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历史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B )
A.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2、台湾在设省以前,长期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府。台湾府的设置是在 ( C )
A.元朝统一全国时 B.郑成功收复台湾时
C.康熙收复台湾后 D.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3、国际社会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有 ( C )
①《开罗宣言》 ②《联合国家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 A )
A.中国国共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战后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5、近代史上,列强争夺我国东北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丰富 B. 战略地位重要 ( B )
C.经济发达 D. 邻近俄日两国
6、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家的重要因素是 ( B )
①进行了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了外来的移民和技术
④内战后工农得到较为协调的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7、“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 A )
A.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B.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C.工业布局基础良好 D.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这主要源于 ( D )
A.减少政府干预 B.实行美元贬值
C.减少福利支出 D.发展高科技产业
9、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D )
A.阻止波旁王朝复辟 B.扩大法兰西帝国版图
C.保证工业革命开展 D.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10、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D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 D )
A.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C.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2、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因→果) ( C )
13、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体。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④垄断组织成为主要生产形式 ( D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14、1943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性好转,主要表现在: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②北非战事结束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外来侵略③西藏独立④台湾分离 (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D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变乱
17、“国民大革命”中“大”的历史特征,理解最确切的是 ( C )
A.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B.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规模大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D.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18、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方案是 ( A )
A.《资政新篇》 B.《变法通议》 C.《海国图志》 D.《瀛环志略》
19、五卅运动的斗争实践可以证明下列哪些论断的正确性①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②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具有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③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大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④各革命阶级可以结成反帝统一战线 ( D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世界现代史”的准确内涵是 ( D )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B.科技迅速发展,经济走向繁荣的历史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
D.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的历史
二、主观题(每题10分,共四题)
21、(10分)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里面的缘由。
材料1: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材料2:(1884年,日本学者冈千仞来华考察)事后,冈千仞认为:“(中国)政治腐败,
百度废弛,纲纪紊乱,一切名器,有名无实。事无大小,皆成贿赂,尤忌变更旧制。”
——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材料3:(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
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
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
土,藐视中国,有窥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2分)
中体西用(2分)
(2)根据材料3,简要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4分)
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其进步性;但他反对日本进行的政治改革,体现了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另外他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后的侵略企图,有其前瞻性(或有一定的政治远见)。(4分)
(3)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国错过这次机遇的根本原因。(4分)
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根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没有进行包括政治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加之当时的政治腐败,都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致使中国失去了难得的发展机遇。(4分)
22、(10分)阅读以下材料
(按语:20世纪后半叶,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
材料1:从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
发展,引起世界瞩目。过去,南朝鲜、台湾的经济都是以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新加
坡、香港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在60年代,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
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结
构有明显的变化,外贸出口能力增强,成为美、日、西欧的竞争对手,并拥有巨额外
汇储备,人均国民收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名列前茅,故被西方经济学家
称之为“70年代的奇迹”,与50年代的西德、60年代的日本相提并论。由于这四个地区
历史上都接受“龙的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又都以“新儒学”为指导思想,故称为“亚
洲四小龙”。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2: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
中国大陆
70年代
GDP增长率
80年代
GDP增长率
70年代
GDP增长率
80年代
GDP增长率
8.6%
8.5%
5.8%
8.9%
——《东亚经济白皮书》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3分)
进入6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迅速,70年代迅速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分)原因: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2分)
(2)结合材料2分析,20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发展的格局有什么变化?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分)
“亚洲四小龙”仍然保持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年均GDP增长率超过“亚洲四小龙”。
(2分)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方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3分)
(3)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中,东亚地区的情况如何?(2分)
与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一起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加强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了亚太经济的共同繁荣。(2分)
23、两宋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概括并用史实说明这种特点对时中国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
特点: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2分) 影响:①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如南宋“苏湖熟,天下足”;辽夏金等民族的封建化。(2分)②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如宋辽的战争,榷场的出现。(2分)③对外关系北方陆路对外贸易受阻,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如南宋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2分)④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2分)
24、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它是如何具备的?这种转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诸多因素:(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实现革命转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5)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无产阶级身上。(答对四点得5分) 最主要的因素: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斗争的发展。(1分) 原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2分) 影响:这个转变是中国历史的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提出了正确的纲领,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