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共21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共21套)》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网络构建 高频考点透析 序号 考点 考频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2 光的反射定律 ★★★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4 光的折射规律 ★★★ 5 光的色散现象 ★ 6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 83 10 m/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光源:恒星、太阳光源 人造光源:烛焰、发光的电灯 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等 光速:真空中 “ 三线共面” 内容 “ 法线居中”反射定律 “ 两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光的反射 种类 漫反射 成像特点平面镜 应用 凹面镜球面镜光现象 凸面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生的条件 当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的折射 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折射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铅笔错位等 定义色散光的色散 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热作用强,利用红外线加热红外线 穿透能力强,利用红外线探测 看不见的光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学作用强,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紫外线 生理作用强,促进人体维生素 的合成,可用于杀菌、消毒 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2 第一讲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光源 概念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等按形成原因分 人造光源 如: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点光源 如:电灯、蜡烛等分类 按光束形状分 平行光源 如:激光笔、太阳等 说明 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明情况。如月亮靠反射太阳的光、 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 它们本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知能解读:(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有雾的天气组,可以看到从汽车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 林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 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光 是沿自线传播的。 拓展: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 层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 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曲的缘故, 如图所示。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 径迹和方向,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如图所示。应注意的是, 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对细窄光束的抽象。它是人们研究光现 象的一种方法,即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知能解读: (三)影的形成 1.影的形成原因:光在一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 城所形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区域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手影游戏是很 好的例证。如图所示。 2.实例: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日食和月食的产生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 光束 光线3 释。如图所示为日食形成的原因。 当地球转到月球的影子里时,处在Ⅰ区和Ⅲ区的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日偏食;处在Ⅱ区的地 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日全食;处在Ⅳ区的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日环食。 知能解读:(四)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实验:暗室里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一个带小孔的屏,调节小孔的大小,使孔足够 小,在光屏上得到光源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知能解读: (五)光速 光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 c 表示,其值为 。光在空气中的速 度十分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在 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 点拨:①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因此打雷下雨时,虽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②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是天文学中的距 离单位。 知能解读:(六)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 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实例: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倒影等。 3.基本概念 一点 光的入射点,用一字母“O”表示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i两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r 入射光 线 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 AO 法线 经过入射点 O 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 表示,如上图中的 ON三线 反射光 线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 的光线,如图中的 OB 注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有方向,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 AO、OB Ⅳ Ⅲ Ⅱ Ⅰ 月日 a ri O N BA 83 10 m/ s× 83 10 m/s× 3 4 2 34 等。 4.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光的反射定律描述了“三线”“两角”的关系,可缩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三 线位置关系),两角相等(两角量值关系)”。 5.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图甲所示,AO 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 光线,如果光线从 BO 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从 OA 的方向反射出去,如图乙所示,即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知能解读:(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光滑反射面上将沿同一方向平行地反射出去,像这种反射称 为镜面反射。在镜面反射中,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其他方向上没有反射光线。(如图甲 所示) 2.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像这种反射称为 漫反射。漫反射中,即使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如图乙所示)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知能解读:(八)平而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光源 S 在镜后的像 S'并不是实 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 S'是 S 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 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光屏 上。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对称、虚像”,可以解释为:“大小相等,线 面垂直,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像为虚像”。 (1)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2)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 (3)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 (5)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承接, 且在镜后用障碍物遮挡不住虚像。 3.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制作潜 望镜,在挖井、掘山洞时,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 (2)利用平而镜成像,如制作各种镜子,商场和家庭装饰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宽敞明亮的 空间效果;(3)利用平而镜反射光可以使微小的形变放大,以便观测。 A BN O O NBA5 知能解读:(九)三种面镜的比较 平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反射面 平面 凸面 凹面 示意图 对平行光的 反射特点 (1)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2)光路可逆 (3)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有发散作用 (2)F 为虚焦点 (3)光路可逆 (4)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有会聚作用 (2)F 为实焦点 (3)光路可逆 (4)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应用 式衣镜 汽车观后镜 太阳灶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一)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方法 (1)根据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先作法线确定入射角,再依据入射角的大小作出反射角和反 射光线。 (2)根据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先作法线确定反射角,再依据反射角的大小作出入射角和入 射光线。 (3)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先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并以此为法线,再过角的顶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警示:作图时,法线用虚线,光线的箭头标在表示光线线段的中间。 方法技巧:(二)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的方法 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简记为: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 镜作图题: (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具体方法:先借助数学中轴对称图形的画法,画出物体上各对应点的虚像,然后根据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用虚线连接虚像。