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ID:154439

大小:26.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5-04-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选出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威慑(shè)       吮吸(shǔn)      忍俊不禁(jīn)        姹紫嫣红(chà)B. 休憩(qì)        嘈杂(cáo)         刁奸猥鄙(wěi)        怒不可遏(è)C. 剽悍(piāo)    贻误(dài)       引吭高歌(kàng)       溪水淙淙(zōng)D. 恫吓(hè)        颠簸(bǒ)          踽踽独行(jǔ)       络绎不绝(y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层峦叠障    食不裹腹     引经据典    高瞻远瞩B.争妍斗艳    瘦骨嶙峋     鲜为人知    山清水秀C.走投无路    首曲一指     迫不及待    宵衣旰食D.一筹莫展    望洋兴叹     豁然开朗    错手不及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借“莲”抒发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操。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就借“陋室不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C. 说明文中采用自述的方式的好处是语言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因此,在文中不能使用如“大约”“可能”、“也许”之类的表示推测和估计的词语。4.古诗文默写(8分)。(1)无丝竹之乱耳,                     。(2)横眉冷对千夫指,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是岑参写的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的千古名句。(4)诗人有意,则花草含情。白居易《小草》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杜甫《春望》中“                      ,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作者的感时伤事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渲染了边塞的苦寒。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产于禹州的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善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A.偏是什么       往往就是什么        B.偏不是什么     往往就不是什么C.偏是什么       往往就不是什么      D.偏不是什么     往往就是什么6.名著阅读:根据你读名著的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4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繁星•春水》,                                                 ;读《巨人三传》,                                                    。7.阅读语段,修改画线句子的语病.(4分)有关医学人士认为,青少年长期迷恋网络,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A)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B)要有效地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修改意见:A:                                   (2分)B:                                        (2分)8.大自然是美丽的。请选取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季节,仿照示例,以“夏(秋、冬)天最美”为开头,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再现你心中的自然美景。(5分)【示例】:春天最美。大地经过一冬的沉睡,在春风的呼唤下渐渐苏醒了。山头披上了绿装,枝头缀满了鲜花,春姑娘用她的妙笔把人间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00字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9-16题。(16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              ”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脚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9.选文第①②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分别是                和                。(1分)  10.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①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2分)11.从内容上看,作者处处注意了前后的照应,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内容分别照应了第①段中的“                        ”和“                         ”两句话。(2分)12. 选文第②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2分)   13.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③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                           ;句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3分)14.第④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不隔”指的是                           ,“未界”指的是                                。(2分)15.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2分)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11分)“能吞能吐”的森林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7.阅读全文,简洁地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2分)(1)吞水吐雨器:(2)吞碳吐氧机:18.阅读第③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2分)(1)(2)19.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                        ,(1分)        “1/3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此消彼涨”中的“此”指             ,“彼”指                。  (1分)2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2分)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 2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三.文言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0分)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濯清涟而不妖                    濯:(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4.理解填空。(2分)   ①第一段中最能表现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             ”。25.《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6——27题。(4分)《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6.请从练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望”字的妙用。 (2分) 2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和“真意”在诗中指的分别是什么?(2分) 四.作文  (50分)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回首即将过去的七年级,身背行囊,我们行走在成长的路上,这行囊里有父母的叮咛,有师长的教导,有朋友的关爱,还有一路上储备起来的勇气、乐观、坚强……请以“我的行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本人信息的人名、地名、班名等。 题目:                                                                                                                                  2014—2015学年度下期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 C    2. B    3. D  4.(1) 无案牍之劳形     (2)俯首甘为孺子牛。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  D  6. 我们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童真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我们能够感受到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顽强不屈(或:我们能够感受到三位巨人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7.A: 去掉“不” (2分)   B:要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2分)8.(略)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9.如在画图中    鱼戏莲叶间。(1分)  10.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11.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2分)12. 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石头,或者种些花草(2分)   13.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3分)14.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2分)15. “大多”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池沼都引用活水,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里的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或: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里的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17.(1)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了,森林能涵养水源。(2)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18. (1)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2)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19.了时间之短(1分)  _破坏范围之大和数量之多。(1分)     森林,   二氧化碳。  (1分)20. “慢慢”一词说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三.文言诗文阅读(14分)22. (1)洗涤     (2)当然(应该)2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4.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世人甚爱牡丹25.写“菊”是从正面衬托莲,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从而突出莲花的美好形象。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26. “见”字表明诗人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反映了他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闲适。】27. 此——隐居(或:田园)生活  真意——人生真谛(或:自然之趣;生活的真正意义)四.作文  (50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