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带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带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2014·成都一模)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项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答案] C ‎ ‎2.(2014·湖北八校高三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客观上成为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西方侵略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客观进步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对于西方侵略要理性对待,故B项为最佳答案;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西方侵略动机”,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的“侵略”也不止是“鸦片战争”, 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侵略者”是“进步者”,“反侵略者”是“落后者”,但作者强调的是西方侵略的客观进步作用,而不是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差距,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 ‎3.(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 7 -‎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解析] 所谓“价值判断”,即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鸦片战争”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4·开封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解析] 抓住关键句“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见材料并没有说明洋务运动破产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对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加深做一比较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研究中国前途的问题,故C项错误;前后认识的反差确实能表明作者已经放弃了原有大国梦的幻想,清醒意识到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当务之急是救亡,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4·湖北百校联考)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解析] 由材料中“去岁仓促开衅”,可知和约签署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由“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可知战争既有陆上又有水上,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该战争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A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6.‎ - 7 -‎ ‎(201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义和团是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辫,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解析] 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只体现了对题干的一部分认识。故选B项。‎ ‎[答案] B ‎8. (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的排外反映出他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的非理性认识,故A项是正确理解。B、C、D三项是对材料观点的错误理解。‎ ‎[答案] A ‎9.(2014·万州一模)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由此得出(  )‎ - 7 -‎ 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D.这一情形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可知列强对中国官员进行惩办,这是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故A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依然保持着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只不过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可知当时应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  )‎ A. 四口开埠通商 B. 广州贸易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领事裁判权 ‎[解析] 把握材料中的“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 C ‎11.(2014·南京调研)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项。故选B项。‎ ‎[答案] B ‎12.(2014·海淀模拟)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③“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 A. ②③④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 ‎[解析] ①说的是允许外国在华开办工厂,这是《马关条约》内容,对应的是中日甲午战争。②说的是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是《北京条约》的内容,对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是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对应鸦片战争,④是设立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对应八国联军侵华。所以D项的排列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4·张掖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请回答:‎ - 7 -‎ ‎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材料“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的认识。结合材料“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观的掌握,结合材料的内容归纳总结。‎ ‎[答案] (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 ‎14.(2014·鹰潭期末)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 7 -‎ 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 材料二 清华大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学校创建的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和“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你对清华学堂创办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及中国近代的教育。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从学校创建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总结答题。首先、明确学校创建于1911年,结合所学20世纪初的历史概括创建的背景,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其次、校风形成的原因,依据材料中的“……(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可以得出其原因有:一、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二、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第三、依据材料中的“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由此可见“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 ‎[答案] 背景: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办清华学堂,试图通过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 ‎ ‎“校风”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答校训和学风不得分) ‎ 影响:清华学堂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 - 7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