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
(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二)感受历史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上述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三)感悟历史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做贡献。
2.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科技贡献率很大程度关乎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度的参考体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材料二
4
材料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英、法等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对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从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来看,如果以1913年为100,那么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要开始之时)仅为9,1860年为13,1870年为20,1880年为27,1890年为41,1900年为59。1900年四大工业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72%,由此不难看出,在全世界工业的发展中,这四国的作用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和多么重要的地位。……此外,这也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大大加强了互相依赖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一种“世界经济”,将全球联结在一起,再也撕不开了。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1901—2000年)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数据来源:《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材料五 1940年以后仅仅经过五年,他们(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即他们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就提高了一倍,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占全球人口仅6%的美国生产了全世界产品的50%。
——【美】沃尔特·拉菲伯等著《美国世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物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三幅图所展示的成果先后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回答,美、德、英、法等四国之所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4)材料四反映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科学家分布有何特点?其中,1941—1960年,德、美两个国家获奖人数的变化,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做?
3.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4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请用具体的史实证明材料四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一观点。
4.十九大报告指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
时间(年)
1978
1982
1987
1989
1991
进出口总额(亿元)
355
771.3
3084.2
4155.9
7225.8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最初,中国方面大量进口原材料,如农产品(主要是谷物)、合成纤维、木材、化学品。但后来,当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够自给自足时,进口的重点转向了工业机械、制成品、技术、办公室设备、商用飞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二战以来美国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中国话语权的增强,新一轮全球化将以均衡、包容发展为要义。
——摘编自陈建奇《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浪潮》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复兴,它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它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结果,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
——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4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塑造全球化”的表现。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能改变在全球化中所处地位的条件。
参考答案:
1.(1)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飞机的发明;电话、电报的发明;电影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能的利用;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任答一点即可)
(3)各国在利用科技成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核泄漏事故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等。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做环保小卫士,拒绝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工具等)。
2.(1)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深化相对论)。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3)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4)德、英、法和美四国获奖一直占很大比例,使得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拥有世界科技优势。二战中,德国迫害犹太人。
(5)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保护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习欧美先进科学技术。
3.(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丝绸之路。
(2)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内燃机或电动机。火车、汽车、轮船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条件。
(3)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两极格局的瓦解。(任答两点即可)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亚投行;倡导“一带一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4.(1)中外贸易额急速增长;中国由大量进口原材料到重点进口技术和工业成品。
(2)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美国为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两极格局崩溃。
(3)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济的发展;话语权的增强;吸取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