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2014·济宁期末)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解析]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兴办学校教育在《资政新篇》中提到,但是超越了农民阶级的认识,只能说明洪仁玕等农民领袖愿意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4·日照校际联合检测)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作者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以建立平等的人间天国为口号发动贫民起义,但最终无法抵制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实际上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符合题意中对比的反差,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与“平等的许诺”无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民众,与“贫民失望”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与“行为的凶暴”“特权的森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4·荆州一模)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
A.拜上帝教理论遭到读书人抵制
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
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
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
[解析]
- 6 -
根据材料信息“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可知太平军建立起以贫苦劳动人民为骨干领导的革命政权,政权的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故D项为最佳答案;A项中的“拜上帝教理论”和C项中的“绝对平均主义”材料都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中小生产者虽然加入到太平军政权中,但农民才是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故排除。
[答案] D
4.(2014·保定摸底)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曾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严禁教习和流传,并且严令申明:“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种现象说明( )
A.太平天国已经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B.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
C.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
D.极大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
[解析] 材料中太平天国把儒家经书斥责为妖书,禁止教习传播,反映出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目的是为了维护前者的权威,故B项正确;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故排除A、D两项;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败堕落反映出他们没有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故排除C项。
[答案] B
5.(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 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 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体现农民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从效果来看,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挽救危局。A、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4·黑龙江统考)“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B.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C. 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D.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解析]
- 6 -
题干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侧重于其对中国社会的破坏,即“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C项正确。题干虽然强调太平天国的破坏性,但并没有认为阻碍了近代化发展,A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反抗斗争,B项“加速”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D项“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说法错误,与题干观点也不一致。
[答案] C
7.(2014·成都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明确得出是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8.(2014·盐城期中)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解析] 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项。
[答案] B
9.(2014·皖南八校联考)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解析] 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指的是民生主义,故C项排除;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指的是民权主义,故B项排除;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中国民主革命,故选D项正确,而民族主义从材料体现不出来,故A项排除。
[答案] D
- 6 -
10.(2014·广东六校联考)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解析] 题目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
[答案] C
11.(2014·南京调研)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 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反革命势力更加猖獗,大多数人民对约法漠然视之。因此,《约法》被毁也是必然之势。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2.(2014·江西新课程适应性考试)列宁在《新生的中国》和《亚洲的觉醒》等文中一再指出:“中国不是早就被称为长期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列宁的讲话是基于( )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政治生活沸腾起来”即可判断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一部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 6 -
13.(2014·肇庆期末)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
[解析] 第(1)问,关键信息:溢美之词居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从关键信息可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至“文革”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即肯定、否定和肯定;第二小问,依据“国民党”、“共产党”、“唯物史观”、“文革”、“拨乱反正”等信息,从阶级立场、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原因。第(2)问,关键信息: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关键信息: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本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阐述辛亥革命反封建、政治民主化等意义。第(4)问,考查历史认识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客观、全面和辩证,因此,应运用唯物史观和发展的观点,因不同时期的政治意识等各方面都会变化,而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具有主观性,为现实服务的。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必须答出两种变化)
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2)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损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干扰。(答出一个史实即可,答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的发展也可)
- 6 -
(3)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
(4)评价:唯物史观;发展的观点(或从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去评价)。
看法:评分角度分两点:一是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对历史认识或评价的看法(人们出于各种立场、动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考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2013·咸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杨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以学术观点为切入点,考查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等能力。答题时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史论相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