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湖北2018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湖北2018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命题:湖北天门中学(刘思远) 审题:湖北沙市中学 山东莱芜一中 湖南常德一中 ‎24.(原创,难)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 B.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答案:B ‎ 解析:材料中“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可以得出该思想家为董仲舒,董仲舒在继承儒家德治思想的同时,又使法家的法治成为治国的合理手段,把荀子的德刑兼重的主张伦理化、权威化,所以B项正确。A项为孟子的主张,C项出自《韩非子》,D项为理学家张载的主张。‎ 25. ‎(原创,中)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 )‎ A. 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 B. 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 C. 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D. 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可知,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地方官员,A项错误。由材料“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可知,遣使巡行是民 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B项正确。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C项错误。遣使巡行只是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工具,在专制主义制度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D项错误。‎ ‎26.(原创,易)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答案:D ‎ 解析:从材料可知清朝没有实现银本位,铜钱仍然是主要的通行货币,银两仍用称量法,此法使用不方便,所以中国的货币理念落后。故A、B、C项均与材料不符。新航路开辟后,西方逐渐从银本位过渡到金本位,中国货币制度的落后和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转型。‎ ‎27.(原创,中)甲午战后五年间,清政府共借外债七次,总数370,000,000两。辛丑合约,赔款至关银450,000,000两。又规定以金偿还。后来因磅亏无着,又借汇丰银行1,000,000磅。后来又有币制实业借款。四国银行团,共付过垫款100,000磅。所以当有清之末,所欠外债如下:‎ ‎ 注:以上各项借款,总数系17,611,000两,只占赔款三分之二。‎ 据此可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庚子赔款实在是致中国死命的 B.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 C.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D. 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C ‎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庚子赔款数目巨大,中国实之赔偿不起,以关税抵押,再追借外债,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故A、B、D项正确。庚子赔款经过延付、停付、退还,中国实际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占总数的58%。“庚子赔款”后来被返还了一部分,被用于中国的教育等事业,但是各国具体情况不同。‎ ‎28.(原创,易)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 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 答案:B ‎ 解析:从材料可知该会议为巴黎和会,英法等国偏袒日本,企图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 本,遭到了中国代表团的强烈不满,故B项正确。A项为《马关条约》内容,C项为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D项为美国在联合国会议提出的。‎ 29. ‎(原创,中)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 A. 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 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 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唱着打”和“抗联歌曲”信息可知,这是在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有利于瓦解敌人斗志,A项正确。这些抗联歌曲并未扭转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B项错误。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0.(改编,易)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 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答案:C 解析: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转变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A项错误。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从“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转变反映了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稳定繁荣,促使美国媒体态度转变,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美国《财富》杂志态度的转变,不能体现美 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D项错误。‎ ‎31.(改编,中)西汉成帝时的东海郡有精确数字的吏民比例为1:633,而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官员占公民人数仅约为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罗马( )‎ A. 法制完备,规范人们的行为 B. 城邦自治,人们独立性较强 C. 军力强大,保障社会安稳 D. 疆域狭小,政府事务较少 答案:A ‎ 解析:由于罗马法发展比较完善,罗马公民只要遵守罗马法的行为准则,就可以享受广泛的自由,故官民比例较低,A项正确。“城邦自治”应是古代希腊的特点,故排除B项。“军力强大”是西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同点,故排除C项。罗马帝国时期疆域辽阔,故排除D项。‎ ‎32.(原创,中)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者提出的观点( )‎ A. 宣扬了信仰得救的原则 B. 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 C.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 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 答案:D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自然神论者的主张彰显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不再是高高在上和不可知的,这必然有利于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信仰得救的原则,A项错误。人们通过研究可以认知上帝,这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不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故B项错误。自然神论属于信仰范畴,仍相信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科学理念是相悖的,故C项错误。‎ ‎33.(改编,中)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 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 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 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答案:C ‎ 解析: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故排除A项;从学校教育无法推断出是全体国民的追求,故排除B项;C项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无关。‎ ‎34.(原创,中)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国家 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人)‎ 英国 ‎425‎ ‎6600‎ 法国 ‎350‎ ‎2600‎ 德国 ‎100‎ ‎1300‎ 俄国 ‎50‎ ‎650‎ 比利时 ‎90‎ ‎850‎ A. 整体世界的形成 B. 殖民扩张的需要 ‎ ‎ C. 工业文明的发展 D. 原始资本的积累 答案:A ‎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而且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主要特点是A项,而殖民扩张的需要是整体世界形成的推动力,故B项是原因不是特点。