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5月四模试题(带答案江苏扬州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5月四模试题(带答案江苏扬州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测试卷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2. 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是 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 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 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 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 ‎3.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 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 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 C.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 D.打倒孔家店能打到中国传统 ‎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 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 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 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 ‎6.民国初年有一副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社会风貌有了较大变化 B.纪年的改革体现帝王观念的顽固 C.男女平权表明社会平等已经实现 D.风习的变化与政治变革基本无关 ‎7.有史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 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 C.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 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 ‎8.“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A. 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9.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 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 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 ‎10.在一份公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表明 A.中美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 B.中美关系正经历严峻的考验 C.中国已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中美正在寻求正常化的道路 ‎11.右图是一场全国性大讨论的报纸照片,这场大讨论 A.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B.重申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 C.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D.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12. “在梭伦、克里斯提尼等执政时,老百姓的权利虽有增加,但由于出席陪审团没有报酬,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 据此,伯利克利推行的津贴措施 A.培育了选民的心智 B.防止了贵族的专权 C.损害了公民的品格 D.扩张了平民的权利 ‎13.《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 A.“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14.《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 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15.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16.在他们的心中,自然法则是最高的准则,任何人间的王权、神权、金钱都应该从属于最高准则。由此开始的解放释放了巨大能量,冲击着18至19世纪的欧洲。他们 A.建构了全新的科学体系B.崇尚理性并且病入膏肓 C.批判并抨击了所有观点 D.希望重新建立法治社会 ‎17.《联邦宪法》第六条第二款:“宪法、为实现宪法而制定的联邦立法、根据联邦授权已经缔结和将要缔结的条约,为联邦最高法律;各邦宪法和立法若与联邦最高法律抵触,各邦法官应受最高法律约束。”该条款确立的原则是 A.集权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18.《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19.1957年3月,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意大利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创建了六国共同市场。“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而自1945年以来,世界事务一向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主导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B. 深化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 ‎20.右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向日葵》 B.《悲惨世界》‎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等待戈多》 ‎ ‎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4分,第24 A小题10分,第24 B小题10分。‎ ‎21.(14分)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 ——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16-317页 材料二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4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4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盛唐得以出现的政治因素。(4分),‎ ‎22.(12分)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和管理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年代 城镇人口(万)‎ 占总人口比重(%)‎ 发展中国家水平(%)‎ ‎1843‎ ‎2070‎ ‎5.1‎ ‎4.4‎ ‎1894‎ ‎2351‎ ‎6‎ ‎1949‎ ‎5765‎ ‎10.6‎ ‎16.7‎ ‎1957‎ ‎9959‎ ‎15.4‎ 数据来源自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1992,黄士诚《城市建设经济学》1987(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统计数据的时间分别是1850和1950)‎ 材料二上海在晚清已经通行了电车,而北京直到1921年才成立北京电车公司。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然而,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 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 ‎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三 从晚清到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公共空间,博物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园、新式剧院等,生活于城市中的人,无处不在地被空间规训着,公共空间成为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 ‎——引自陈蕴茜《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特点?(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以“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困境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3.(14分)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年,各地通过多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位重要的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最早注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 ‎——摘编自【美】布鲁、格兰特《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宣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将如何实现?(7分)‎ ‎(3)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针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价值?(4分)‎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有关这次变革的讨论再次引发人们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或者按通常的说法,是一次大的变法。通行的观念是将中国在晚清时候的变革梳理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递进过程,而戊戌维新所处的正好是第二层次。虽然在今天看来,戊戌维新真的还没有到达这一层次。戊戌变法一百天就完蛋了,然后中国开始向后转,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倒退,甚至洋务运动时期取得成果都被否定。但如果我们不把戊戌变法局限于“百日维新”,而是向前推的话,就会发现,变法实际上是一幅非常壮丽的画卷 ‎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所言,戊戌变法没有达到第二层次,这是为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为什么说“变法是一幅非常壮丽的画卷”?(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失败造成的深远影响。(3分)‎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爱因斯坦指出,牛顿的各种发现已进入公认的知识宝库,成为“伟大的人类之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他要“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数学”,这本书是几何学与力学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力学”,一种“精确地提出问题并加以演示的科学,旨在研究某种力所产生的运动,以及某种运动所需要的力。他的任务是“由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它的运动现象”。‎ ‎——摘编自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序》‎ 材料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十分赏识这位来自乡村的青年才俊,为他提供了优厚的条件,让他能够专心地进行研究。莱恩图书馆(1676-1695)是剑桥大学最有名的和得天独厚的图书馆,它坐落在纳维尔庭院的西端,屋顶上伫立着的四座石像,代表四门最古老的学科:神学、法学、物理学和数学。图书馆的馆藏十分有价值,牛顿在那里如鱼得水。‎ ‎——摘编自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理性的力学”包含哪些成果?(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取得科学成就的因素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4分)‎ 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B A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B D B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4分,第24 A小题10分,第24 B小题10分。‎ ‎21. (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2分)功能:对中央与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1分)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可依。(3分)‎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4分)‎ (3) 任用贤臣、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与科举制度(4分),‎ ‎22. (1)特点:1894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以后发展迅速;但与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3分) ‎ ‎(2)评分建议 论点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意义 ‎2分 单纯讲“困境或意义”的只能得1分 论据 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阻碍近代化进程 困境 ‎5分 超过时间范围内的史实酌情扣1分。‎ 使用2个不同层面3个以上论据论证的,得5分;只使用第1个层面3个以上论据论证的,最多得3分。‎ 传统重农抑商的影响,尽管国门被迫开放但政府依然固步自封 城市化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反对 近代中国因列强侵略而贫困 不断出现的侵略战争或内战 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与文明素养 意义 改善民众的生活 促进国家更加开放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论证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1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 ‎2分 ‎23. ‎ ‎(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从而破坏生产力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3分)‎ ‎(2)未来社会的样子:没有阶级对立、每一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3分)‎ 实现: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实现生产国有化、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4分)‎ ‎ (3)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工人权利、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任意一点1分,共2分)。‎ ‎24.A ‎ ‎(1)原因:戊戌变法很快失败,各种制度变革没有实现,君主立宪等制度变革甚至没有正式提出来(3分)‎ ‎(2)原因: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尝到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2分)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行立宪,对封建君主专制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3)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清王朝失去了通过改良维持政权的价值;同时,顽固派上台导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由此激发更多的人选择走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道路,客观上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3分)‎ ‎24.B ‎(1)成就:牛顿三大运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分)‎ ‎(2)因素:剑桥大学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对牛顿的教育及支持、牛顿自身的努力、近代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成果(4分)‎ ‎(3)影响: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科学理性也引发人们更多地思考社会问题,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