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ID:122894

大小:47.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09-11-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DIV.MyFav_1206926063090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windowtex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windowtex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windowtex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P.MsoBodyText2{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LI.MsoBodyText2{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DIV.MsoBodyText2{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6063090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COLOR: black;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06926063090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06926063090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206926063090 UL{MARGIN-BOTTOM: 0cm}   【命题思路】   本套试卷题目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体现对学生历史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查,重点考查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外交关系、对长城运河的认识、全球化等知识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定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要求。回答12—13题。   12.“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当今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具体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也会不同。下列关于14—16世纪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③ 攻击矛头针对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教权和特权   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④   12.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人文主义强调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仍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尚未达到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的程度,也未直接反对封建统治。选项①、③的表述适用于启蒙运动时期,故①③错误。答案为B。   13.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启蒙思想,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同时期的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①以上启蒙思想都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两者出现的根源都在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外启蒙思想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④两者均对之后的运动都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A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比较分析能力,考查中外思想的异同点。用排除法较好。通过比较可看出: ③是共同点,因为两者都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因此含有③项的选项是错误的,而各个选项中均是包含三点,排除③项,就必然选择A项。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微弱发展,但并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也没有出现真正的资产阶级,在当时并没有相应政治运动的产生,故①、②、④项错误。   历史遗存是人类的财富,是研究历史的活的化石。回答14—15题。   14.司马迁为了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不朽著作寻访过很多古迹。下列地点中他可能亲自见到的是                    A.昭君墓         B.都江堰         C.龙门石窟          D.西域都护遗址   14.B  A 项是西汉汉元帝时期才出现的; B项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的; C 项龙门石窟的开凿是在南北朝时期; D 项是西汉时期即公元前60年才最早出现的。故选B。   15.小张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时,拍了下图的照片,保留这一旧址纪念的是     A.纪念1895年广州起义         B.纪念1911年黄花岗起义      C.国共两党合作的见证          D.建立广东国民政府的见证   15.C本题是图片式选择题,考查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以及国民大革命。出图片中的“陆军军官学校”想到是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A项时间不对,B项时孙中山还没有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项虽然是一个时期,但广东国民政府是1925年创办的,主席是汪精卫,是政治方面,和黄埔军校关系不是很密切。   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据此回答16—17题。   16.“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法国的国歌《马赛曲》的共同之处是   都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创作的   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都鲜明地体现了革命年代的时代精神   都是电影的主题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A 《马赛曲》是1792年普奥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开赴巴黎时歌唱的战斗歌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则创作于中国的长城抗战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两首歌曲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革命年代的时代精神,以及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各民族所激发的伟大力量和巨大的凝聚力。《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排除④,答案是A。   17.2007年9月,京杭大运河审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家文物局确立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扬州位于隋唐大运河的哪一段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7.C本题考查学生对隋唐大运河基本情况的掌握。扬州在隋朝时称江都,属邗沟段。故答案为C。   外交关系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一个国家的外交从本质上说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回答18—19题。   18.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科学发展观。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8.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外交,主要是理解题目的意思和掌握题目的要求。题目是一是从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交往,但不强求完全一致推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两者是相似的,二是建国初期,综合分析各个选项,可知答案为C项。②是战争,和题目要求不符,④项在1972年,不符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要求。   19.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D题目是说明重视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属于政治方面。A项中中美两国不是邻国;B项中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不是创立国;C项强调的是经济,不突出邻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发起创立的,并且参加国是我国和我国的邻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等国家。   2007年12月,挪威艺术家Vebjorn Sand的冰桥作品在“南极洲:在薄冰上”的展览中亮相,冰桥“横跨”联合国总部大楼 ,呼吁关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据此回答20—22题。   20.始于18世纪50年代的世界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并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而工业革命后全球变暖速度加快。下列发明和创造能促使全球变暖的有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②瓦特制造的改良蒸汽机   ③富尔顿制成的汽船   ④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珍妮纺纱机”的动力是人力,排除①;瓦特制造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富尔顿制成的汽船和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是以蒸汽为动力。使用蒸汽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这加速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故正确答案为C。   21.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这也是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它们是在   A.七年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B 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为了炼钢,人们滥伐森林,浪费了不少资源。1958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答案为B。   22.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 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环境, 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经济全球化战略   B.经济区域合作战略   C.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22.D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即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故选D。   2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原来的一些人物、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23.D本题是评述型选择题,考查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用排除法比较好。A项说法错误,因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只是小修小补;B项不对,因为没有打破;C项不正确,因为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就没有离开这种模式。因为过去强调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其改革开始和重点均在农业上本身就是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天津条约》签约场面   图二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各国代表   图三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四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因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美国把中国锁定在亚太区域,而今天,美国和欧洲进行对话时要谈到美国,在解决非洲和中东问题时要提到中国,在解决朝鲜问题时更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中国日益显著的增长力也使“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许多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担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消耗掉世界的石油资源,污染了世界的环境,更担心中国军力的增强会导致中国用武力对付台湾。   请回答:   (1)据图一、图二提供的信息,分别说明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       (2)据图三、四分析,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实现正常化?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关系为什么在曲折中向前方展?       (4)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38.解析:本题从“中美关系”这一长效热点命题,归纳比较了中国近代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美两国大国之间的关系,并把中国史和世界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回答本题关键是明白命题人命这个题目的出发点,即准备考查学生哪个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1)图一是英法美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说明此时的美国还没有独立的侵华政策,只是追随欧洲国家。图二是美国根据自身实际,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再次提出了“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局面。   (2)从美国方面看,一是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其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二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在亚洲收缩。从中国方面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政权日益巩固;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三是指定和实施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四是中国为了发展,需要宽松的国际环境。从双方关系看,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大势所趋,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   (3)曲折的原因:一是双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二是美国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存在霸权倾向。   发展的原因:一是双方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二是美国从自身的经济和安全考虑,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三是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美国的资金、建设、管理经验和市场。   (4)要围绕中美关系的前景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