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训练(附解析人民版必修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义和团反帝斗争
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民群众”,二是“自发地”。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2.1895年,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奋起反抗。下列人物中属于反割台斗争中涌现出的爱国志士的是( )
①徐骧 ②刘永福 ③邓世昌 ④邱逢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的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抗日,故选A。
3.(2015·河北正定中学)19世纪后半期列强妄图把新疆地区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的主要手段是( )
A.直接建立哲得沙尔国
B.扶植阿古柏建立独立政权
C.通过战争打败清朝军队
D.迫使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1865~1876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期间,英国曾无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从政治、经济、武器供应等多方面支持阿古柏匪帮对我国新疆地区的侵略。1871年,沙俄利用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机会,武装侵占新疆伊犁地区,虽然最后被迫归还了伊犁,但通过使用武力威胁和其他卑劣手段,吞并中国西北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故应选B。
5
4.峻峭瑰丽的阿里山,风光绮丽的日月潭,……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条约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阿里山,日月潭”可知此图代指台湾的美丽河山,故选C。
5.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840~1901年各报刊中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895年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反割台斗争
【答案】 D
【解析】 A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项于1858年签订,C项于1901年签订。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故选D。
6.直接导致图中阴谋未能成功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欲瓜分中国,而C则使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极具爱国心,认识到瓜分实为下策,故选C。
7.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 A
【解析】 由左宗棠收复新疆史实可判断其中没有日本,所以A符合题意。
5
8.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
②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④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狭隘小农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C,原因主要是对义和团的作用理解不清,只看到了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打击。正确理解应是:义和团运动后期,慈禧太后下令剿灭义和团,义和团奋起反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同时,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9.“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段材料反映义和团认识到 ( )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突出了反帝主张,因此可见义和团已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是造成灾难、动荡的根源,故选D。
10.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总之,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材料二 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
(2)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心态有何变化?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答案】 (1)图1:中日甲午战争;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关联: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变化:材料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三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列强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言之成理即可)举例: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庚子京畿拳祸,其始由于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迎合慈禧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皇位)徼非常之利,遂致乘舆远播(皇帝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5
材料二 (按:1990年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阅后,益怒曰:“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67
材料三 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大蹙(急促),深恐各使(外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
——故宫明清档案《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四 (按: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其故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请回答:
(1)材料一、四关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哪一个比较正确?
(2)依据材料二说明慈禧太后改变对义和团态度的直接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
(4)材料四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 这种评价是否可取?为什么?
【答案】 (1)材料一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由几个大臣引起的,材料四认为是由于外国侵略不断深入,人民仇视侵略而发生的。材料四的见解较为正确。
(2)看到让她归政的假“照会”。
(3)迫于义和团的声势不敢公开镇压,但必将进行剿除。
(4)认为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义和团的反抗精神。这种评价是基本可取的。义和团盲目排外及被统治阶级利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其抗击外国侵略有重大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