C、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35.(原创,难)俄国学者苏汉诺夫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 A. 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 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C. 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D. 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 解析:根据“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列宁希望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掌握政权,而且要建立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四月提纲》的观点,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指出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是保卫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建立苏维埃政权,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在解决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掌握政权的问题,故排除D项。‎ ‎41.(改编,难)材料一 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8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讨论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17分)‎ 答案:(1)①君臣双方政治理念存在分歧;②士大夫具有较好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理在君上”的理念;③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④丞相制度被废除,君臣缓冲机制的缺失;⑤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5点任答4点得8分)‎ ‎(2)说明:①援引儒家经典中的言论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②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角度举实例说明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违背了孟子和儒家思想。(1点2分,2点5分)‎ 背景: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启蒙思想的传播(西学东渐);④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点8分)‎ 认识:①君主权力受到时代和本国政治体制的制约,在不同时代君主权力的大小会有较大差别;②随着时代进步,应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现象。(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42.(原创,中)材料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西汉时期 ‎“丝绸之路”开通,丝绸销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 唐朝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以瓷器为主要商品,又称“瓷路”。‎ 宋元时期 商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区,‎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明朝时期 实行“海禁”政策,推行朝贡贸易。‎ 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拓展同欧亚大陆国家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2015年,亚投行的建立与运行,对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赢得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更大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略 ‎45.(改编,易)(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摇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 ‎ ——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恢复职田制度的背景。(8分)‎ ‎(2)结合材料,简评宋代职田制度。(7分)‎ 答案:(1)官吏队伍日渐庞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部分官员贪赃枉法,与民争利;社会矛盾加剧,威胁封建专制统治。(8分)‎ ‎(2)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7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6.(原创,中)(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年11月7日,星期二。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在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尽管他的竞选口号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但“一战”的全球性影响其实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美国卷入其中。到1916年秋天,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向协约国这边供应大量战争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由美国银行提供资金。许多美国人早已投身于人道主义救援中,‎ 他们大多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为协约国作战。北美大陆并非如许多观察家所认为的那样置身于“欧战”之外,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北邻(他们有一条不设防边界)从战争开始就是交战国。战争也来到了美国人的家园。在德国秘密特工对协约国的军火补给进行破坏的同时,英德两国特工也为了获得对各自目标的援助,发起了宣传战。美国的中立空间同样也为反英活动家们提供了机遇(和同情者);对他们而言,英国的参战为他们进一步的行动提供了可能。爱尔兰共和派已经在美国活跃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1916年都柏林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之后,他们重新振作,打算攻击英国人在美国的势力以及亲英势力。而印度的颠覆分子,企图颠覆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加德尔(“叛乱”)党也蠢蠢欲动,企图对美国西海岸构成威胁。‎ ‎——摘编自基斯杰弗里《1916:全球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6年美国在“欧战”中的作用(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竞选口号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答案:(1)为“欧战”提供物质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为受压迫国家的反抗提供了活动空间。(6分)‎ ‎(2)美国与英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协约国战败美国利益将受损;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契机;遏制俄国二月革命。(任答3点得9分)‎ ‎47.(原创,易)(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帝庙承载了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最广大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心理诉 求、利益冲突。皇帝和士大夫通过一系列的封号和庙记,叙述着他们维护伦理纲常、追求社会稳定需求;普通百姓则在关帝庙缭绕的香雾中,倾诉着他们对于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最起码的渴望与满足,然后再形成一个个灵异故事,不断地传播和强化着既有的信念。历史上关羽庙有着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关庙、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缪侯庙、显烈庙、义烈庙、忠武庙、义勇武安王庙等。‎ ‎ ——张强《关帝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对关羽膜拜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被尊奉的原因。(6分)‎ 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庙宇进行祭祀;受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流派的尊重;随着时间发展不断被神化。(9分)‎ ‎(2)原因:关羽身上的品德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下层民众尊奉关羽主要是寻求心理慰藉。(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