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7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惮(dàn) 桀骜(ào) 长歌当哭(dāng)
B.立仆(pú) 尸骸(hái) 殒(yǔn)身不恤
C.惩创(chuàng) 赁(lèn)屋 广有羽翼(yì)
D.从(cóng)容 抹(mǒ)杀 阴谋秘(mì)计
解析:A项“当”应读“dàng”;B项“仆”应读“pū”;C项“赁”应读“lì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菲薄 桀骜不驯 殒身不恤 长歌当哭
B.屠戮 永保生机 民不聊生 毛骨耸然
C.恶耗 暗然失色 出离愤怒 广有羽翼
D.寥落 字斟句酌 言简意该 焦燥不安
解析:B项“永保生机”的“保”应为“葆”,“毛骨耸然”的“耸”应为“悚”;C项“恶耗”的“恶”应为“噩”,“暗然失色”的“暗”应为“黯”;D项“言简意该”的“该”应为“赅”,“焦燥不安”的“燥”应为“躁”。
答案:A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
有她。
②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_______至于泣下。
③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________前往的。
④真的猛士,将更________而前行。
A.奋然 黯然 欣然 毅然
B.毅然 黯然 欣然 奋然
C.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D.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解析:“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黯然”指忧伤的样子;“欣然”指愉快地;“奋然”指鼓起劲来振作的样子。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水流从高处倾泄下来,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令人惊心动魄。
B.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壮举,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C.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解析:“无可非议”是指没有错误,不能指责。这里应用“无可厚非”。
答案: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样说前后很矛盾,不清楚刘和珍到底是不是“我”的学生。
B.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中的“中国人”特指反动派。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伟大”是反语,用来讽刺“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作者引陶潜的诗句意思是侧重前两句,指出革命者的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永远纪念他们。
解析:A项事实上并不矛盾,前者肯定的是事实,后者否定的是针对“苟活到现在的我”而言的,表达的是作者由衷的敬意及深沉的自责;B项“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C项“伟大”是赞扬“三个女子”的,指她们这种精神使人感动震惊,非常伟大。
答案:D
6.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B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比拟、反问)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拟人)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偶、反复)
解析:B项“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是夸张,不是比拟。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
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7.“惨象”和“流言”各指的是什么?引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惨象”指“即日证明……伤痕”;“流言”指“受人利用”“暴徒”。
8.“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要说的话一是针对段祺瑞反动政府对刘和珍等青年的诬蔑,“说她们是‘暴徒’”;二是针对反动文人的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予以反驳。请从原文中摘出作者反驳的有关句子。
①驳“暴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驳“受人利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然,请愿而已。 ②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9.分析节选的文字在表达上最主要的特点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简短有力,运用对比手法,感情激愤,揭露了反动当局的残暴和流言家的卑劣,抒发作者悲愤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0.“意义就在此罢”“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句中的两个“此”分别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准答题区域,准确把握重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答案: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11.第3段“苟活者”是指什么?“真的猛士”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结合上下文和写作的时代背景考虑。
答案:苟活偷生的人,这种人比“庸人”强,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有所醒悟,看到了希望;革命者。
12.概述上面这部分文字的中心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述中心意思,注意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
答案:评述“三一八”惨案的巨大意义。
[创新迁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致;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D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答案:B
[高考巡礼]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解析:B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项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答案:A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去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