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共32套带解析)》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揭秘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 概念 注意:更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 燃烧,镁条可以在 CO2 中燃烧等。 2. 条件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 1. 原理: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 常用的灭火方法2 注意: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 中的任意一种,不必同时具备。 三、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爆炸 2. 爆炸极限 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氢 气的爆炸极限为 4%~74.2%,当氢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4%或者大于 74.2%时,即使遇明火也不 会发生爆炸。 3. 易燃物与易爆物 易燃物质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易爆物指受热或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贮存、运输、使用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必须要注意安全 ,防止发生燃烧甚至引发爆炸。 注意:爆炸并不是都是由燃烧引起的,例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等。 发生火灾时,从火场逃生要注意防火、防烟、防毒气,浓烟中避难时,不要钻入易燃物 中,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多层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中毒。 题型 1 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题 1 (黑龙江龙东)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 行了探究实验: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 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 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 1 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 的中部,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 2 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可观察到酒精能够燃烧, 而水不能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如果两团棉花都在酒精灯上加 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会看到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3 (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均匀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 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蜡烛熄灭了,是因为烧杯内没有了 空气,蜡烛与外界的氧气隔绝了,由此可以说明燃烧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答案:(1)燃烧需要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蜡烛熄灭;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点拨:探究燃烧条件,一定要控制好变量,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使得结论科学可靠。 题型 2 考查灭火的方法及安全常识 例题 2 (广东汕尾中考)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解析:A 选项中,如果是室内着火,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对流,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 烧会更旺;B 选项中,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C 选项中, 如果燃气泄露,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 选项中,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 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 答案:C 点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只需要任意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 便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法提炼】 巧用控制变量法解燃烧条件探究题 控制变量法即选择好实验变量,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然后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现 象的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进而得出灭火的原理。 例题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 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4 解析:A项中,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故说法错误;B项中,现 象②③的实验的变量太多,不能得出结论,说法错误;C项中,现象①②的实验条件相同, 只是可燃物不同,能够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说法正确;D项中,现象②的 实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燃烧,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说法错误,故选C。 答案:C (答题时间:30 分钟) 1. 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2.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 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3. 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CO2 B. CO、O2 C. H2、CO D. CO、N2 4. “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温度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 移除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 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6.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7. 发生火灾 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 的是( ) 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② 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③ 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 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 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 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 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9. 请回答下列问题:5 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 军,却被周瑜的“火箭”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烧得更 旺。 10. 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 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冒黑烟的电褥子瞬间燃起火焰。 (1)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电褥子着火,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 *11. 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 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 仪器 a。请回答: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 a 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 。6 1. C 解析:燃烧和爆炸均与可燃物有关,属于消防安全标识。 A 项是禁止吸烟;B 项是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 项是严禁烟火。都与燃烧与爆炸有关,C 项是塑料分类回收标记,与 燃烧和爆炸无关。 2. C 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空气、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木 柴架空,可以增加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 A 中若未达到着火点,则不能燃烧;B 中若无 氧气助燃也不能燃烧;D 中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不能被改变。 3. B 解析:A. H2 具有可燃性,CO2 不具有助燃性,故 A 错误; B. CO 具有可燃性,O2 具有助燃性,故 B 正确; C. H2、CO 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 C 错误; D. CO 具有可燃性,N2 不具有助燃性,故 D 错误。 4. C 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 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 C。 5. A 解析: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是使木柴充分燃烧(更旺)的重要手段。 6. A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不可以降低,浇水只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 A 错误;扑 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 隔离可燃物,故 B 正确;用扇子扇煤炉,加速了空气 的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 C 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故 D 正确。 7. C 解析: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燃烧更剧烈;身上 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是正确的;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会有生命危险; 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这样可以预防烟尘呛入呼吸道,正 确。 8. A 解析:此题考查安全知识。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 是隔绝氧气灭火,A 正确;煤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 气体,能使人中毒,B 错误;煤窑内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爆炸,C 错 误;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当家中煤气泄漏时,不能打 开排气扇防止电火花,D 错误。 9.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或氧气 解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木船属于可 燃物,“火箭”射到木船上,由于“火箭”燃烧,温度升高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孔明“借” 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或氧气,所以燃烧得更旺。 10. (1)电褥子工作时发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由于房门关上, 室内空气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黑烟,打开房间门窗时,外面的空气进入室内, 补充燃料消耗的氧气,使可燃物继续燃烧 (2)电褥子着火时,应该先切断电源,再浇水 将火扑灭 解析:电褥子是一种电取暖生活用品,通电工作时发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着 火点时引起燃烧。由于室内房门关闭,燃烧消耗室内氧气,可燃烧物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 的黑烟,打开门窗后,室外空气进入,补充了氧气,使可燃物继续燃烧,观察到电褥子燃烧 起火焰。电褥子属于电器,着火时应该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洒水灭火。 11. (1)CH4+2O2 CO2+2H2O (2)温度达到着火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H2(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 点燃7 解析: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爆炸发生的条件:在爆 炸极限范围内,温度达到着火点或其他合理答案;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比较广,所以更容易 发生爆炸;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答案合理均可。 12. (1)烧杯 (2)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罩上烧杯是为了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3)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4)白磷易燃,着 火点是 40℃,而切割的时候会摩擦生热,容易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 用仪器可知是烧杯;(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 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 能与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切割白磷 时会摩擦生热,容易使白磷燃烧,故应在水下进行。 点燃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