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时作业(共27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时作业(共27套新人教版)》 共有 2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和统一 ‎( 1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 2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 ‎2.加强中央集权 7‎ ‎( 1 )措施 军事 解除 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 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 政治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 三年一换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财政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 2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3.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 ‎4.措施 ‎( 1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 ‎(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5.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7‎ ‎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历史事件是( B )‎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 C.安史之乱 D.五代更替 ‎2.北宋初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D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和南方地区 ‎3.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加强皇权,宋太祖采取了( A )‎ ‎①设宰相多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③设置通判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如果某同学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语不能入选的是( C )‎ A.削弱相权 B.三年一换 C.守外虚内 D.设置转运使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5.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 )‎ A.定期换防,兵不识将 B.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 C.文臣统兵,主持军务 D.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6.宋真宗《劝学诗》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 A )‎ A.营造科举入仕风气 B.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C.提高建筑工艺水平 D.改善民生,以德治国 ‎7.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B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7‎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太祖 )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 藩镇 )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中的“太祖”指何人?根据“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等。‎ 课后巩固提升 ‎1.与下表诗句描述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C )‎ 浮梁巧取江南郡,杯酒轻收肘腋兵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A.两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北宋时期 D.唐朝时期 ‎2.《宋史纪事本末》记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 宋太祖 )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谕意,即前奏曰:“……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D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7‎ C.表达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则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4.“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来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C )‎ A.汉朝的刺史 B.唐朝的节度使 C.北宋的通判 D.北宋的转运使 ‎5.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 A )‎ ‎①文臣吃香,武将受气 ②文官主持军务 ③科举进士地位高 ④武将功高受重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 射箭 ),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母亲后,其母杖责他说:“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7.宋初大将曹翰的一首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宋朝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B.宋朝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C.宋朝人不再以从军为荣 D.宋朝意欲根除武将跋扈、专权的顽疾 ‎8.“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说明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B )‎ 7‎ A.家世背景 B.科举取士 C.德才兼备 D.忠孝双全 ‎9.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右图所示人物评价准确的是( D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在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通过图片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该题考查的是宋太祖的相关史实。①②④皆符合史实,③中科举制是隋朝时隋炀帝确立的。故选D项。‎ ‎10.根据提示填空。‎ ‎( 1 )巨鹿之战中, 项羽 率军,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 ‎ ‎( 2 )唐朝时期,艺术领域成就斐然,著名画家 吴道子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 ‎( 3 )宋朝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 阵图 ”行军布阵。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宰相范质等人听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他们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 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 1 )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7‎ ‎960年。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 2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 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重现。‎ ‎( 3 )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有何利弊?‎ 利: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弊: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失利。文官得到重用,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