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广东潮阳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广东潮阳区)》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潮阳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①独坐幽篁里,口口口口口。(王维《竹里馆》)‎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③口口口口口口口,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了夏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⑤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 jiàn( )的水花。‎ ‎②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 )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③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④我xīn yǒu líng xī( )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这里面,看着大屏幕。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听出了夏天的热情;                     ,                     ;                    ,                     。 ‎ 二、(46分) (一)(10分)‎ 河中石兽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7‎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山门圮于河 ( ) ⑵阅十余岁( ) ‎ ‎ ⑶转转不已(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二)(9分)‎ ‎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③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揠:拔。③芒芒:疲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但识物性/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B、百里为期/为人谋而不忠乎?‎ C、今日病矣/吾日三省吾身 ‎ D、不可谓已至/谓其人曰 ‎10、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3分)‎ ‎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11、选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10分)‎ ‎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7‎ ‎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12.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严重的雾霾一旦形成,大多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或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而且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  C.雾霾天气之所以形成污染,是由于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  B.雾霾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就会表现出: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 ‎  C.雾霾天气人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形成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防范这种天气灾害。‎ ‎14.请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积极地应对“雾霾”。(4分)‎ ‎(四)生了根的空床(17分)‎ 那天,小艾跟妻子商量说,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 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7‎ 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在理,便同意了。‎ 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到菜市场买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 上大学后, 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你住在哪儿?‎ 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父母就敷衍着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 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我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 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 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没了还不习惯。‎ 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挽着袖子走了过去。‎ 正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 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 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 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 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 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小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时间 主要事件 搬进新房没几年 和妻子商量确定把次卧的空床撤掉。‎ 上大学后 ‎①‎ 最近 ‎②‎ ‎16、请结合文本,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18、请简要分析文本的标题“生了根的空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瞬间给予我们力量。老师的眼神给我力量,同学的鼓励给我力量,朋友的拥抱给我力量,父母的微笑给我力量… 题目: 给我力量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7‎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以上文字出自小说《        》,作者 是    (2分)‎ ‎2、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4分)‎ ‎3、 “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4分)‎ 7‎ 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10分)、①弹琴复长啸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⑤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4分)①迸溅 ②嗥鸣 ③忧心忡忡 ④心有灵犀 ‎3.(3分)C(应该说“不胜其烦”。)‎ ‎4.(3分)D(删去“的主要读者”。)‎ ‎5、(4分) 示例:从落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秋天的寂寥;从寒风的呼啸中,我们体验了冬天的威严。 (每个分句2分)‎ 二、(46分) (一)(10分)‎ ‎6、(3分)⑴倒塌  ⑵经过  ⑶停止 ‎7、(4分)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2分)‎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2分)‎ ‎8、(3分)D(讲学家只是提出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二)(9分)‎ ‎9、(3分)A 10、(3分)凡入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3分)‎ 告诉我们学习(或者“修业”)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恒心、毅力。(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  ‎ ‎ ‎ ‎(三)(10分)‎ ‎12.B 【解析】(“或”应为“和”)‎ ‎13B 【解析】(“稳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有误)‎ ‎14① 要充分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尽量绿色环保地生活、出行,减少自己对空气的污染;②要做好对雾霾天气有应对措施,在饮食上调节,出门戴口罩等;③ 向社会公众、亲朋好友宣传减少、防范空气污染的方法、措施等。(答对两点且言之成理就可以给满分)‎ ‎(四)(17分)‎ ‎15 (1)叮嘱父母撤掉家中的空床,父母总不答应, (2)亲自动手拆家中的空床,被父亲叫停。 16 父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时刻在家里和自己的心中给儿子留一个位置;父亲关心儿子、惦记儿子,对儿子充满浓浓的爱意。 17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看到小艾在拆卸空床螺丝时的惊讶与慌张,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呵护之情。 ‎ 7‎ ‎18 含义:“生了根的空床”表面上是说空床已经扎根、稳定,实际上是采用比喻式的写法,深刻地写出床虽然经常在家里空着,但是已经在父亲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父亲时刻惦记着儿子小艾 作用:从结构上看,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本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床”来展开;从内容上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生了根”说明儿子小艾在父母心中的重要位置,生动地传达出父母呵护儿子的浓浓深情。‎ 附加题 法 儒勒·凡尔纳 因为它不怕炮弹(1分),不知疲倦(1分),鱼叉投出后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1分)。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1分)。‎ 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7‎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