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误认为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误认为要更清楚地看清像,应照亮 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我们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射 出的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视角(如图)。物体离人越近视角越大,人感到物体越大; 反之,人感到物体越小。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镜中看到自己离镜子越远像“越小”,也是受 视角的影响。其实,像与自己的大小是相等的,即像的大小是不变的。若要更清楚地看清像, 即增加通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线,则应增加物体的亮度,从而有更强的入射光线通 过反射进入眼睛。 物理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一)理想模型法6 为了更形象、简单地描述和研究光现象及规律,物理学采用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用光线来 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而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只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对细窄光束的抽象, 是物理学家建立的物理模型。 思想方法:(二)对称法作图 作图法就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灵活运用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作图求解未知量的方 法。因此必须注意作图的规范性,掌握光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实像、虚像等画法的规定, 逐步学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对称法作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利 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 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 作图的核心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本讲涉及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综合作图,有光的反射中“二角”和“三线”的关系及作图、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图。 反射光路图 已知入射光线 画反射光线 已知反射光线 画入射光线 已知入射光线和反 射光线画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图 成像原理图 中考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 本讲的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 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作图。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探究题等。 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 1.光现象的辨别 2.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第二讲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 象叫做光的折射。 点拨:①折射的产生是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分界面处发生的。② 因为光是在两种物质里传播的,所以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③发生折射时,同时也一定发生 反射。如图所示。 2.光的折射规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 S'S7 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甲所示。(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 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如图乙所示。 点拨:①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法线既是界面的垂线,又是在作图时画入射角和 折射角时的参照标准。 ②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如图甲、丙所示。 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例,叙述时应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到 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等。 知能解读:(二)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 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一也 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所示)。 2.由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 复色光;第二,不同的一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知能解读:(三)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光合成。但红、绿、 蓝三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 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 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 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拓展: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 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决定。(1)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如图甲所示)。(2)有颜色的不透明体的颜色由该不透明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如图乙所示。(3) 如果在屏上贴一张黑纸,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的地方均为黑的,这表明黑色物体吸收各 种颜色的光。如果在屏上贴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表明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 光,即红光照射到白纸上呈红色,黄光照射到白纸上呈黄色等。 知能解读:(四)看不见的光 ir ri 丙乙甲 水 空气 入射 光线 折射 光线 水 空气 空气 水 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折射 光线 入射 光线8 1.光谱: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 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潜。 2.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 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利用这一特点,红外线主要有以下作用: (1)诊断病情:人生病时,局部皮肤温度异常,能辐射与健康人不同量的红外线,如果用对 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病人的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热谱图”对比,有助于诊断病情。 (2)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夜间人体的温度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 们强得多,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另外,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就是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进行 遥控的。 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因此可用来加热食品,如家用红外线烤箱。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 化学作用强。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在医院、饭店里,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来制成验钞机。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太阳光是天然紫外 线的重要来源。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否则, 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因此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臭氧层不被破坏。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一)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判断与解释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会形成许多光学现象,如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斜插入水中的筷 子变弯曲,鱼缸中的鱼看起来变大等。要解释这些现象,首先要知道看见的并非实际物体, 而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折射后成的虚像。 以池水看起来“变浅”为例,其原因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有光射 入我们的眼睛,假设从水池底的一点 A 射出的两条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如图甲所示),眼 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的感觉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就会觉 得光好像是从水中的 A'点射入我们眼睛的,因此我们会觉得 A'比 A 高了,即看起来池底升 高,池水“变浅”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若从水中去观察岸上的物体,则正好出现相反的现象,P 点的位置将会升高,如图乙所示。 例如跳水运动员在水下观察 10m 跳台,就会感到其高度超过 10 m。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里和从水里看岸上相同,看到的都是物体升高了的虚像。 方法技巧:(二)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的方法 (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有“空气中的角总是大于其他介质中的角”,即不论空气中的角是入射 角还是折射角,总要比其他介质中的角要大一些(垂直入射除外)。也就是说,在空气与其他 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如果折射角所在介质为空气,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入 射角所在介质为空气,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没有正确把握折射规律中“两角”的关系,造成根据折射光路图判断光线时错误9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跟入射角的关系分两种情况: (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 物理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理想模型法及作图法 本讲在学习光的折射时用到这两种方法。利用 光线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时要注意: (1)法线要垂直于界面,且用虚线画; (2)光线用实线,且要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 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中考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一) 中考考点解读 本讲重点是光的折射和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难点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和用所学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中考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和作图题等形式出现。 考点链接:(二) 中考典题剖析 1.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