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历 史 (二)‎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的专称其他人不能僭越,这说明皇权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皇帝这些称呼只是一种称呼,不能说明皇帝制度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显示其权力是否被强化,C项错在对材料信息的无中生有;皇帝专称与对皇权限制的减少不构成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 ‎【答案】A ‎25.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在西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铁制生产工具,这表明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故C项符合题意;铁农具是实现农业精耕细作的一个方面,但不能说明有铁农具能逐步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排除A项;铁器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不能说明它是否已成为西南的主要劳动工具,排除B项;西南地区所使用的铁器是从外地引进,还是本土所产,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因而不能判断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 ‎ 【答案】C ‎2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C项符合题意;权臣豪强畏惧的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当时人们心中捍卫的三纲五常,A项错在偷换了材料中“忠君”与“中央集权”的概念;君权神授夏商时代就已产生,由此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 【答案】C ‎27.“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权空前强化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造成了“事难画一,缓急不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的政治运行中,权力分散缺乏统筹运作,故A项符合题意;明朝在废除丞相后,既然出现“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这就说明其行政效率较低,且材料中也没有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侧重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地方权力的信息,因而无法推知中央集权是否加强,排除C项;没有比较不能推知明朝君权空前强化,排除D项。‎ ‎【答案】A ‎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粮、棉、茶等民生用品都是农产品,它们比重的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的扩大,表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材料表明当时生产力有一定发展,但未出现质的飞跃,C项错在夸大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由材料“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城市出现了一定发展,但没有体现城乡生活的融合,排除D项。‎ ‎【答案】A ‎29.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 A. 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 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 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民营企业无论是设厂数还是资本额都比官办、官商合办高出很多,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仅从表格信息不能推知其面临的发展阻力是减小还是增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民营企业未摆脱官办企业束缚的信息,排除B项;民营企业总规模的增加不能推知其单个的办厂规模是否已超过官办企业,排除D项。‎ ‎【答案】C ‎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在国共谈判破裂后,还能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延安,这表明美国在高度重视国共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美国重视国共关系不能说明它就不再支持国民党了,同理,也不能推知中共已赢得美国的舆论支持,排除A、B两项;谈判破裂不意味着哪一方处于劣势,排除C项。‎ ‎ 【答案】D ‎31.酒钢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九五”期间为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问题,需投资60亿元。经过多方努力,还有7亿多元缺口,基本建设资金还有20.6亿元无来源。这反映出 A.国企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 B.国企内部的腐败问题较为严重 C.资金匮乏制约了国企的发展 D.国家在努力缓解国企资金问题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酒钢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较严重的资金缺口,制约了国企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仅从酒钢一个企业的资金缺口不能推知整个国企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A项错在以偏概全;材料中没有国企内部腐败的信息,排除B项;背景材料中的多方努力是否是政府行为,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D项。‎ ‎【答案】C ‎32.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 B.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 C.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 D.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对于不符合人伦道德的财产继承,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说明罗马法在实施过程中对人伦道德予以了关注,故B项符合题意;财产自由与财产继承不是同一个概念,A项错在偷换概念;尽管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但不表明遗嘱撤销后,其近亲就一定可以获得优先继承权,排除C项;罗马法允许对不符合人伦道德的财产继承进行修改,这说明它在关注公民的财产继承,排除D项。‎ ‎【答案】B ‎3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 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 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制宪会议。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由于利益的不完全相同,因而出现了对宪法“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的现象,这说明各州存在着利益冲突,故C项符合题意;各州对制定宪法没有分歧,只是对宪法的相关内容存在分歧,排除A项;这部宪法的对外意义有让敌人感到震惊的成分,但这是否是其主要目的,不得而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C ‎34.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C.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有理论上的突破,然后才有了传递信号的发明,由此可知,此时科学和技术已经实现真正结合,故B项符合题意;电报的发明确实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但不能因此说它是标志性成就,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应是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项错在因果倒置;材料没有说明电报的发明是必然还是偶然,排除D项。‎ ‎【答案】B ‎35.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5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15个。这一过程反映了 A.经济合作仍然是欧盟主流 B.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增强 C.欧盟推动了世界格局变迁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由煤钢领域到经济领域再到经济政治领域,由最初的6个国家发展到2002年的15个国家,这说明欧洲的一体化程度在逐步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强调了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但没有强调经济合作是否仍然是欧盟主流,排除A项;欧洲各国与欧盟各国不是同一个概念,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具有必然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排除C项。‎ ‎【答案】D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8分)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7分)‎ ‎【答案】(1)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可有效规范官僚队伍,防止官吏腐败;避免君主用人失误。(6分)‎ 特点:由君主直接控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位卑权重。(4分)‎ ‎(2)影响:积极: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8分)‎ ‎(3)不同:中国的监察体制是皇权专制下的监察,监察机构对皇帝负责;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分权与制衡性质,相互独立。中国监察官员与其对象属于单向制约;美国的三权分立具有双向制约性。中国监察体制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的体现;西方的分权是保证民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工业部门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的前提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都离不开农业部门从劳动者到产业剩余的供给。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来完成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解决。近来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应当首先产生于工业领域而不大可能是农业领域,但这不能作为工业可以先于脱离农业而自行发展的根据。没有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无从发端,更谈不上飞跃性的发展。‎ ‎ ——摘编自王守谦《民族工业资本家与近代中国农业发展》‎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解析】本题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论题时,根据材料,先从农村自然经济解体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提供劳动力市场入手,然后以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购买力的低下造成国内市场的狭小为论据,得出农业发展缓慢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答案】示例:‎ 观点:农业发展缓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3分)‎ 论述:近代中国农村中的自然经济虽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逐渐解体,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但就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体地位,自然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广大农村更是如此。农民购买力的低下不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广阔的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从而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主张。(6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9分)‎ ‎【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改良法制;中国法律制度应该迅速与国际法接轨;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6分)‎ ‎(2)简评:其思想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同时他没有认识到社会体制不改变,法律改革将困难重重,故其实际影响很有限。(9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9分)‎ ‎【答案】(1)历史背景: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6分)‎ ‎(2)现实意义: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 。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 ‎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 ‎ ——摘编自丁雪枫《戚继光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9分)‎ ‎【答案】(1)特点:关爱普通士卒,善待俘虏,有浓厚的民本、仁义意识;注重对将帅更注重对普通士兵的品德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军人的勇气和基本技能。(6分)‎ ‎(2)影响:提高了军队的战斗,有利于获取群众支持,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为近现代中国军队的爱国主义、民本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9分)‎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