿”的原伐木工人赵希海在吉林红山林场周边的荒山义务植树17万多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被推荐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据此回答15-17题。   15.赵希海的行为保护了环境,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15.B 本题考查古代农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与现在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掌握自然规律,并且按其规律改造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选B项。   16.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的工具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16.C 图1、图2工具分别是春秋时期的灌溉工具秸槔、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利用人力,后者利用水力,把人力解放出来。正确答案选C项。   17.2008年感动中国的集体奖授予了“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各项与天文事业有关的是                     ①张仲景是我国汉代    ②郭守敬的“授时历”  ③邓稼先被誉为   ④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   杰出的天文学家          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两弹元勋”      的奠基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17.D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①张仲景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与天文无关;②“授时历”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和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①②,因此选择D项。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据此回答18-19题。   18.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18.A本题主要是理解题目中“新仆人”的含义。“新仆人”是形象的说法,主要指为人类服务的一个新的方面。容易误选的是B项,因为B项强调的是电力的巨大作用,和题目的说法关系不是很密切。   19.知识经济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①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②知识经济的兴起将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③知识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④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知识经济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C本题考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查学生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析综合能力。仔细分析二者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项的说法是正确的,④项说法不妥,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很多,不仅包含知识经济,而且包括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等,因此④项不对,故选择C项。   一定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反过来思想的发展也能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据此回答20—22题.   20.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主要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近代社会”,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一是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取代封建社会等,其到来的标志是: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二是黄宗羲是思想家,因而必然强调其思想的影响,在这三个标志中,法制取代人治属于思想方面,所以本题选择B项。   21.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①印刷术、造纸术     ②罗盘针     ③火药    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主要是理解题目中培根话语的含义。结合培根的思想主张和其所处的时代可知,其主要是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即欧洲社会转型所发挥的作用;用在文化方面的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用在战争上指火药,在航海上主要是指罗盘针的作用,所以选择A项。   22. “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那么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的重大问题   22. C本题考查中共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适时作出调整,以更好地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点内容。用排除法比较好。A项是中共十四大的核心内容,B项是三个代表的构成之一,D项是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因此选择C项。   23.下图是民主德国1961年在原苏联要求下修建的 “柏林墙” 最终于1989年被推倒的画面,其最能说明的是     A.两德最终实现了统一   B.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和加强   C.两德长期的恩怨情仇终于达成了和解   D.东欧发生剧变的标志   23.B本题考查德国最终统一的知识。“柏林墙”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物,是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紧张的表现。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和加强,冲破地域限制,促成两德政治形势的变化。A项不对,因为德国实现统一在1990年,C项不确切, C项的原因是B项,D项不正确,因为东欧发生剧变的开始标志是波兰。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4分 )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6分 )       (4)材料四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8分 )       (5)材料四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4分 )       (6)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        解析:本题以世界各地文明的相互影响入手,进行设计,切合了我国当今深化改革开放,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热点问题。第(1)问主要是认真分析图片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的侧重点很容易从材料中筛选出来,组织答案。第(3)问通过解读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逐步深化进行思考。第(4)问、第(5)问结合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即可回答。启示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分 )   (2)侧重点: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影响: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4分 )   (3)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分 )   (4)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表现: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落后的农奴制度。(8分)   (5)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   (6)一是世界各地的文明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二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学习他国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三是先进的文明必然得到广泛的传播,最终一定会战胜甚至取代落后的文明。(6分 )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