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A卷 课内练习
时间:15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24分)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3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答案:B
解析: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14亿年前。
2.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是( )
A.原核细胞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答案:D
解析:无脊椎动物是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
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答案:B
解析: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
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生藻类植物
B.原核生物能通过遗传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C.自由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
D.生物进化能促使环境变迁,环境变迁则不可能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原核细胞生物。藻类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其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加速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自由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生物进化能促使环境变迁,同时环境变迁促进了生物进化。
5.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B.经济发展太快破坏和改变下垫面性质
C.释放废热是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人只要能顺应规律办事,就能改变气候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三种途径:即消耗矿物能源和生物能时释放的余热;向大气中排放各种废气,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另外人类的耕作、毁林、造林、矿物的开采都对下垫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规律使然,经济发展太快并不一定破坏和改变下垫面进而影响气候;人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能使气候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但并不能改变气候的特点。
读剖面略图,回答6~8题。
6.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期与生物的对应关系。三叶虫是一种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古生代早期;鱼类繁盛于泥盆纪,即古生代中期;恐龙生活在中生代;裸子植物出现在二叠纪,即古生代末期,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即中生代,不完全在古生代,主要时期在中生代,故选A项。
7.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B
解析:“在这一时期”从图例中可看出是古生代到中生代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动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情况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自鱼类开始为脊椎动物。
8.若在甲、乙两地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地找到煤层
B.在乙地找到煤层
C.甲、乙两地都找不到煤层
D.甲、乙两地都可以找到煤层
答案:B
解析:了解成煤时期为古生代末期;古生代前期为海生藻类植物时代,不是成煤时期;古生代末期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形成煤的重要时期。而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因此甲地找不到煤层,乙地为中生代,当时裸子植物繁盛,是另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
9.下列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叙述,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恐龙之间互相撕咬、残杀,而自取灭亡
B.地球上出现了比恐龙更庞大、更凶猛的动物,它们将恐龙统统消灭
C.由于全球性的地壳运动,将所有大、小恐龙活活掩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大气中尘土弥漫,植物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使恐龙没有食物来源而相继死亡
答案:D
解析: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假说众说纷纭、各有道理。最有代表性的假设就是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大量的灰尘遮蔽了日光,使许多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死亡,于是许多动物也因找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
10.如图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类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答案:B
解析:生产规模适当的前提是人口数量适中,其结果是人类的需求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而人类生产活动若要符合自然规律必然要认识自然规律,这就需要人类有较高的素质,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人口素质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12.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向恶性循环发展
答案:A
解析: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
二、综合题(共16分)
13.地质工作者在下图各地地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________,它是由于岩层受________而造成的。
(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4)若该地区位于我国贵州省,则A、C两处植被生长更为茂盛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背斜 地层中间老两翼新 (2)褶皱 挤压 (3)沉积 古生 (4)A A处位于山地的向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光照和水分充足
解析:图中所出现的古生物由老到新的顺序是: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由古生物所代表的地质年代判断出岩石的新老关系,进一步判断出地质构造。A处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好,又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植被茂盛。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CO2,通过_______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激增,导致大气中的CO2显著增多,这一变化开始于历史上的________时期。
(3)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国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如________市、________市、________市将会受到影响。
答案:(1)光合 呼吸 (2)工业革命 (3)海水受热膨胀 冰川融化 (4)上海 天津 广州
B卷 课后作业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D
解析: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答案:C
解析: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造成某些生物物种的灭绝。
2013年4月,中外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发现了中国首例确凿的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大型爬行动物肉食恐龙游泳足迹。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
3.肉食恐龙生活的年代是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大型爬行动物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可知,肉食恐龙生活的时代是图乙中的④。
4.当时昭觉县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 )
A.干旱环境 B.温暖浅海
C.热带深海 D.森林密布
答案:B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由于肉食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不可能进入深海,再结合材料中“游泳”可知,当时昭觉县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温暖浅海。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如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6.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5.B 6.C
解析: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说明该历史时期气候逐渐变冷,而现代全球气候是逐渐变暖。现代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面积减少。雪线高度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升降,气候变冷雪线高度降低,气候变暖雪线高度升高。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南移。
如图是四川省某山区一县1961~2008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7~8题。
时间
项目
1961年
2008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7.下列数据中,呈上升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答案:C
解析:由计算可知,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8.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小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大
答案:A
解析:人口增加,为解决粮食问题,就要增加耕地,为增加耕地势必会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减小。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9~10题。
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9.B 10.C
解析: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11.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环境状况的变化图。图中abcd依次为( )
A.径流加剧 水土流失 地表侵蚀 气候趋于干旱
B.径流加剧 地表侵蚀 水土流失 气候趋于干旱
C.径流减少 水土流失 地表侵蚀 气候趋于干旱
D.径流减少 地表侵蚀 水土流失 气候趋于干旱
答案:A
解析: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量加大,流水侵蚀加剧;植被破坏,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气候趋于干旱。
12.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A.二氧化碳、氟利昂、酸性气体增多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B.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人口增多、资源枯竭、森林锐减
D.水资源短缺、粮食缺乏、噪声污染
答案:A
解析:目前,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例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氟利昂等,造成大气环境问题。
13.在下面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答案:B
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适中,生产规模才适当。生产规模适当,才会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们的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
二、综合题(共34分)
14.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通过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可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答案:(1)从左上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①②③④⑤(①、②可互换) (2)20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解析:该题以玛雅文明的消失来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环境;②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协调发展。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第(1)题,可以根据森林植被的脆弱性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内在联系进行填空。第(2)题,通过模式图中的提示可得结论。第(3)题,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土地一旦失去植被的保护,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15.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根据图中提供的线索,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会对地理环境要素产生影响。A、B、C、D、E分别代表影响的结果,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2)客观评价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地下水水位变浅(升高) 水生生物或湿地生物增加 气候湿润、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减小 变小 变少
(2)修建水库的利是:可以防洪、蓄水、供水、发电、旅游、水产养殖,还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等。弊是:生态和环境保护、移民工程代价、地质地震防护、大坝的真正功能能否实现等。
解析:该题以水库的修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水库的修建既可蓄水,又可通过蓄水进行防洪、供水、发电、旅游和水产养殖等;同时也因蓄水,导致库区淹没耕地和居住区,导致地下水水位提高等,进一步导致其他影响。因此,分析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要紧紧把握住其蓄水的功能来进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