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36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真题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3
1.(2014·福建文综·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巴尔扎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时间“19世纪”,C、D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排除C、D两项。由材料“忠实地描述他们”判断是批判现实主义,故选B项。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2.(2014·江苏历史·18)“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启蒙思想、理性思想”“感情力量”等文字信息可以推断出题中作品与浪漫主义文学有关,故选A项。
3.(2014·四川文综·11)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 B
- 4 -
[解析] 本题以电影海报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电影作品,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故D项错误;《摩登时代》描写的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使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引发失业浪潮,在这一背景下工人的艰难生活,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故正确答案为B项;A、C两项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故排除。
4.(2013·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特点。现代主义美术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题干材料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故选D项。
5.(2013·江苏历史·1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毕加索的美术代表作及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综合材料内容,可以判断该美术流派是现代主义作品。A项是浪漫主义绘画作品,B项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项是印象派绘画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故选D项。
6.(2013·浙江文综·2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答案] A
[解析]
- 4 -
本题考查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信息“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判断A项正确。
7.(2013·福建文综·23)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音乐史诗”可知其具有时代气息,故A项正确;作品没有体现田园风光,故B项不正确;通过《第三(英雄)交响曲》的名字,可知是献给一位英雄,故C项正确;通过“震撼人心”可知D项正确。故答案选B项。
8.(2014·浙江文综·39)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删除: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请回答:
- 4 -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情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要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法关系、近代以来法国的文学成就、对拿破仑的认识。第(1)题,注意要求“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两方面分析意义,即一是建国初独立自主与和平,二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世界事务的影响。第(2)题考查基础知识。第(3)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所列举史实能支持自己的主张即可。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