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共5套带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酸和碱》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B.茶树C.水稻D.马铃薯 ‎2.阻燃剂氢氧化镁[Mg(OH)2]属于(  )‎ A.氧化物B.盐C.碱D.酸 ‎3.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4.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5.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锌、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B.‎ 13‎ C.D.‎ ‎6.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HCl+NaOH===NaCl+ H2O,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8.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 A.消耗锌粉的质量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D.生成ZnSO4的质量 ‎9.经测定,某工厂排放的废水的pH为3,污染环境。若将该废水治理成pH为8时,可向该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 A.氯化钠B.硫酸C.氧化钙D.废铜片 ‎10.下列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能与镁反应生成H2‎ C.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11.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13‎ 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B.偏高C.不变D.无法判定 ‎13.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提示:Ca(OH)2+CuSO4===Cu(OH)2↓+CaSO4↓](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中和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14.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 HNO3B.MgOC. O2D.NaCl ‎15.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16.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 ‎17.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B.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C. 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D. 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18.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 13‎ A.雨水pH=6B.食醋pH=3C.肥皂水pH=10D.食盐水pH=7‎ ‎19.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 ‎20.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21.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2.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23.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 ‎24.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①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 13‎ 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甲”或“乙“)。‎ ‎②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写“变大”或“变小”)。‎ ‎25.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 ‎(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 ‎26.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13‎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三、实验与探究 ‎27.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8.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13‎ 四、计算题 ‎29.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该土壤加入无色酚酞后显红色,说明土壤显碱性,而以上作物只有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2.【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由2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所以氢氧化镁[Mg(OH)2]属于碱,故选C。‎ ‎3.【答案】D ‎【解析】A项,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B项,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无变化的是盐酸,正确;C项,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起硬球的是涤纶,正确;D项,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蝴蝶兰花的溶液可以做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 ‎5.【答案】D ‎【解析】A项,对酸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值不会超过7,错误;B项,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错误;C项,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钠的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错误;D项,硝酸银和盐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盐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正确。‎ ‎6.【答案】D ‎【解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HCl+NaOH===NaCl+ H2O,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得到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7.【答案】B ‎【解析】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是酸性的,滴入石蕊显红色说明溶液是酸性,滴入酚酞不显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8.【答案】B ‎【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的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 ‎9.【答案】C 13‎ ‎【解析】pH由3变为8需要加入可以和酸反应的氧化钙。‎ ‎10.【答案】C ‎【解析】A项,盐酸和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错误;B项,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错误;C项,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该性质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正确;D项,盐酸和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有色溶液,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错误。‎ ‎11.【答案】A ‎【解析】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12.【答案】D ‎【解析】润湿相当于稀释溶液。如果是中性溶液,润湿对结果无影响,如果是酸性溶液,润湿会使酸性减弱,从而pH变大,如果是碱性溶液,润湿会使碱性减弱,从而pH变小。‎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A中熟石灰和硫酸铜分别属于碱和盐,故这两者之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14.【答案】A ‎【解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A项,HNO3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正确;B项,MgO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C项,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D项,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15.【答案】D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项,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错误;D项,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其属于盐溶液,错误。‎ ‎17.【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制备某种物质,解答时只要判断出每一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然后看能否生成要制备的物质即可。A项,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制得氯化铜,错误;B项,氧化铜可以盐酸反应而生成氯化铜,正确;C项,铜不能够和酸反应,所用不能够用此方法来制取氯化铜,‎ 13‎ 错误;D项,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可以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pH试纸变色与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pH应大于7。‎ ‎19.【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 ‎20.【答案】C ‎【解析】A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石蕊溶液变蓝。不符合题目中成为红色溶液的要求,错误;B项,稀盐酸呈酸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将盐酸完全反应,则溶液为酸性,呈红色;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为中性,呈紫色;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溶液为碱性,呈蓝色。不符合最终为无色溶液的要求,错误;C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当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将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或盐酸过量时,溶液均呈无色。符合题目要求,正确;D项,稀盐酸呈酸性,再加入酚酞呈无色。不符合题目中成为红色溶液的要求,错误。‎ ‎21.【答案】A ‎【解析】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2.【答案】B ‎【解析】A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故没有白雾,错误;B项,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正确;C项,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常用做干燥剂;但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错误;D项,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钡和水,故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23.【答案】C ‎【解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先有红色,至恰好反应到过量时溶液会变成无色,pH会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 ‎24.【答案】①乙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HCl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 ③变小 ‎【解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能使盐酸的质量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稀释,从而使质量分数变小。‎ ‎25.【答案】(1)红 碱 (2)OH-、H+、H2O (3)Mg、H+ H2、Mg2+‎ 13‎ ‎【解析】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26.【答案】(1)CaO+H2O===Ca(OH)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样品滴到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①Ca(OH)2+K2CO3===CaCO3↓+2KOH ②K ‎【解析】(1)考察了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的反应方程式和溶液pH 的操作方法。‎ ‎(2)石灰浆刷墙壁,涉及到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N、P、K,“黑白粉”中含有K 元素。‎ ‎27.【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气或加入Na2CO3溶液可产生CO2进行检验。‎ ‎28.【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 13‎ 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29.【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13‎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