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十) 生活中常见的盐
(限时:60分钟)
◇ A组:基础练习 ◇
1.粗盐提纯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长颈漏斗 B.烧杯
C.蒸发皿 D.玻璃棒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
A.干冰 CO2 B.苏打 NaHCO3
C.熟石灰 CaO D.纯碱 NaOH
3.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锌和稀盐酸
B.二氧化碳和水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5.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三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①Cu、稀硫酸、CuO
14
②稀盐酸、Ca(OH)2溶液、Na2CO3溶液
③C、CO、Fe2O3
A.① B.②
C.①③ D.②③
6.[2018·西城一模]自制汽水的配料表如图Z10-1所示。写出产生CO2的物质是 (填序号)。
图Z10-1
7.[2017·房山一模]认识厨房中的化学。
(1)食盐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 。
(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医学上,可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
8.[2017·房山二模]小明在家里找到几种清洁用品,进行下列活动。
清洁用品
去污粉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实物图
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
盐酸
氢氧化钠
(1)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 。
(2)洁厕灵与去污粉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 。
(3)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会降低除污效果,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
9.[2017·燕山一模]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
(1)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到大理石台面上会有气泡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2)盐酸可用于除铁锈,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0.[2017·海淀二模]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图Z10-2
(1)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 → (填序号)。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蒸发原理的实例: 。
11.[2018·西城二模]依据图Z10-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Z10-3
(1)A中的现象:白色浑浊、 。
(2)向B中加入某试剂,出现白色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根据如图Z10-4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4
图Z10-4
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b点的含义是 ____ , 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g。
13.[2017·房山一模]碳酸钠溶液搭乘列车畅游物质世界,如图Z10-5所示。
图Z10-5
提示:
Ⅰ. “1~5号站”各站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Ⅱ.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与车站上的物质都能发生反应。
(1)认识车站上的物质
5号待开通站中的物质可能是 (写一种)。
(2)列车起航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看到的现象是 。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Na2CO3溶液与站台上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列车途经“4号站”时,有CaCl2+Na2CO3CaCO3↓+2NaCl,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14.在班级的“元旦联欢会”中,小明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表演了一个魔术:在桌面上摆了四个盛有不同无色溶液(均为初中所学常见物质)的高脚杯,他将A高脚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另外三个高脚杯中,看到下列现象: B中液体产生大量气泡,变为“汽水”; C中液体变为红色,好似“葡萄酒”; D中的液体变为“牛奶”(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14
图Z10-6
(1)C物质的名称为 。
(2)若A与B不含相同元素,则A与B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
(3)若A与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某小组用图Z10-7所示装置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图Z10-7
(1)甲同学:A中收集满CO2,用针筒向A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B中液体出现浑浊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乙同学:A中加入适量MnO2,打开弹簧夹,用针筒注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整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停止后,D中得到无色溶液。
◇ B组:拓展练习 ◇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常温下,碱溶液的 pH 大于 7,碳酸钠溶液的 pH 也大于 7,则碳酸钠属于碱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2.[2017·通州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
14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Cl溶液和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碳酸钙粉末中的碳酸钠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常温烘干
3.[2017·怀柔一模] “侯氏制碱法” 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①生产原理: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Z10-8所示:
图Z10-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
B.该工艺流程可看出: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C.该过程涉及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D.图中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
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Z10-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4
图Z10-9
A.图中O~a段,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5.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
图Z10-10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6.[2017·房山二模]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图Z10-11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提示:高温反应炉中的反应为CaCO3 CaO+CO2↑)
图Z10-11
14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分离室中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3)整个工业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7.“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Z10-12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
图Z10-12
(1)二氧化碳应放在 (填序号)处。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2017·通州二模]同学们用化学牌设计了反应“连连看”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①3个同学每人手中有3张牌,每张牌代表一种物质,其中标出“化学”字样的牌代表未知物质。
②按A→B→C顺序,以物质的连续反应作为一个出牌周期。
③如果后者的牌没有能与前者出的牌反应,则前者获胜,游戏结束;如果后者出的牌能和前者出的牌反应,则轮到下一个人出牌。依此类推。
④前一轮出过的牌,后面不能再出。
A:O2 HCl CO2
B:NaOH Fe 化学
C:H2SO4 Ca(OH)2 CaCO3
(1)B同学的第三张牌中的物质俗称是纯碱,此物质是 (填化学式)。
14
(2)第一轮A同学首先出了氧气,B同学可以出 ,其后C同学所出物质为 。
(3)第二轮A同学先出了盐酸,如果本轮是由C同学获得了胜利,C同学所出物质与B同学所出物质反应的方程式为 。
(4)第三轮A同学出了二氧化碳,本轮最终获胜的是 同学。
9.[2018·东城二模]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并检验生成了碳酸盐。25 ℃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NaOH
Na2CO3
溶解度/g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