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物质的除杂、鉴别
与推断 物质的除杂、鉴别与推断是历年济宁中考中比较活跃
的题型。该类题型主要涉及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备,还
与复分解反应条件结合在一起,即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物质的系统掌握情况,还考查了
学生的分析、推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在济宁中考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大都放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也有可能在生产实际
分析题、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题、科学探究题中出现。难
度稍大,有较强的区分度。分值为4~6分。一、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物质分离与除杂的区别
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一一分
开,获得纯净组分的过程。
除杂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质)通过物理
或化学方法除掉而得到所需物质的过程。2.除杂三原则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3)易分:杂质变为气体、沉淀,容易分离。
3.除杂三要领
(1)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
(2)确定除杂质方法,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
(3)选择适宜试剂。4.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方法除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讲:物质除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①“适量”“足量”“过
量”等词的使用。②加入除杂试剂过量时,最终要将过量
试剂除净。③除杂时的一些操作,如加水溶解、加试剂、
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等,审题时要弄清最终要
得到的物质,从而调整好除杂操作的先后顺序。
练:链接“排雷练版”P53T6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物质的鉴别通常是利用所鉴别的物质之间的性质差异来寻
找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
1.物质鉴别的原则
(1)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
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2)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3)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时,只能用含Ba2+的可溶性盐
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2.物质鉴别的方法
(1)不用其他试剂的鉴别
①物理方法:从被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看
色、闻味,用识别出的物质鉴别余下的几种物质。
②化学方法:通过每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作用产生的不同现
象进行分析推断,确定物质种类。(2)加入试剂的鉴别
①加入一种试剂的鉴别:当鉴别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溶解
性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则可用水来鉴别;酸碱
性差异,可选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等来鉴别。但加入试
剂后,有多少种物质,就应产生多少种不同的现象。
②加入多种试剂鉴别:每次选用的试剂只能与被鉴别的几
种溶液中的一种产生一种特殊的现象。3.常见气体的检验6.物质推断中的离子共存问题(1)物质共存的条件
①组内物质均是可溶。
②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
不会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2)初中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①H+与OH-、CO、HCO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a.H++OH-===H2O;
b.2H++CO===H2O+CO2↑;
c.H++HCO===H2O+CO2↑。②OH-与NH、Mg2+、Al3+、Cu2+、Fe2+、Fe3+、Zn2+、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a.NH+OH-===H2O+NH3↑;
b.Mg2++2OH-===Mg(OH)2 ↓;
c.Al3++3OH-===Al(OH)3 ↓;
d.Cu2++2OH-===Cu(OH)2 ↓;
e.Fe2++2OH-===Fe(OH)2 ↓;
f.Fe3++3OH-===Fe(OH)3↓③Cl- 与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Ag++ Cl-===AgCl ↓
④ 与H+、Ca2+、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a.2H++ ===H2O+CO2↑
b.Ca2+ + ===CaCO3 ↓;
c.Ba2+ + ===BaCO3 ↓
⑤SO与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Ba2+ + SO===BaSO4 ↓解密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讲:①“酸性”(或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成蓝色的溶
液等。
③“无色”条件型:溶液中不含有颜色的离子:溶液中常
见的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练:链接“聚焦济宁”P85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